建制沿革
甘泉鎮以其駐地有甘泉而得名。相傳宋代楊家將征西時,急行軍過此地,趕的人困馬乏,猜以整休,飲現甘泉街泉水,頓覺甘露承沙心,醍醐灌頂,連聲稱讚“甘泉!甘泉!”。故甘泉之名相傳於今。
1949年甘泉解放。1950年建政為甘泉、楊廟鄉屬楊琪區管轄。
1953年增設旗桿、青水、木瓜鄉屬甘泉區管轄。
1957年合併為甘泉鄉。1958年將佛崖鄉併入組建了甘泉公社。
1961年體制調整時分為熊池、佛崖、甘泉三社建制。文革中曾改名東風公社。
1973年恢復甘泉公社。
1983年改甘泉鄉。
2002年改甘泉鎮。
地理環境
甘泉鎮鄉鎮行政區域面積83.40平方千米,2008年末常用耕地面積1504公頃,2008年末有效灌溉面積57公頃。甘泉鎮地處米倉山北麓。雲霧山 (海拔2225.3米),紅崖山 (海拔2134.4米)橫亘甘泉鎮北部,銀洞山 (海拔2468.6米)橫亘甘泉鎮東南部。甘泉河發源於何家、紫百溝、米倉山西坡一帶由西向東流入康縣平洛河匯入西漢水。境內南北山峰高聳,峰巒重疊,自然譴被差,水土流失嚴重。土地多為紅枯土。年降雨量400-700毫米,年平均氣沮16℃,全年無箱期240天。
行政區劃
甘泉鎮轄17個行政村:
甘泉、侯山、旗桿坪、樊壩、於溝、童家莊、成家溝、李河、趙坪、董家溝、渠子裡、龍灣、楊家廟、何家、雙溝、張鞍、木瓜坪。
人口
截至2008年,甘泉鎮鄉鎮總戶數2780戶,鄉鎮總人口11140人,鄉鎮從業人員6550人。
經濟
2008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230公頃,其中: 糧食播種面積1580公頃;糧食總產量3644噸,肉類總產量240噸。財政總收人58萬元,財政支出58萬元,年末資產總額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1763元。
社會
基礎設施
甘泉鎮通郵、通電的村17個,通電話的村17個,通公路的村16個,通有線電視的村12個,通自來水的村13個。
文教衛生
甘泉鎮有國小校12所,在校學生1203人,專任教師63人,有中學1所,在校學生356人,專任教師28人.有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5人,病床數8張。
特產
甘泉鎮名優特產:油菜籽、胡麻、當歸、黃芪等。
政治
職位 | 領導姓名 |
黨委書記 | 郝長遠 |
鎮長 | 哈海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