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特巴德

瓦爾特巴德1893年生於德國施洛庭豪森,先後在蒙斯特和哥廷根大學學習。曾發現10顆小行星,其中就包括那顆聲名顯赫的伊卡魯斯——其運行軌道比水星更靠近太陽。

Wilhelm Heinrich Walter Baade,1893-1960
瓦爾特巴德1893年生於德國施洛庭豪森,先後在蒙斯特和哥廷根大學學習,並於1919年取得哥根廷大學學位.暫居漢堡後,他於1931年前往美國,成為加州帕薩蒂娜附近的威爾遜山天文台的一名正式職員。儘管巴德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天體物理學,但是他對太陽系也頗為關注,曾發現10顆小行星,其中就包括那顆聲名顯赫的伊卡魯斯——其運行軌道比水星更靠近太陽。
二戰期間北美實行燈火管制,對於正在天文台觀測的巴德來說是"天賜良機".他把直徑100英寸的胡克反射式望遠鏡對準了仙女星系,理想的觀測條件使他成功地獲得了濃密的星系核心處單顆恆星的觀測數據,從而確認了他的“星族”理論:恆星可以被明確的劃分為不同的星族,星族1主要有高溫年輕的恆星構成,而星族2中最亮的恆星則是年老的紅巨星。旋渦星系的旋臂主要有星族1的恆星構成,而核心主要是星族2的恆星。
二戰結束後,巴德離開威爾遜天文台前往帕洛瑪天文台利用最為先進的海爾望遠鏡來研究暗弱變星。功夫不負有心人,巴德的研究表明,宇宙中存在兩類不同的造父變星一類是屬於星族1的,其光度是屬於星族2的造父變星的2倍。
直到1958年,巴德一直待在帕洛瑪天文台,其後他回到德國,成為哥廷根大學的教授。兩年後在哥廷根離開人世。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