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檐飾

瓦檐飾

瓦檐飾(英語:antefix)是古典主義建築中用於遮掩屋頂瓦檐口的直立裝飾性構件。通常其上會雕刻有棕葉飾等裝飾造型。其英文名稱源於拉丁語的antefixa(動詞形式為antefixus),指被固定在前端的事物。

定義

瓦檐飾是放置在一個圖案屋頂的建築物的屋檐或以一排的末端瓦片或的一個突出部屋頂,例如裝飾或隱藏。在羅馬時代,在教堂里,前綴通常以十字架的形式出現,位於後殿,中殿或中殿的不同頂點。

瓦檐飾的使用

瓦檐飾的使用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是我國建築屋頂用料的一絕,也是我國古老陶瓷珍品之一,現將琉璃瓦檐口裝飾施工方法介紹如下 。

裝飾的比例

用瓦檐飾在檐口做裝飾時,應根據建築物的高矮、長短來確定其施工面的外形尺寸。低矮的建築物琉璃瓦的施工面寬度應控制在800一1200 mm,太寬則頭重腳輕;宏偉、高大建築物的琉璃瓦施工寬度可在1 500mm以上。正脊、垂脊的寬窄,夾角的大小也應按照建築物的外形確定,否則會直接影響建築物的整體美觀。

瓦件的挑選

瓦檐飾的質量良萎不齊,因此採購時應注意挑選。

1.定樣

常用的瓦檐飾按樣數劃分,一般每件分為2-9樣,每樣的長、厚、高又分為三種。在購買時應根據需要先定樣,選購建築屋頂所需配套的琉璃瓦。

2.聽響聲

採購時拿起瓦件敲打,聽聲音判斷瓦檐飾的質量優劣:清脆響亮的為正品;響聲嘶啞嘈雜有裂紋的不能使用。

3.看釉色

瓦檐飾色彩一致、清新發亮的為正品;色彩深淺不一、黯淡無光的為次品。應選購正品。

4.量尺寸和觀外形

選購的瓦檐飾應配套。瓦檐飾如寬窄不一、厚薄不均勻的為次品,凡缺棱掉角、砂眼、翹曲不平的瓦件不能使用。

施工方法

1.底層的處理

檐口與女兒牆之間的三角形空間的處理方法一般有兩種。

(1)採用輕質填充材料處理,一般用爐渣、珍珠岩、加氣塊填充,填鋪後用C20細石混凝土抹找平層,在找平層上做防水層,坡度小的可用卷材,坡度大的必須用防水塗料或防水化學漿材(如聚氨醋防水塗料、GT防水漿材等),然後用1:3水泥砂漿抹面並搓毛。坡度大的應在砂漿中加鋼絲網。

( 2)用鋼筋混凝土預製板作弦面,注意板上端與女兒牆壓頂預留鋼筋焊接,下口坐漿,並與挑檐預埋件焊接。

2.分瓦壟

在施工面的上下兩邊找出中心點,以兩點拉直線鋪上坐中底瓦,注意檐口處第一皮底瓦是滴水,然後從坐中底瓦至兩端頭間分瓦壟,瓦壟應成單數,排列時可增大或減小兩壟底瓦之間的距離,並在上、下各畫上記號,兩邊有翼角的瓦壟可以不分單雙數。

3.鋪檐口

根據分壟標記在施工面的兩端各鋪上兩壟滴水及鉤頭瓦,滴水下棱拴一橫線,各壟滴水瓦的出檐及高低均以此線為準,然後在兩端的鉤頭瓦上拴一檐線,鉤頭瓦要緊靠滴水,其高低以檐線為準,施工中注意線要拉緊,不得有下垂現象,線過長時中間應挑起。

4.鋪底瓦

鋪設底瓦前,先拉“三線”,下端是鉤頭上的檐線,中間按所需曲度拉中線,上端緊靠屋脊拉齊頭線,然後根據標記鋪設底瓦。瓦件在鋪前需適量在水中浸濕,以便去掉灰塵,增強瓦與砂漿的粘結。底瓦鋪設順序應從下向上,第一片壓在滴水上,第二片壓在第一片的2/3處,依次鋪設,但注意不許把沒有上釉的部分露出來。鋪設時瓦下坐漿必須飽滿,鋪完後應將兩壟瓦之間用砂漿塞嚴密,砂漿太厚的地方需加塞碎磚或瓦片。

5.鋪設蓋瓦

蓋瓦鋪設也應拉“三線”,順序為從下向上,蓋瓦的“熊頭”朝上,施工時應先鋪上砂漿,鋪的長度比每塊瓦長約1/4,然後將蓋瓦從上向下撇移對準壓實,隨即將兩塊蓋瓦接縫處擠出來的砂漿收乾淨,並注意接縫嚴實,砂漿飽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