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加積鴨

瓊海加積鴨

瓊海加積鴨,產於瓊海市,又稱“番鴨”,據傳300多年前由華僑從馬來西亞引進。該鴨紅冠黃蹼,羽毛黑白相間。

瓊海加積鴨 產於瓊海市,又稱“番鴨”,據傳300多年前由華僑從馬來西 亞引進。該鴨紅冠黃蹼,羽毛黑白相間。由於瓊海市加積地區飼養番鴨的方法與其他地方殊異,故其脯大、皮薄、骨軟、肉嫩、脂肪少,食之肥而不膩,營養價值高,因此人們把加積地區飼養的"番鴨"稱為加積鴨,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該鴨肉肥而不膩,白嫩噴香。白切鴨、板鴨、烤鴨三食法俱佳。海南民間把加積鴨視為補虛勞之藥食,取冬蟲草一起燉食之,有養胃、補血、生津之功效。三亞各大酒店餐館和沿街各大排檔都有此類菜餚供應 .

特色

加積鴨,俗稱“番鴨”,是瓊籍華僑早年從國外引進的良種鴨,最早在瓊海市加積鎮養殖繁衍,而又以該鎮加祥街一戶丁姓居民飼養的番鴨最為出名。其養鴨方法特別講究:先是給小鴨仔餵食淡水小魚蝦或蚯蚓、蟑螂,約二個月後,小鴨羽毛初長時,再以小圈圈養,縮小其活動範圍,並用米飯、米糠摻和捏成小團塊填喂,20天后便長成肉鴨。其特點是:鴨肉肥厚,皮白滑脆,皮肉之間夾一薄層脂肪,特別甘美。

營養價值

由於加積地區飼養番鴨的方法與其他地方殊異,故其脯大、皮薄、骨軟、肉嫩、脂肪少、食之肥而不膩,營養價值高,故人們把加積飼養的番鴨稱為加積鴨。據測定,加積鴨的肉含蛋白質34%,比雞和豬、牛肉的含量都高,脂肪則占12%左右,比北京鴨的含量少8%,比鵝和草鴨更少;而胸、腿的肌肉占全部肉量的六成左右,是一種肥美多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胺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健康美食,可補虛暖胃,強筋壯骨、活血行氣。民間把加積鴨視為補虛勞之食,取冬蟲草一起燉食,可滋補身體,同海參共燉食,滋補之功更大,如與糯米煮鴨粥食之,有養胃、補血、生津之功效。

歷史傳說

加積鴨盛產于海南瓊海市加積鎮,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相傳加積鴨是300多年前由華僑從馬來西亞引進的良種鴨,故稱“番鴨”。其長相別於本地的草鴨和北京鴨。它形體扁平,紅冠黃蹶,羽毛黑白相間。由於加積地區飼養番鴨的方法與其他地方殊異,故其脯大、皮薄、骨軟、肉嫩、脂肪少,食之肥而不膩,營養價值高,故人們把加積飼養的番鴨稱為加積鴨。據測定,加積鴨肉含蛋白質34%,比雞和豬,牛肉含量都高,脂肪則占12%左右,比北京鴨的含量少8%,比鵝和草鴨更少;而胸、腿的肌肉占全部肉量的六成左右,是一種肥美多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胺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健康美食,可補虛暖胃,強筋壯骨,活血行氣。
民間把加積鴨視為補虛勞之食,取冬蟲草一起燉食,滋補之功更大,如與糯米煮鴨粥食之,有養胃、補血、生津之功效。講到了享受加積鴨,佐料也特別講究:用滾鴨湯沖入蒜茸,姜茸,擠入酸桔汁,加精鹽,白糖,辣椒醬調成。那么這令人垂涎三尺的加積鴨是如何餵養的呢?這以瓊海市嘉種填肥鴨最為出眾,它的特點在於:從小給小鴨仔餵養淡水小魚蝦或蚯蚓、蟑螂,養到70天左右時開始填肥,也就是“填鴨”把米飯,米糠,豆餅等揉和成團,往其嘴裡塞,一天三次。經過20多天的填肥,這時鴨的嘴腳變白,脂肪滲入肌肉,肉肥香嫩,以這種方式餵養的加積鴨,稱為“正宗加積鴨”一般加積鴨有白斬、板鴨、烤鴨三種食法,但以“白斬”最能體現原汁原味,固而最為出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