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背景
這艘“生命之舟”有著光榮的建造歷史。
惡劣環境
早年,西沙連通海南本島的交通異常困難。只有西漁130、西漁120兩條小鐵船,總噸位才100噸,抗風能力很差。遇上大風大浪,人在船上根本站不穩。西沙工委的幹部職工往往幾個月都無法下島,缺淡水、缺蔬菜、缺生活用品,生活條件極其惡劣。
領導關懷
西沙交通困難及生活條件惡劣等問題受到中央領導的關注。1976年,病重中的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由廣州造船廠建造“瓊沙號”交通補給船,用於西沙永興島和海南本島之間的交通往來。好訊息傳到西沙,西沙幹部職工都非常興奮。在“瓊沙號”開工建造的那段日子裡,西沙人對“瓊沙號”滿懷期待。
試航
1978年11月,“瓊沙號”建成,它從廣州造船廠航行至文昌清瀾港。老船員莫連成回憶,當時西沙工委派出了70人的團隊前往廣州造船廠接船。五層高的“瓊沙號”讓莫連成感到自己渺小卻又幸福。
服役歷程
入役
1978年11月21日,“瓊沙號”首次抵達西沙永興島碼頭。島上的人們沸騰了,紛紛跑到碼頭看熱鬧。那歡天喜地的景場,讓莫連成至今激動難抑。此後,“瓊沙號”為西沙送去一船船的淡水、新鮮的蔬菜、水果、日用品等,西沙的工作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退役
1997年,航行19年後,“瓊沙1號”退出航線,被送往湛江修理時,卻遇上特大颱風,“瓊沙1號”錨鏈被打斷,船腹被毀。
這艘由周恩來總理批准建造、西沙航線上第一艘現代船舶,因毀損嚴重,最後申請報廢拍賣。同年,浙江岱山一船務公司將其買走,並改造為旅遊船。雖然“瓊沙1號”淡出了海南的視線,卻因其特殊的使命沉澱在了海南的記憶中。
名稱變更
海南本島至西沙群島之間天氣常變,海況惡劣,船舶更新換代非常快,即使“生命船”也有完成它使命的時候。後來投入西沙航線的船也都命名為“瓊沙號”,且造船的圖紙相互參照沿襲,為了便於區別,將第一艘“瓊沙號”叫作“瓊沙1號”。此後,又有了“瓊沙2號”、“瓊沙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