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環境評價即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
原則
基本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四條規定,“環境影響評價必須客觀、公平、公正,綜合考慮規劃或者建設項目實施後對各種環境因素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系統可能造成的影響,為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客觀”原則要求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活動時,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嚴格按照評價的規則、規範對客觀的各種環境因素進行評價;“公開”原則是指除了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之外,環境影響評價的有關情況和環境影響評價檔案的摘要應當依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公正”原則是指有關單位和個人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活動時,不得帶有任何主觀偏見,不得摻雜任何個人利益、部門利益、地方利益或者其他可能影響公正評價的因素,對所有的評價對象一視同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程式和方法進行調查、分析、預測、評估,編寫和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檔案。
技術原則
1、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環保政策和法規;
2、符合流域、區域功能區劃、生態保護規劃和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布局合理;
3、符合清潔生產的原則;
4、符合國家有關生物化學、生物多樣性等生態保護的法規和政策;
5、符合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的政策;
6、符合國家土地利用的政策;
7、符合國家和地方規定的總量控制要求;
8、符合污染物達標排放和區域環境質量要求。
方法
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一般有三種方法:影響識別方法、影響預測方法、影響綜合評估方法。
環境影響識別是定性地判斷開發活動可能導致的環境變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對人類社會的效應,要找出所有受影響(特別是不利影響)的環境因素,以使環境影響預測減少盲目性,環境影響綜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對策具有針對性。常用方法有核查表法,當影響類型複雜時,可採用矩陣法、網路圖法等。
環境影響預測是對識別出的主要環境影響開展定量預測,以明確給出各主要影響因子的影響範圍和影響大小,常用數學模型預測或物理模擬預測。當這兩種手段都無法實現時,尤其是對社會、文化等難以定量的影響開展預測時,也可採用社會學調查方法,如專業判斷法。
環境影響綜合評估是將開發活動可能導致的各主要環境影響綜合起來,即對定量預測的各個影響因子進行綜合,從總體上評估環境影響的大小,可採用指數法、矩陣法、網路圖法、圖形重疊法等。
類型
環境影響評價按照評價對象可分為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按照環境要素可分為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聲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等;按照時間順序可分為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環境影響預測評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後評價(或規劃環境影響跟蹤評價)。
大氣環境影響評價
大氣環境評價工作內容與深度取決於環境評價工作等級,而評價工作等級的確定主要依據與建設項目的排放工況、環境因素以及環境管理要求,目前主要是通過估算模式計算的占標率、占標率為10%出現的遠端距離的結果並綜合考慮污染源與廠界的距離而確定。
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
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是我國許多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檔案中的重要部分和評價重點。
評價的主要任務:
1、明確工程項目的性質;
2、劃分評價工作等級;
3、建設項目工程分析;
4、地表水環境現狀調查和評價;
5、地表水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6、提出控制方案和環境保護措施。
聲環境影響評價
聲環境影響評價是按照我國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對建設項目和規劃實施過程中產生的聲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價,並提出相應的噪聲污染防治對策和措施。
評價的基本任務:
1、評價建設項目實施所引起的聲環境質量變化以及外界噪聲對需要安靜建設項目的影響程度;
2、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把噪聲污染降低到允許水平;
3、從聲環境影響角度評價建設項目實施的可行性;
4、為建設項目的最佳化選址、選線、合理布局以及城市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
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是確定擬開發行動或建設項目建設和運行階段、生產經營和日常生活中固體廢物的種類、產生量和形態、對人群和生態環境影響的範圍和程度,提出處理處置方法以及避免、消除和減少其影響的措施。
生態環境影響評價
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內容:
1、生態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因子篩選;
2、確定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等級和範圍;
3、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4、生態環境影響預測評價或分析,需特別關注對敏感保護目標的影響評價;
5、提出生態保護措施,研究消除或減緩影響的對策措施,包括環境監理和生態監測,並進行技術經濟論證;
6、得出結論。
程式
環境影響評價的程式:
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前期準備、調研和工作方案階段),主要工作為研究有關檔案(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政策、標準及相關規劃等),依據相關規定確定環境影響評價檔案類型;研究相關技術以及其他檔案,進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環境現狀調查,篩選重點評價項目,確定各單項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等級,編制評價大綱;
第二階段為正式工作階段(分析論證和預測評價階段),其主要工作為制定工作的方案,包括評價範圍的環境狀況調查、檢測與評價和建設項目詳細的工程分析,並對各環境要素和各專題環境進行環境影響預測和評價環境影響;
第三階段為報告書編制階段(環境影響評價檔案編制階段),其主要工作為匯總,給出建設項目環境可行性的評價結論,並提出環境保護措施和建議,進行其技術經濟論證分後,完成環境影響報告書。
典型的報告書編排格式:
(1)總則
①項目由來
②編制依據
③評價因子與評價標準
④評價範圍及環境保護目標
⑤相關規劃及環境功能區劃
⑥評價工作等級和評價重點
⑦資料引用
(2)建設項目概況
(3)工程分析
(4)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5)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6)社會影響評價
(7)環境風險評價
(8)環境保護措施及其經濟、技術論證
(9)清潔生產分析和循環經濟
(10)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
(11)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
(12)環境管理與環境監測
(13)公眾意見調查
(14)方案比選
(15)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16)附錄和附屬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