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科學[學科名]

環境科學[學科名]

環境科學是一門研究環境的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四個部分的學科。它提供了綜合、定量,和跨學科的方法來研究環境系統。由於大多數環境問題涉及人類活動,因此經濟、法律和社會科學知識往往也可用於環境科學研究。一門研究人類社會發展活動與環境演化規律之間相互作用關係,尋求人類社會與環境協同演化、持續發展途徑與方法的科學。

基本信息

內容

解析

環境科學為跨學科領域專業,既包含像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學,地理,資源技術和工程等的物理科學,也含有像資源管理和保護,人口統計學,經濟學,政治和倫理學等社會科學。環境科學包含了影響人類和其他有機體的周邊環境的學科。自然與人類資源是相互依賴的,其中一方所作出的任何動作,正確或錯誤,都會對另外一方產生影響。

此學科年代較短,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成為正式學科。1962年,Rachael Carson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生態學著作《寂靜的春天》出版,使環境類主題成為熱點,就像1969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巴巴拉海灘的井噴溢油事故,以及同年發生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的凱霍加河著火事件,都使公眾對環境運動的關心度上升,從而開創了環境研究這一新學科領域。環境科學直到1960年和1970年間,才廣泛地活躍於科學研究領域的主要原因有:

需要一組強大的多樣性學問的團隊來分析複雜的環境問題。

建立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需要精確的環境研究草案。

民眾通過生活中的種種問題逐漸認識到,大家需要一個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案。

環境科學的定義:一門研究人類社會發展活動與環境演化規律之間相互作用關係,尋求人類社會與環境協同演化、持續發展途徑與方法的的科學。

在巨觀上,環境科學要研究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係,要力圖發現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協調的規律;在微觀上,要研究環境中的物質在有機體內遷移、轉化、蓄積的過程以及其運動規律,對生命的影響和作用機理,尤其是人類活動排放出來的污染物質。

環境科學要探索全球範圍內的環境演化規律;人類活動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環境變化對人類生存的影響;以及區域環境污染的防治技術和管理措施。

學科構成

大氣科學主要研究地球的大氣層,尤其是它和其他系統之間的相互關係。大氣科學包含了對氣象學,溫室氣體現象,空氣污染物的大氣擴散模式,與噪音污染有關的傳聲現象,甚至是光污染的研究。

以全球變暖現象為例,物理學家建立了大氣環流和紅外無線傳輸的計算機模型,化學家對大氣中的化學物質及發生的化學反應進行了研究,生物學家分析了動植物對二氧化碳變化的積極作用,一些如氣象學家和海洋學家的專家則加深對大氣動力學的理解。

生態學,是指運用相關領域的環境科學知識對生態系統進行分析,而生態系統被不只一個應激源影響。舉例來說,備受推崇的工業發展引起的水和空氣污染會影響入海口的某些物種,而生態學可以用來檢測這些變化。據此研究,生物學家將能夠詳細描述動植物群,化學家研究如何使含有污染物的水源流經沼澤,物理學家可以預測大氣放射污染,而地理學家則可以幫助我們認識沼澤土壤和海灣的泥漿。

環境化學是環境科學的化學研究分支學科,其理論研究領域包括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分析主題包括土壤中化學物質的降解,在不同階段的遷移,舉例來說,含有溶劑的湖泊蒸發了後,溶劑散發在空氣中,就會成為空氣污染物。除此以外,化學物質還會影響生物群。

例如一個泄漏的化學溶劑罐掉入某類瀕臨滅絕的兩棲動物棲息的土壤里,如果要獲得此處土壤的污染程度以及該溶劑在土壤中的分布狀況,可採用電腦模型法。之後化學家可以根據測定的土壤類型描述該化學溶劑的分子結構,生物學家可以研究該化學溶劑對其他生物的影響,包括土壤節肢動物、植物以及作為此類瀕危兩棲動物食物的池塘居生物。

地球科學包括環境地質學,土壤環境科學,火山現象與地殼進化。在一些分類系統中環境科學還包括水文學(含海洋學)。

仔細分析地表徑流的成因被土壤科學家作為土壤侵蝕的一個研究實例,河流生物學家協助研究大陸水系沉澱物流失。物理學家之後分析隨著水越來越渾濁對水生植物和動物的影響。

研究內容

環境背景值

環境評價

環境質量評價

環境影響評價

環境容量

自然資源保護

環境監測

環境質量監測

污染源監測

環境污染控制

環境規劃

清潔生產及污染預防

環境政策、標準制定

重點學科

環境科學為環境科學與工程的二級學科。根據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的官方數據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國家重點學科如下:

國家重點學科名單

類別學科代碼及名稱學校名稱
二級學科083001環境科學北京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開大學
南京大學
廈門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083002環境工程 清華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同濟大學
浙江大學
湖南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名單

類別學科代碼及名稱學校名稱
二級學科083001環境科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083002環境工程南京大學
河海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工作

環境科學家監測環境質量、解釋人類活動對陸地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並制定戰略來恢復生態系統。此外,環境科學家們還幫助規劃、發展、建設建築物、運輸通道、以及保護水資源的設施,考慮高效、有益的土地利用規劃。由於環境科學跨學科的性質,專業的團隊間通常共同合作進行環境研究或發布環境影響評估。還有一些專業的組織協調發動開展環境科學研究並幫助進行不同學科間的聯繫與交流。

規定

1969年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國家環保局)對重大項目的環境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多數地方法規贊同這些指令,這些指令適用於地方性活動。其結果是在開展行動前,文獻和環境影響研究的大幅增加。

閱讀國家環境政策法列出的環境影響評價案例,我們就可以核實環境科學的具體內容,比如廢水處理升級後選擇排放到聖地亞哥或提華納的入海口、舊金山國際機場的擴建、休斯頓地下運輸系統的發展、大都市波士頓交通警察局運輸系統的升級和穿過維吉尼亞州阿靈頓公墓的66個洲際建築物。

英格蘭和威爾斯的環保局(其前身是代理總理辦公室)成立於1996年,屬於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公共機構,並把規章條例列在當地社區和政府網站。

根據1995年的環保法,環保局作為一個獨立的機構而創立,且同英國政府緊密合作,實施環保條例。

學科

定義

研究人類生存的環境質量及其保護與改善的科學。環境科學研究的環境,是以人類為主體的外部世界,即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的綜合體,包括自然環境 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是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人類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質及其能量的總體。

目的

1.為維護環境質量、制定各種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提供科學依據。

2.為國家制定環境規劃、環境政策以及環境與資源保護立法提供依據。

概況

環境保護是當今世界各國人民共同關心的重大的社會經濟問題,也是科學技術領域裡重大的研究課題。環境科學是在現代社會經濟和科學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科學。就世界範圍來說,環境科學成為一門科學還是近 二、三十年的事情。

環境是相對於中心事物而言的。與某一中心事物有關的周圍事物,就是這個事物的環境。環境科學研究的環境,是以人類為主體的外部世界,即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的綜合體,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是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人類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質及其能量的總體。地球表層大部分受過人類的干預,原生的自然環境已經不多了。環境科學所研究的社會環境是人類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通過長期有意識的社會勞動所創造的人工環境。它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標誌,並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不斷豐富和演變。環境具有多種層次,多種結構,可以作各種不同的劃分。按照環境要素可分為大氣、水、土壤、生物等環境;按照人類活動範圍可分為車間、廠礦、村落、城市、區域、全球、宇宙等環境。環境科學是把環境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綜合研究的。

地球表面有四個圈層,即氣圈、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在這三個圈交會處適宜於生物生存的生物圈(有的學者將土壤-岩石圈分為土壤圈和岩石圈,有的學者將人類從生物圈中劃出,另立智慧型圈)。這四個圈主要在太陽能的作用下進行著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在這種情況下,自然界呈現出萬物競新、生生不息的景象。人類只是地球環境演變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體組織的組成元素及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同地殼的元素及其豐度之間具有相關關係,表明人是環境的產物。人類出現後,通過生產和消費活動,從自然界獲取生存資源,然後又將經過改造和使用的自然物和各種廢棄物還給自然界,從而參與了自然界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過程,不斷地改變著地球環境。人類在改造環境的過程中,地球環境仍以固有的規律運動著,不斷地反作用於人類,因此常常產生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來源

環境科學實驗技術 環境科學實驗技術

環境問題可以說在古代就有了。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中國的黃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由於大規模地毀林墾荒,而又不注意培育林木,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以致良田美地逐漸淪為貧瘠土壤。產業革命以後,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機器的廣泛使用,為人類創造了大量財富,而工業生產排出的廢棄物卻造成了環境污染。19世紀下半葉,世界最大工業中心之一的倫敦,曾多次發生因排放煤煙引起的嚴重的煙霧事件。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類對自然界的“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又取消了”。在世界人口數量不多、生產規模不大的時候,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並不太大,即使發生環境問題也只是局部性的。20世紀50年代以來,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口數量激增,人類征服自然界的能力大大增強,環境的反作用便日益強烈地顯露出來,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共同關心的全球性問題。

環境科學與工程概論 環境科學與工程概論

到18世紀末,人類發現的化學元素總共只有20多種。今天94種天然元素已經全部被發現,而且還製成了十多種人造元素。人工製取的各種化合物的種類與年俱增,據統計已超過500萬種。在這些化學品中,有毒化學品的年產量已達 400萬噸。大量人工製取的化合物包括有毒物質在內進入環境,在環境中擴散、遷移、累積和轉化,不斷地惡化環境,嚴重威脅著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60年代末愛爾蘭海上成千上萬隻海鳥死去,經生物學家解剖發現,海鳥體內含有高濃度的多氯聯苯。從生息在冰原覆蓋、荒無人煙的南極大陸上的企鵝體內也檢出了DDT。在北極附近格陵蘭冰蓋層中,近幾十年來鉛和汞的含量不斷上升。日本在40年代出現主要由鎘污染造成的痛痛病,在50年代先後出現由於汞污染造成的水俁病和由於石油化工企業排放的大氣污染物造成的四日市哮喘。許多種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及其他生物體內還會產生潛在的和遠期的危害。這一切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人類活動排放的廢棄物,越來越大地超過環境自淨能力,從而影響全球的環境質量。據70年代估計,全世界每年排入環境的固體廢物超過30億噸,廢水約6000~7000億噸,廢氣中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就近4億噸。大量廢棄物排入環境使大氣和水體的組成起了變化。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按體積計)已由19世紀的0.028%增加到 0.032%。二氧化碳對地球氣候起著調節作用。科學實驗證實,如果它的含量繼續增高,勢必引起全球性的氣候異常。西歐一些國家排放的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經風傳送,隨雨水降落,造成斯堪的納維亞地區一些淡水湖的湖水酸度顯著上升。瑞典一些湖泊水中的氫離子濃度70年代比30年代幾乎增加了100倍,魚產量因而大幅度下降。世界上每年由於海運、沿海鑽探和開採石油、事故溢漏和廢物處理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製品達到500多萬噸。海洋被石油污染,使海洋浮游生物的生存受到嚴重的威脅。據估計,大氣圈中的氧氣,有四分之一是海洋中的海洋浮游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而產生的。海洋浮游植物一旦遭到嚴重的損害,勢必影響全球的氧含量的平衡。

相關書籍 相關書籍

人口的增長和生產活動的增強,成為對環境的衝擊和壓力。許多種資源日益減少,並面臨耗竭的危險。全世界每年消耗的礦物燃料,20世紀初不足15億噸(按標準大卡計算),70年代增至70~80億噸。地球森林面積,1862年約為55億公頃,20世紀60年代約為38億公頃,70年代末只剩下不到26億公頃了。應該特別提到的是,熱帶雨林對調節全球氣候有重要作用,大面積的砍伐,將產生嚴重後果。由於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世界上被風蝕、鹽鹼化的土地日益增多。據聯合國有關部門估計,土壤由於侵蝕每年損失240億噸,沙漠化土地每年擴大600萬公頃,如果繼續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加上城市和交通事業的發展占用大量農田,全世界現有的12.4億公頃耕地20年後將損失三分之一,世界糧食生產將受到嚴重威脅。另外,由於原生環境的消失、人類的捕殺和環境污染,世界上的植物和動物遺傳資源急劇減少了。估計有 25000種植物和1000多種脊椎動物的種、亞種和變種面臨滅絕的危險,這對人類將是無法彌補的損失。

以上事實說明,當今世界上大氣、水、土壤和生物所受到的污染和破壞已達到危險的程度。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受到日益嚴重的干擾,自然資源受到大規模破壞,自然環境正在退化。環境科學就是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嚴重的環境問題,為創造更適宜、更美好的環境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它的興起和發展,標誌著人類對環境的認識、利用和改造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研究領域

相關書籍 相關書籍

環境科學的研究領域,在50~60年代側重於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方面,已擴大到社會學、經濟學、法學等社會科學方面。對環境問題的系統研究,要運用地學、生物學、化學、物理學、醫學、工程學、數學以及社會學、經濟學、法學等多種學科的知識。所以,環境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在巨觀上研究人類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對立統一關係,揭示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基本規律;在微觀上研究環境中的物質,尤其是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的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在有機體內遷移、轉化和蓄積的過程及其運動規律,探索它們對生命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等。

主要任務

環境科學的主要任務是:

第一,探索全球範圍內環境演化的規律。環境總是不斷地演化,環境變異也隨時隨

環境科學 環境科學

地發生。在人類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為使環境向有利於人類的方向發展,避免向不利於人類的方向發展,就必須了解環境變化的過程,包括環境的基本特性、環境結構的形式和演化機理等。

第二,揭示人類活動同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環境為人類提供生存條件,其中包括提供發展經濟的物質資源。人類通過生產和消費活動,不斷影響環境的質量。人類生產和消費系統中物質和能量的遷移、轉化過程是異常複雜的。但必須使物質和能量的輸入同輸出之間保持相對平衡。這個平衡包括兩項內容。一是排入環境的廢棄物不能超過環境自淨能力,以免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環境質量。二是從環境中獲取可更新資源不能超過它的再生增殖能力,以保障永續利用;從環境中獲取不可更新資源要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因此,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中必須列入環境保護的內容,有關社會經濟發展的決策必須考慮生態學的要求,以求得人類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三,探索環境變化對人類生存的影響。環境變化是由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和社會的因素以及它們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因此,必須研究污染物在環境中的物理、化學的變化過程,在生態系統中遷移轉化的機理,以及進入人體後發生的各種作用,包括致畸作用、致突變作用和致癌作用。同時,必須研究環境退化同物質循環之間的關係。這些研究可為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制定各項環境標準、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提供依據。

相關書籍 相關書籍

第四,研究區域環境污染綜合防治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工業已開發國家防治污染經歷了幾個階段:50年代主要是治理污染源;60年代轉向區域性污染的綜合治理;70年代側重預防,強調區域規劃和合理布局。引起環境問題的因素很多,實踐證明需要綜合運用多種工程技術措施和管理手段,從區域環境的整體出發,調節並控制人類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利用系統分析和系統工程的方法尋找解決環境問題的最優方案。

產生髮展

1.環境科學是在20世紀50年代環境問題嚴重化的背景下誕生的,1954年美國學者最早提出了“環境科學”一詞。2.國際性環境科學機構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1968年國際科學聯合理事會設立了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以環境科學為內容的專門著作,其中為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而出版的《只有一個地球》是環境科學中一部最著名的緒論性著作。70年代以來,人們在控制環境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某些地區的環境質量也有所改善。這證明環境問題是可以解決的,環境污染的危害是可以防治的。隨著人類在控制環境污染方面所取得的進展,環境科學這一新興學科也日趨成熟,並形成自己的基礎理論和研究方法。它將從分門別類研究環境和環境問題,逐步發展到從整體上進行綜合研究。例如關於生態平衡的問題,如果單從生態系統的自然演變過程來研究,是不能充分闡明它的演變規律的。只有把生態系統和人類經濟社會系統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才能徹底揭示生態平衡問題的本質,闡明它從平衡到不平衡,又從不平衡到新的平衡的發展規律。人類要掌握並運用這一發展規律,有目的地控制生態系統的演變過程,使生態系統的發展越來越適宜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通過這種研究,逐漸形成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的相互關係的理論。環境科學的方法論也在發展。例如在環境質量評價中,逐步建立起一個將環境的歷史研究同現狀研究結合起來,將微觀研究同巨觀研究結合起來,將靜態研究同動態研究結合起來的研究方法;並且運用數學統計理論、數學模式和規範的評價程式,形成一套基本上能夠全面、準確地評定環境質量的評價方法。

暢想未來

環境科學的方法論也在發展。例如在環境質量評價中,逐步建立起一個將環境的歷史研究同現狀研究結合起來,將微觀研究同巨觀研究結合起來,將靜態研究同動態研究結合起來的研究方法;並且運用數學統計理論、數學模式和規範的評價程式,形成一套基本上能夠全面、準確地評定環境質量的評價方法。通過這種研究,逐漸形成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的相互關係的理論。環境科學現有的各分支學科,正處於蓬勃發展時期。這些分支學科在深入探討環境科學的基礎理論和解決環境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的過程中,還將出現更多的新的分支學科。例如環境生物學在研究污染對微生物生命活動和種群結構的影響,以及由於微生物種群的變化而引起的環境變化方面,將導致環境微生物學的出現。這種發展情況將使環境科學成為一個枝繁葉茂的龐大學科體系。

學科分支

在現階段,環境科學主要是運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有關學科的理論、技

術和方法來研究環境問題,形成與有關學科相互滲透、交叉的許多分支學科。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有環境地學、環境生物學、環境化學、環境物理學、環境醫學、環境工程學;屬於社會科學方面的有環境管理學、環境經濟學、環境法學等。

環境地學

以人-地系統為對象,研究它的發生和發展,組成和結構,調節和控制,改造和利用。主要研究內容有:地理環境和地質環境等的組成、結構、性質和演化,環境質量調查、評價和預測,以及環境質量變化對人類的影響等。環境地學的學科體系尚未完全定型,較成熟的分支學科有環境地質學、環境地球化學、環境海洋學、環境土壤學、污染氣象學等。

環境生物學

研究生物與受人類干預的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機理和規律。它有兩個研究領域:一個是針對環境污染問題的污染生態學;一個是針對環境破壞問題的自然保護。環境生物學以研究生態系統為核心,向兩個方向發展:從巨觀上研究環境中污染物在生態系統中的遷移、轉化、富集和歸宿,以及對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影響;從微觀上研究污染物對生物的毒理作用和遺傳變異影響的機理和規律。

環境化學

主要是鑑定和測量化學污染物在環境中的含量,研究它們的存在形態和遷移、轉化規律,探討污染物的回收利用和分解成為無害的簡單化合物的機理。它有兩個分支:環境污染化學和環境分析化學。

環境物理學

研究物理環境和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聲、光、熱、電磁場和射線對人類的影響,以及消除其不良影響的技術途徑和措施。聲、光、熱、電、射線,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所必需。但是,它們在環境中的量過高或過低,就會造成污染和危害。因此,環境物理學研究的目的是要為人類創造一個適宜的物理環境。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分為環境聲學、環境光學、環境熱學、環境電磁學、環境空氣動力學等分支學科。其中環境聲學有較長的研究歷史和較多的研究成果。

環境醫學

研究環境與人群健康的關係,特別是研究環境污染對人群健康的有害影響及其預防措施,包括探索污染物在人體內的動態和作用機理,查明環境致病因素和致病條件,闡明污染物對健康損害的早期反應和潛在的遠期效應,以便為制定環境衛生標準和預防措施提供科學依據。環境醫學的研究領域有環境流行病學、環境毒理學、環境醫學監測等。

環境工程學

運用工程技術的原理和方法,防治環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主要研究內容有大氣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體廢物的處理和利用、噪聲控制等,並研究環境污染綜合防治,以及運用系統分析和系統工程的方法,從區域環境的整體上尋求解決環境問題的最佳方案。此外,環境工程學還研究控制污染的技術經濟問題,開展技術發展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環境管理學

研究採用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教育的和科學技術的各種手段調整社會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處理國民經濟各部門、各社會集團和個人有關環境問題的相互關係,通過全面規劃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達到保護環境和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

環境經濟學

研究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相互關係,探索合理調節人類經濟活動和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的基本規律,其目的是使經濟活動能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環境法學

研究關於保護自然資源和防治環境污染的立法體系、法律制度和法律措施,目的在於調整因保護環境而產生的社會關係。

環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環境污染又是極其複雜的、涉及面相當廣泛的問題。因此,在環境科學發展過程中,環境科學的各個分支學科雖然各有特點,但又互相滲透,互相依存,它們是環境科學這個整體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專業

專業解析

環境科學專業培養具備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環境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套用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環境管理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掌握環境監測與環境質量評價的方法以及進行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基本技能。學生畢業後,除少數人進入研究生層次繼續深造之外,大多數人進入各級環境理論研究機構和生產部門擔當研究或諮詢人員。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環境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套用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環境管理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掌握環境監測與環境質量評價的方法以及進行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基本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環境科學與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熟悉國家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可持續發展、智慧財產權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了解環境科學的理論前沿、套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狀況;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主幹學科:環境科學

主要課程:生態學、環境學、環境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學、環境質量及評價、環境儀器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環境管理與環境法、環境信息系統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結合自然地理學、生態學、環境工程、環境監測等課程進行教學實習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或工學學士

成考專升本

專業名稱:環境科學

開設院校:華南師範大學

學習形式:函授

生態學、環境學、環境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學、環境質量及評價、環境儀器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環境管理與環境法、環境信息系統等

世界大學排名

2012-2013QS排名前10:

排名 院校 地區
1 史丹福大學 美國
2 伯克利 美國
3 哈佛大學 美國
4 麻省理工 美國
5 加州理工 美國
6 耶魯大學 美國
7 牛津大學 英國
8 ETHZ 瑞士
9 澳洲國立大學 澳大利亞
10 多倫多大學 加拿大

國內現狀

中國是開發中國家,環境污染較為嚴重,尤其是北京霧霾,今後國家必將大力治理污染問題,環境治理需要這些人才,尤其是環境部門,公務員相對較少。現階段學科設定不夠合理,與市場脫離較嚴重,缺乏環保行業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建議深造。

目錄

海洋環境科學

環境科學

環境科學導刊

環境科學學報

環境科學學報(英文版)

環境科學研究

環境科學與管理

環境科學與技術

內蒙古環境科學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氣象與環境科學

生物醫學與環境科學

中國環境科學

相關學科

社會學 旅遊管理 會計學 園林 中藥學
學前教育 行政管理學 土木工程 臨床醫學 環境工程
體育教育 音樂表演 林學 工程力學 輪機工程
工程管理 航海技術 交通運輸 飛行技術 園藝
雕塑 廣告學 舞蹈學 物流管理 教育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