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哲學

環境哲學是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李淑文。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環境哲學:哲學視閾中的環境問題研究》從哲學的視角觀照環境問題,把環境問題納入哲學的研究架構,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建立關於環境問題的世界觀,並以此指導和規範人類的行為。同時也探討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論問題及實現途徑。

作者簡介

李淑文,山東煙臺人,哲學學士,法學碩士。北京高教學會馬克思主義原理研究會理事。中國傳媒大學政治與法律學院副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
主要從事“思維方法”與“環境哲學”領域的研究。近年來主持校級科研課題多項,參與各個級別的課題多項。已出版學術專著《創新思維方法論》。在《學術交流》、《馬克思主義與現實》、《求索》、《教育理論與實踐》、《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環境保護》、《人民日報》理論版等學術刊物共發表學術論文四十餘篇;其中核心期刊二十餘篇。論文曾獲“全國高校‘兩課’教師專題論文研討會優秀論文獎”,北京市高教學會哲學研究會優秀論文一、二、三等獎,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北方理論研究基地優秀論文二等獎等獎項。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環境哲學
第一節 環境哲學
第二節 環境哲學的理論基石——和諧哲學
第二章 環境價值
第一節 環境價值的概念界定
第二節 環境價值的理論基石——勞動價值論
第三節 環境價值的計量
第四節 完善環境價值補償的對策
第三章 環境倫理
第一節 環境倫理對人與自然關係的關注
第二節 環境倫理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設計
第三節 環境倫理對人類發展模式的理性選擇
第四章 環境立法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理論為環境立法確立了價值理念
第二節 環境立法對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法律保障
第三節 我國環境立法的現狀分析
第四節 我國環境立法中存在的問題
第五節 完善我國環境立法的對策
第五章 環境公平
第一節 環境公平的內涵界定
第二節 環境公平的當代價值
第三節 環境公平的現狀分析
第四節 可持續發展條件下的環境公平的現代建構
第六章 生態文明
第一節 生態文明的歷史邏輯
第二節 生態文明——人類文明轉型的最終歸宿
第三節 實現生態文明的途徑
第七章 生態安全
第一節 生態安全的概念界定
第二節 生態安全的價值向度
第三節 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安全體系
第八章 循環經濟
第一節 循環經濟的科學界定
第二節 循環經濟的價值取向
第三節 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
第四節 循環經濟的實現對策
第九章 綠色GDP
第一節 傳統GDP的理論缺陷及實踐誤區
第二節 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綠色GDP的支撐
第三節 綠色GDP在國內外的探索
第四節 綠色GDP的核算難點
第五節 構建綠色GDP的核算體系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
第十章 科學技術
第一節 科學技術與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第二節 科學技術對可持續發展的驅動與支撐作用
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是科學技術的導航器
第四節 促進科學技術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第十一章 人口因素
第一節 人口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第二節 我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人口問題
第三節 實現我國人口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第四節 實現我國人口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第十二章 公眾參與
第一節 公眾參與的基本內涵
第二節 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必要性
第三節 公眾參與制度的缺陷
第四節 完善公眾參與的制度設計
第十三章 再生能源
第一節 我國的能源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第二節 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
第三節 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潛力巨大
第四節 我國開發可再生能源的障礙分析
第五節 推進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措施
第十四章 清潔生產
第一節 清潔生產的內涵
第二節 實現清潔生產的價值理念
第三節 清潔生產在國內外的實踐
第四節 我國進行清潔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
第五節 實施清潔生產良性循環的相關對策
第十五章 環境影響評價
第一節 環境影響評價的內涵界定
第二節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發展進程
第三節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作用
第四節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主要缺陷
第五節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完善
第十六章 環境責任保險
第一節 保險模式
第二節 承包範圍
第三節 保險費率
第四節 索賠時效
第五節 承保機構
第十七章 環境傳播
第一節 環境傳播的內涵及特徵
第二節 環境傳播的歷程
第三節 環境傳播的審視
第四節 環境傳播的展望
參考文獻

序言

一、人類面臨的困境
人類生存繁衍的歷史也就是人類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發展和不斷進化的歷史。人類破壞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歷史同人類的文明史一樣古老。
在採獵文明時期,人類的生產力水平很低,人只是自然物的採集者和捕食者,人對環境的影響與動物的區別並不大,如果說那時也發生了所謂“環境問題”的話,那主要是由於人口的自然增長和人們的愚昧、無知,亂采亂捕,濫用資源,從而造成了生活資料缺乏的饑荒。為了解除這種威脅,人類被迫學會吃一切可能吃的東西,被迫擴大自己的生活領域,學會適應在新的環境中生活的本領,逐步認識到發展生產力、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必要性,開始有意識地改造環境,以創造更豐富的物質財富。
隨後,在農業文明時期,人類學會了培植植物和馴化動物,人類改造環境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地顯示出來。但與此同時,環境問題也有所加劇,如大量砍伐森林、破壞草原引起的水土流失,水旱災害頻繁和沙漠化。又如興修大型水利工程的同時往往也可能導致沼澤化以及血吸蟲病的大量傳播。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近代大工業的出現,18世紀中葉,在生產發展史上出現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從這次革命開始,人類的勞動生產率得以大大提高,人們利用和改造環境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強,這些都大規模地改變了環境的組成和結構,從而改變了環境中的物質循環系統,擴大了人類的活動領域,豐富了人類的物質生活條件。但同時新的環境問題又產生了。如果說農業生產和消費中所排放的“三廢,,是可以納人生物循環而被迅速淨化、重複利用的,那么工業生產和消費中所排放的“三廢’’都是生物和人類所不熟悉的,難以降解、難以同化和忍受的。因而,相對於農業來說,工業生產造成的環境問題是以環境污染為主的,是範圍較廣、影響深遠的新問題,並在20世紀50至60年代,形成了環境問題的第一次高潮。與大工業相伴而來的是都市化以及交通運輸和農業的現代化,它們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消極的副作用,如汽車尾氣排放、光化學煙霧、農藥化肥的污染等,以致從南極企鵝到北極苔原地帶的馴鹿都受到了影響,甚至在不少國家和地區,水體的富營養化也已成為相當嚴重的問題。
1998年7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負責人克勞斯·特普費爾概括了威脅人類發展的十大環境資源問題,這些問題均直接涉及生物圈的完整和安全,它們是:
(1)土壤遭到破壞。可耕地的肥沃程度降低,土壤侵蝕情況十分嚴重,土地受到嚴重污染。
(2)氣候變化和能源浪費。溫室效應嚴重威脅整個人類。氣溫升高將造成海平面升高,使許多人口稠密地區被淹沒,並將對農業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世界能源消耗仍在增加,大量的溫室氣體仍在排放。

文摘

1990年,威斯特拉與羅爾斯頓等人成立國際環境倫理學學會,對環境哲學研究產生較大影響。1992年《環境價值》在英國創刊,這是環境哲學領域繼《環境倫理學》之後的第二家按專家審查制度運作的學術刊物。
關於環境哲學的研究,在西方國家已經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學術團體,其中美國學術機構的研究方向代表著這一學科發展的主流。目前,環境哲學研究的基本內容主要是論證環境倫理的原理和規範,探索環境道德行為的選擇和環境道德秩序的維護,討論環境道德教育的方法和個人環境道德的培養,加強環境哲學的理論基礎和建立環境價值取向的準則。總的來看,雖然環境哲學在西方尚未發展成主流哲學,但環境哲學家們提出的很多問題正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例如,在關於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面對生態危機人類應如何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和定向自己的行為等問題上,環境哲學有很多的理論創新。
在國內,近年來隨著環境危機的加劇,人們已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環境污染和生態失衡問題的解決,不能僅僅依賴經濟、法律和科技手段,還必須訴諸哲學觀念的變革,相關研究也日益成為學界熱點。因此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學者也開始了環境哲學的理論研究。20世紀80年代初,環境哲學的研究主要定位於人與自然關係的自然辯證觀層面;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以來,則開始了對環境危機的深層反思與應對危機的實踐探索。1994年,在中國倫理學會下成立了環境倫理學專業委員會,而1998年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下環境哲學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則表明了這一領域研究隊伍的壯大,研究範圍和目標的進一步拓展。另外,近年來生態倫理和環境哲學的研究涉及面很廣,包括專著、譯著和論文在內的成果很多。但客觀地說,這一學科還很不成熟,水平還不高。這一方面是由於國際上相應的理論都還存在不足和缺陷,另一方面也由於國內學術界還處於介紹、消化的階段,有力度的理論構建還非常缺乏。因此,國內環境哲學也只是提出了問題,還不是解決問題。
環境哲學環境哲學

環境哲學環境哲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