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城遊憩帶

環城遊憩帶

環城遊憩帶實際上指發生於大城市郊區,主要為城市居民光顧的遊憩設施,場所和公共空間,特定情況下還包括位於城郊的外來旅遊者經常光顧的各級旅遊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環大都市遊憩活動頻發地帶,簡稱為環城遊憩帶。環城遊憩帶這個概念由吳必虎教授於1998年首次提出。

概念

環城遊憩帶ReBAM這個概念由吳必虎教授於1998年首次提出①(吳必虎,區域旅遊規劃的理論與方法【R】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出站報告,1998 74-80),在1999年,他進一步提出環城遊憩帶()的理論,認為ReBAM實際上指發生於大城市郊區,主要為城市居民光顧的遊憩設施,場所和公共空間,特定情況下還包括位於城郊的外來旅遊者經常光顧的各級旅遊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環大都市遊憩活動頻發地帶,簡稱為環城遊憩帶②(蘇平,黨寧,吳必虎。北京環城遊憩帶旅遊的類型與空間結構特徵【J】地理研究2004(3))環城遊憩帶以回歸自然為主題,形成了鄉村旅遊區,度假區,生態觀光等休閒活動場所,有時也包含以回歸自然為主服務於外來旅遊者的資源與設施景觀,給遊憩者提供一個休閒和恢復身心健康的自然環境。

內涵

環城遊憩帶包含四大要素——環(城市)表明了區位;城市體現市場(客源);遊憩指的是所提供的產品;分布形式——非圈,非點,而是不連續的一個帶,之所以謂帶,一方面說明ReBAM需要比較大的單體規模及群體規模(非點),另一方面表明ReBAM要因地制宜,適度發展,而不是發展成為一個封閉的圈。(魏小安 對發展中國環城市旅遊度假的思考【】中國旅遊報 2001.9)

成因

環城遊憩帶區位形成根本原因:往往是在土地租金和旅行成本的雙向力量作用下,投資者和旅行者達成的一種妥協。因為離開城市距離越遠,級差地租越低,投資者的資金壓力越小;但是,離開城市越遠,旅遊者的旅行成本就越高,其出行意願和實際出遊率就越低,最終在某個適當的位置形成遊憩區域。其並不受行政區域的限制,有時會覆蓋周邊省市。

區位

目前,國際上通常按交通時間距離劃分為離城市中心100公里以內(車程在1個小時左右,以一日游為主),100-300公里範圍(車程在2-3個小時左右,以兩到三天的度假游為主)。300-500公里範圍(半日車程,通常以3-5天度假游為主)三個類型。

在不同發展水平國家之間,由於旅行成本和城市土地價格在空間上的變化速度的不同。ReBAM所處的位置也有差別:作為旅遊客源地,西方城市具有較高的出遊能力,城市的出遊腹地遠遠大於中國這樣開發中國家的城市,居民的出遊半徑也大於中國城市居民。所以環城遊憩帶的範圍要根據各個城市發展的具體情況劃分,而不能一概而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