瑱紞
古代冠冕上懸系塞耳玉的帶子。《詩·齊風·著》“充耳以素乎而” 漢 鄭玄 箋:“我視君子則以素為充耳,謂所以縣瑱者,或名為紞,織之,人君五色,臣則三色而已,此言素者,目所先見而雲。” 唐 李商隱 《祭韓氏老姑文》:“冕紘瑱紞,山蕨澗苹。”
相關詞條
-
紞
紞,讀作:dǎn。漢字基本字義是古時冠冕上用來系瑱(tiàn)的帶子或縫在被端用以區別上下的絲帶。
筆畫編碼 基本字義 詳細字義 古籍解釋 方言集匯 -
瑱
瑱是古時的一種耳飾,瑱的佩戴方式有三種說法,古代有注釋家認為是塞於耳中;現在主流的觀點認為瑱是繫於筓簪,懸於耳側的方式佩戴;另有一些學者認為瑱是先在耳垂...
讀音及釋義 示例 古籍解釋 典故 -
玉瑱
瑱的概念 1、 tiàn 耳飾《文獻通考》曰:“陳氏曰,瑱以充耳,紞以垂瑱。周官弁師,天子五冕皆玉瑱……則瑱不特施於男子也,婦人亦有之,不特施於冕也,弁亦有之。”說明古代用瑱非常普遍。那志良《中國古玉圖釋》云:瑱...
瑱的概念 相關條目 -
紞纊
dǎn kuàn 1.古代帝王冠冕上垂於耳旁用以系瑱的絲繩及塞耳用的絲綿絮。
-
著
(dǎn),飾玉稱瑱,因紞上圓結與瑱正好塞著兩耳,故稱“充耳”。素:白色,這裡指懸充耳的絲色。⑷尚:加上。瓊:赤玉,指系在紞上的瑱。“華”與下文...“塞耳”,飾物,懸在冠之兩側。《毛傳》:“充耳謂之瑱(tiàn)。”古代...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
《國風·齊風·著》
語尾助詞。 ②充耳:飾物,懸在冠之兩側。毛傳:“充耳謂之瑱。”古代男子冠帽兩側各系一條絲帶,在耳邊打個圓結,圓結中穿上一塊玉飾,絲帶稱紞(dǎn 膽),飾玉稱瑱(tiàn),因紞上圓結與瑱正好塞著兩耳,故稱“充耳...
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作品鑑賞 -
國風·齊風·著
謂之瑱。”古代男子冠帽兩側各系一條絲帶,在耳邊打個圓結,圓結中穿上一塊玉飾,絲帶稱紞(dǎn 膽),飾玉稱瑱(tiàn),因紞上圓結與瑱正好塞著...:赤玉,指系在紞上的瑱。華、瑩、英:均形容玉瑱的光彩,因協韻而換字...
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作品鑑賞 參考資料 -
齊風·著
,在耳邊打個圓結,圓結中穿上一塊玉飾,絲帶稱紞(dǎn),飾玉稱瑱(tiàn),因紞上圓結與瑱正好塞著兩耳,故稱“充耳”。素、青、黃:各色絲線,代指紞。 ⑶尚:加上。瓊:赤玉,指系在紞上的瑱。華、瑩、英:均形容玉瑱...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作品鑑賞 -
著[詩經中《國風·齊風》中的一篇]
(dǎn),飾玉稱瑱,因紞上圓結與瑱正好塞著兩耳,故稱“充耳”。素:白色,這裡指懸充耳的絲色。⑷尚:加上。瓊:赤玉,指系在紞上的瑱。“華”與下文...“塞耳”,飾物,懸在冠之兩側。《毛傳》:“充耳謂之瑱(tiàn)。”古代...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