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黛倫

瑪雅·黛倫

瑪雅·黛倫(Maya Deren)原名"Eleanora Derenkowsky",1917年4月29日生於蘇聯基輔(Kiev),1961年10月13日逝世於紐約,先鋒派電影人、舞蹈家、作家,攝影師。

傳記

1917年,瑪雅·黛倫出生在 地區的一個猶太家庭,她的父親Solomon Derenskovsky是一位著名的精神病專家和思想家,她的母親Marie Fiedler曾學過音樂。1922年,蘇聯爆發的一系列反猶屠殺使黛倫一家被迫逃亡至美國紐約的錫拉庫扎(Syracuse)。不久後,她父親將家族的姓氏簡化為“Deren”。

1930年,黛倫被送往瑞士的國際聯盟學校(League of Nations School)學習法語、德語與俄語。1933年,她返回紐約,在錫拉庫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學習新聞和政治學,並加入Trotskyist Young People's Socialist League,開始活躍於一些托派黨人的活動,直到1930年代末期,黛倫都信仰共產主義。這期間她結識了政治活動家Gregory Bardacke,兩人在她十八歲那年結了婚,隨後搬到紐約居住。1935年,黛倫在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完成了學士學位。在紐約大學學習期間,黛倫開始接觸攝影和電影。夫妻倆共同活躍在紐約市的許多社會主義活動中。這段婚姻在1938年以離婚告終。黛倫1939年取得了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的英語文學碩士學位。

瑪雅·黛倫與第二任丈夫Alexander Hammid畢業後,黛倫回到紐約的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她為一些作家和出版商做文秘工作,也嘗試著寫作,包括詩,小說,散文,報紙文章。她曾在一篇文章里討論了舞蹈中的宗教動機,後來成為她藝術創作的重要元素。1941年,她擔任凱薩琳·鄧漢(Katherine Dunham)舞蹈團的助理,隨團去巡迴演出。舞蹈團在洛杉磯留駐數月,在那裡,黛倫認識了Alexandr Hackenschmied,一位才華橫溢的捷克電影人、攝影師,因為納粹德國的擴張而移民美國,當時正受僱於系列新聞短片The March of Time。他們於次年結為夫妻。在黛倫的要求下,Hackenschmied將自己的名字改為Alexander Hammid(暱稱Sasha),因為黛倫覺得Hackenschmied這個姓猶太味太重,儘管Sasha並不是猶太人。她也抱怨“Eleanora”這個名字令她不快,要Hammid幫忙找個新名字。Hammid查閱了一些神話書,最後選擇了“Maya”,一個代表“水”的古語,也是佛祖母親的名字。在印度神話中,瑪雅是一位使人對虛幻影像產生真實錯覺的女神。

從影

四十年代初,黛倫用父親的遺產買了一架二手的16毫米Bolex攝影機,在Hammid的協助下,她用這台攝影機拍攝了她的第一部也是最負盛名的作品《午後的迷惘》(Meshes of the Afternoon,1943)。該劇被認為是美國先鋒電影的先聲。電影的製作歷時兩周,最初為默片,後由黛倫的第三任丈夫Teiji Ito在1959年配上音樂。其時,她在格林威治村的社交圈活躍著一批藝術家,如達達主義藝術家馬塞爾·杜桑,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安德烈·布勒東、作曲家約翰·凱奇、實驗動畫作者奧斯卡·費欽格等。她與馬塞爾·杜桑還在1943年合制了一部片子The Witches' Cradle,可惜該片一直未能完工。1944年,黛倫的第二部完成作品《在陸地上》(At land)面世,參演者除了黛倫、Hammid,還有約翰·凱奇以及黛倫的好友Hella Heyman。Heyman後來擔任《變形時間儀式》(Ritual in Transfigured Time)的攝影,並在黛倫與Hammid離婚後嫁給了Hammid。

1946年,黛倫租用紐約的Provincetown劇場,連續數夜放映自己的三部電影:《午後的迷惘》,《在陸地上》和《攝影機探究的舞蹈》(A Study in Choreography for Camera),並把這次的放映活動命名為"Three Abandoned Films" ,以此大膽之舉鼓勵電影製作者自主推廣自己的作品。同年,她因“創造性的電影工作”被授予了古根海姆基金獎(Guggenheim Foundation Fellowship),成為第一位獲此榮耀的電影製作者。這筆錢是她後來到海地考察的主要資金來源。1947年,她因《午後的迷惘》獲得了坎城國際電影節為16毫米實驗電影設立的Grand Prix Internationale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的美國電影人,同時她也是第一位獲得該獎的女性電影人。這一年,她與Hammid離婚了。1948年,黛倫與華裔移民Chao Li Chi合作,拍攝了《暴力的冥想》(Meditation on Violence),該片以中國功夫為表現手法,模糊了暴力與美的界限,構造了一種周而復始的圓融意境。

黛倫的多數作品都是自編、自導、自演的,她用演講與放映在美國、加拿大和古巴宣傳自己的作品。

批判好萊塢

整個四五十年代,黛倫不斷攻擊好萊塢在美國電影藝術、政治、經濟方面的壟斷地位。她誇大道:“我拿好萊塢花在唇膏上的錢製作電影。”,並指責好萊塢是阻礙電影成為一種創造性藝術的罪魁禍首。

海地與伏都教

古根海姆基金獎的資助使黛倫能到海地考察她感興趣的伏都教。Dunham曾以海地的舞蹈為自己碩士論文的題目,黛倫的興趣也許來自這裡。在1947年到1955年間,她在海地度過了21個月,拍攝了大量關於伏都教儀式和舞蹈的片段,並錄製了許多海地民間音樂。遺憾的是,這些記錄未能在她的有生之年製作成完整的作品,直到1981年,也就是她去世後二十年,才由她的第三任丈夫Teijo Ito及他的第二任妻子Cherel Winett Ito剪輯完成。她對伏都教的迷戀使她參與,並皈依了該教。在著名學者Joseph Campbell與Gregory Bateson的幫助下,她寫了一部關於伏都教的作品:《神聖的騎馬人: 海地的活神仙》(Divine Horsemen: The Living Gods of Haiti),這部作品一直被認為是這方面的權威之作。

黛倫之死

黛倫的最後一部電影《夜之眼》(The Very Eye of Night)於1955年在海地的Port-au-Prince首映。她與製片人的經濟糾紛使這部電影直到1959年才在紐約露面。1960年,黛倫嫁給了Teijo Ito,一個比她小18歲的日裔音樂人。Teijo是黛倫一位舞者朋友的兒子,曾於50年代中期陪伴她到海地。他為《午後的迷惘》和《夜之眼》寫了配樂。

1961年10月13日,年僅44歲的黛倫死於腦溢血。關於她突發腦溢血的原因眾說紛紜,一些流言認為是伏都教的詛咒所致;也有人說與她長期使用的安非他明有關,另外,黛倫可能遺傳了她父親的高血壓;她為Teijo的繼承權而在法庭進行的激烈爭辯也被認為是原因之一。但她的朋友們普遍認為是焦慮和營養不良導致了這個悲劇,一位友人回憶到,她與Teijo窮過一陣,甚至餓肚子;但瑪雅很愛她的貓,當他們有點錢就給小貓買食物,自己繼續餓著。

Teijo將瑪雅的骨灰撒在日本富士山畔。

導演作品

[[1943年 Meshes of the Afternoon,午後的迷惘

1944年 At Land, 在陸地上

1945年 A Study in Choreography for Camera,攝影機探究的舞蹈

1946年 Ritual in Transfigured Time,變形時間的儀式

1948年 Meditation on Violence, 暴力的冥想

1958年 The Very Eye of Night,夜之眼

未完成作品

1943年 Witch's Cradle

1949年 Medusa

1985年 Divine Horsemen: The Living Gods of Haiti,神聖的騎馬人:海地的活神仙

1959年 Season of Strangers

未公開作品

1951年 Ensemble for Somnambulists

參與作品

1945年 The Private Life of a Cat 貓的私生活 導演:Alexander Hammid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