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萊·巴珀巫婆

瑪萊·巴珀巫婆

17世紀二三十年代,荷蘭國內的階級矛盾開始激化,社會不平現象也日益增多。哈爾斯的藝術屬於新興的商人階層,儘管肖像藝術並不都確鑿反映時代的精神,但在他的某些市民人物的形象上,第一次表露出一種失望和對生活的不滿的跡象。一如以往,他畫的肖像總是展露著一種豪放的笑容,可是有的笑容里找不到對生活的信念了。

基本信息

簡介

《瑪萊·巴珀巫婆》似乎極為典型地為觀者提供了這樣一個信息:人們正在尋找著另一種信念--神巫咒術。 《瑪萊·巴珀巫婆》是哈爾斯於1650年左右完成的一幅風俗性肖像畫。這個人的原型是酒館的老闆。她適應社會上人們普遍對個人命運難以把握的關切,常常給她的營業對象預卜凶吉。畫家敏感地抓住這個形象正轉身狡黠地發出獰笑的一個瞬間,突出描繪了她那神秘的精神狀態。讓暴發性的變異感情支配整個人物姿式。這幅肖像的成功之處在於揭示了這一人物的強烈性格。肖像完成時,哈勒姆的觀眾都興趣盎然地傳開了。小酒館的女主人是許多食客熟悉的人物。畫家運用一種大膽粗放的筆觸,形象被表現得比真人更加惟妙惟肖。這種平時一瞬即逝的突然表情,只能留存在人們的記憶里,而藝術卻將它永恆地展於畫面上。

為了加強巫婆的邪味,她的左肩頭立著一隻算卦用的貓頭鷹。左側桌上的圓筒形金屬壺,使人物動勢的前因後果有所交待,色彩上取得平衡。一件深褐色上衣把她肥胖的身子裹得很緊,頭戴著睡帽,整個上半身由於獰笑而在急劇地顫抖,她那猛一轉身的姿勢,一邊與畫外人笑著對話的樣子,可謂繪影又繪聲了。無怪有的觀者說,哈爾斯把這個巫婆的"咯咯"笑聲也"畫"出來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