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理想與自由的歌者:李白》寫到,經驗告訴我們,大凡初讀詩的人,沒有不喜歡李白的,一接觸就喜歡;對杜甫,就必須閱歷深了,讀書多了,年紀大些了,才能愛好。原因就在李白除了那樣磅礴的氣魄,創造的詩境之外,又用了這樣明白如話的句子,讀起來,就像我們自己嘴裡哼出來似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古人就已經用李白自己的詩句來稱道李白了。
圖書目錄
第一章大鵬奇才
1長庚入夢,出生成謎
2年少漂泊,磨礪心智
3密寓意識,伴隨終身
4父祖先輩,影響至深
5少年勤奮,雜學博聞
6愛好劍術,行俠仗義
7遊學故鄉,受益匪淺
8熱愛故鄉,深情讚美
第二章漫遊江南
1科舉受限,深受打擊
2辭親遠遊,以詩交友
3漫遊江浙,浪漫瀟離
4詠史懷古,借古喻今
5乾謁受挫,性憤怒
6臥病淮南,感發悲吟
第三章安陸十載
4姻親名門,中西交融
2夫妻情深,婚詹瓶意
3千謁奇文,雄心萬夫
4開罪權貴,忍辱賂禮
5乾謁失敗,求仙訪道
6鄙棄富貴,崇尚精神
第四章兩上長安
1初游長安,憂心國家
2救郭子儀,慧眼識才
3鄙麥腐儒,作詩嘲諷
4學魯仲連,波漫功名
5高歌大笑,詔入長安
6滴水之恩,瀟巢相搬
7才思敏捷,君主器重
8寫嚇鴦書,咩蠻氣焰
9筆鋒犀利,譴責戰爭
10判投責,直指君主
11反省自己,離開宮廷
第五章觴金教遂
1飲酒高歌,一吐孤憤
2交遊廣泛,待發摯誠
3臥枕梁茵,欲濟蒼生
4心懷宮闕,芥改忠心
5富貴夢醒,大徹大悟
6同情關切,下層曹姓
7抨擊朝政,大膽激越
8深八虎穴,勇探叛軍
第六章安史之亂
1積極抗叛,控訴政府
2進入幕府,參加鬥爭
3不屈聖威,辯污洗冤
4流放夜郎,深感炎涼
5英雄末路,追求幻滅
6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7人民詩人,走向人民
8對待子女,愛而不寵
第七章巨人精神與文化成就
1熱愛生命,追求自由
2高度自尊,不事權貴
3意志堅定,持之以恆
4巨人意識,精神支柱
5宇宙意識,天人合一
6叩問蒼天,否定天命
7寓情於景,景中舍情
8善用誇張,無人能及
9學習楚騷,繼承屈原
10追隨先賢,倡導復古
11貼近生活,氣息濃郁
12詩歌風格,通俗曉暢
13縱放超逸,才氣縱橫
14人與宇宙,自然交融
15善用典故,古今渾融
16詩歌展示,民族特性
17百代詞祖,獨創詩風
18書法造詣,精湛高深
序言
在漫長的中國文明史中,像李白這樣具有高尚的獨立人格,與統治者格格不入的文化巨人,實在寥寥無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錚錚的傲骨誓言,本是李白不輕易間內心的真情流露,卻成了古今多少賢者與統治者決裂,敝屣富貴,追求獨立人格尊嚴的誓詞!千百年來,李白的精神深刻影響了中國文人的性格與氣質。李白之精神已經成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座精神的豐碑。李白作為歷史上最能與人民心靈親近的文化巨人之一,將永遠被歷史與人民所懷念。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自稱“家本隴西人,先為漢邊將”,為漢將軍李廣之後裔,涼武昭王九世孫。李白的出生地學術界眾說紛紜,本書引用一種較為普遍的觀點,即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在西域的碎葉城,即現在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神龍(705年)初,隨家人遷至四川昌明縣青蓮鄉,他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四川度過的。他從青蓮鄉這么一個小小地方走出去,逐漸走出四川,走向全國,最後成為人間的“詩仙”,成為民族文化的一座豐碑,所有這一切巨大成就,決非偶然的運氣和歷史對他的青睞,而是他一生傲岸不屈、光明磊落、憂國憂民,在艱難中上下求索的結果。他的以天下為己任的寬廣胸懷:他的與統治者決裂的錚錚傲骨;他的令萬世景仰的人格魅力;他在詩歌上的繼承與創新以及為後世浪漫主義詩歌所開創的一條光明道路……所有這一切,都使他具有一種開拓者和指明燈的成就。他的身上展現了一種民族的精神與活力,他集人的美好特性於一身,是我們民族的瑰寶。當時和後世不少文學家、政治家或思想家,都是從他這裡看到了光明與偉力,看到了歷史前進的正確道路。
在詩歌上,李白將中國古典浪漫主義詩歌推向了繁榮的頂峰,歷史功績是無與倫比的。他現存的詩歌近千首。那些詩歌想像豐富,奇思縱橫,氣勢宏偉,豪放飄逸,既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奔騰氣魄,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風格。他的詩歌任情率真,發至至情,以誠動人,同時,他的詩歌又很少受儒家思想的束縛,寫得恣意縱放,揮灑自如,呈現出一種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的自由美。
在詩歌上,李白繼承了儒家風雅比興的詩歌傳統與屈騷的象徵的詩歌創作手法。尤其是樂府詩和求仙詩,多有比興或有象徵意義的。這些詩歌,以“男女相思、美人遲暮、日虧月蝕、吟山詠水、遊仙縱酒”等來喻“社稷蒼生”,可見李白在逍遙中仍不曾忘記國家社稷。李白的詩歌想像豐富,大膽誇張,大大增強了詩歌的浪漫氣息和豪放氣度。
李白的詩歌還繼承了《詩經》、莊子及漢樂府等的表現手法。總之,他集眾家之長,融一己之創造,使詩歌呈現出一種跌宕生姿的自由美。如《蜀道難》《襄陽歌》《將進酒》《廬山謠》《梁甫吟》等,都縱橫開合,天才至極,顯示出詩人在藝術上巨大的自由創造力。趙翼在《甌北詩話》中說這些詩寫得“神識超邁,飄然而來,忽然而去,不屑屑於雕章琢句,亦不勞勞於鏤心刻骨,自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李白的詩歌體裁發展到了盛唐的頂峰,成為盛唐之絕唱。
除詩歌外,李白在從一個很普通的人成長為一位偉大的人民詩人這一過程中,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不妨在此略做討論。
其一是李白從小立志建功立業,想要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但為官三年他便認清統治階級的本質,經過多年對自己思想上的反省與探索,李白終於從思想感情上完成了遠離皇帝而走向人民的轉變,這使他與官場分道揚鑣。此後,他在精神上、行為上與百姓之間的聯繫更密切了。他從此脫胎換骨,真正走上了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道路。這種反省與轉變往往需要捨棄富貴,付出巨大的意志力以及精神上的痛苦,但李白卻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
其二是李白的愛國主義思想。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承傳上,李白是自屈原以後的又一位偉大人物,是歷代愛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偶像。李白則以他孤身入虎穴、暮年走上抗叛戰場等一系列行動,表現了愛國主義思想的精髓,能給人以極大的鼓舞。他不但是思想上的愛國者,而且是行動上的愛國者,如同岳飛、辛棄疾、陸游等後世集思想與行動於一身的偉大愛國者一樣。
其三是李白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李白的憂患是深廣的,他在青年時代看到洛陽城裡貴族們紙醉金迷的生活,就憂國家的命運,擔心災難發生。後來,他進入宮廷,又親自參加抗擊叛軍的鬥爭,對國家的憂息意識就更加激烈了。這種心憂天下的思想意識,正是歷代知識分子在歷史風雲或大劫難面前表現出積極的憂患意識的動因。如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清代龔自珍的“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以及魯迅的沉痛以憂憤、犀利之筆,毫不留情地深刻刻畫國民性中的醜陋,都是一種憂患意識的具體體現。
其四是李白敢於抗爭的偉岸個性。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卓越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的文豪們幾乎都具有像關漢卿那樣的“響噹噹的銅豌豆”的個性,特別是李白,他有一顆不屈服於世俗與權貴們的高貴頭顱,無論世界對他們給予怎樣殘酷的壓力,他始終都高昂著頭顱,毫不妥協。
李白藐視權貴的具體事跡,民間流傳的有很多,歷來都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李白的這種絕不與權貴們同流合污的高傲個性,對於中國百姓來說是異常可貴的精神財富。他的向權貴挑戰,代表了來自平民階層的知識分子在宮廷里向最高統治者鬥智鬥勇的挑戰與較量,它展示的是來自下層的人民對最高統治階層的不屈與智慧,展示了平民階層的價值。所以李白作為平民階層向最高統治階層挑戰的先鋒,受到人民與歷史的關注和青睞。人們也把李白與宮廷權貴鬥爭的歷史作為一種永不屈服的平民精神的象徵,在歷史上大放異彩。
儘管李白在政治上屢受挫折,儘管他追求道家求仙逍遙的生活,但李白的人生觀仍是積極入世的。他有很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以國家危亡為己任,他堅定地走向人民,與統治者進行不懈的鬥爭。他在精神上的要求遠勝過物質要求,他認為人生的價值在於以道德與歷史功績建立不朽的名聲。正因如此,李白終生都保持了耿介的品格,清廉的操守與獨立的人格尊嚴,像松樹那樣孤直,“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很少有人能夠像李白那樣保持內心的高潔直到最後仍然不放棄的。一個人在順境中保持高潔品質並不是一件難事,難的是在艱難困苦中仍然保持高潔的品質,這需要有非比尋常的素質。李白的出現,是唐朝數百年歷史上一個最美麗動人的神話。
有緣如此,著寫《千年孤獨·李白》一書,主要是希望對李白這樣一位偉大詩人的一生進行科學的分析、歸納與總結,探索這位偉大詩人的曲折人生道路,以及他獨特而豐富的內心世界,使讀者更加深刻地了解這位詩人,了解他的成就、個性與生活,了解屬於他的那一個時代。寫這部書,力求根據歷史資料的真實,實事求是地對李白一生在立志修身、愛國憂民、自我奮鬥、詩歌的開拓創新等諸多方面,作為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重新進行整理、歸納、評價,以給人一些啟迪。在著此書的過程中,著者力求做到科學嚴謹,同時又望通俗曉暢,雅俗共賞。這一標準或許有些高,但所慰之處在於作了些力所能及的努力。
尹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