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與覺性

理性與覺性

理性與覺性,該書籍是由四川出版集團和巴蜀書社聯合出版,於2009年首次印刷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理性與覺性》內容簡介:傳統佛教對生命存在,曾作過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三界區分。但是這裡所指涉的,實際上是帶著色身的生命個體,這種生命個體在三界中流轉,依然是受生死輪迴的折磨的,不是生命追求的至高境界。唯進涅盤聖境,才為至高境界。涅盤境界為佛的境界,乃屬宗教信仰境界。

近世學者,以中國本土儒、道的信念為依託,自不取佛教的境界觀。如前輩學者馮友蘭先生在《新原人》中所作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四重區分。其中“道德境界”便側重於指涉儒家宗旨,“天地境界”則側重於指涉道家追求。

圖書目錄

代序:生命的三重境界——兼論儒、佛二家的“意義”追求

初涉佛海

從“理性”到“覺性”——論慧能禪學在中國佛學發展史上之價值

再論從“理性”到“覺性”——中國佛學與宋明儒學的一個公共話題

王弼與僧肇——玄學“貴無”論與佛學“中觀”

論之比較研究

《大般泥洹經》的佛性論述略——從松本史朗對如來藏思想的批判談起

禪宗諸家之“心性”說舉例——從初祖菩提達摩、六祖慧能到洪州

馬祖道-之思想變遷

慧能與陳白沙

慧能禪學與嶺南文化

慧能思想的現代價值

走出“自我”迷執,走向社會關懷——簡論佛家以“無我”為教的觀念

及其現代意義

復入儒門

作為人文教養的早期儒學——兼談先秦社會歷史演變中的貴族與平民

孟荀的人性論與先秦社會由貴族為主體向平民為主體的變遷

“曾點氣象”異說

從朱子與陽明子兩家之《大學》疏解看中國的解釋學

《中庸》的不同解釋及其意義——鄭、孔、呂、朱諸家註疏的比較研究

重評張載由“氣化論”證立的成德論

白沙子之“道”論

“事”的本體論意義——兼論泰州學派的哲學涵蘊

借宇宙論確立的儒道兩家的“生命的學問”

叩問歷史

理性的界限——先秦兩漢思想轉型提供的啟示

在“天”與“人”、信仰與理性之間——再論先秦兩漢思想轉型提供的啟示

附:講演錄

重評漢唐時期的文化精神——兼論漢唐儒學的宇宙論

後記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