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造歷史
其燒造的歷史較鈞紅,祭紅都晚,至十八世紀初葉才開始露頭角。郎窯紅是因郎廷極在此一段時間督窯而得名,從配合,工藝及燒成等情況推測,當時並非有意識的創造此種色釉,很可能是仿明代祭紅之寶石釉,而因釉料配合及燒成制度控制不同,以至形成了另一種流動性甚大,具有大片裂紋,色調最為鮮艷的郎窯紅釉,因它別具風格,才不借工本的大量生產,其中有不少好的產品,因人們對它非常喜愛,給它取名叫寶石紅,後來,因它出產於郎窯,故又稱為郎窯紅。郎窯紅之所以名貴除了色調較祭紅,鈞紅鮮艷悅目,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愛外,燒制困難也是其中原因之一。過去景德鎮流傳的一句諺語云“若要窮,燒郎紅”足見它需要嚴密的工藝燒成控制技術。
燒造機制
郎窯紅,祭紅,鈞紅呈色機理基本相同,可是它們的外觀狀態及工藝燒成條件都所不同。從色調風格,釉面特徵及燒成條件的要求看,鈞紅與郎窯紅有非常近似的地方,可是它們兩者的釉料組成及工藝製備情況卻相距很遠,與此相反,祭紅與郎窯紅無論從色調風格,釉面特徵及燒成溫度等均有顯著的不同,可是它們的釉料配合及工藝情況都比較相近。
漸受重視
解放後,由於黨和毛主席的重視,景德鎮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的色釉技藝人員有條件對郎窯紅進行了較系統的試驗,將各種因素對郎窯紅質量的影響進行了反覆試驗,對配製郎窯紅的基本規律已有初步認識,因此,現在郎窯紅配方所需要原料的種類大大減少了,成本降低了,燒成率反面較前大有提高。
郎窯紅也是以銅為著色劑,生坯上釉,在強還原焰氣氛下,於1300~1320℃溫度下燒成。
“300件郎紅釉美人肩花瓶”多次選作國家主席出訪的國禮,其中一件被收藏在日本天皇宮中。
刷釉方法
我們來看看銅紅系列的刷釉的方法:它需要刷二次後罩釉,前面的兩次是對釉在刷的過程中進行調整。而大家現在看的很多郎紅是變化了配方的,許多大的郎紅燒製成功,大家想想怎么可能,那么高的郎紅,要在高窯裡面燒制,加上郎紅的流動,大脫口,那么大的郎紅燒下去,底下不是深紅了。而我們看到大量的郎紅顏色均一,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可想而知了。這個釉是噴出來的,用的改性的流動性弱的銅質釉,釉層也要薄,這樣燒成的效果好,但是過渡性差。而且不能燒到郎紅要求的1370度,而這種郎紅燒到溫度應該是在1300度左右,估計是1280度上。這個本質上的就是配方的區別。另外兩種燒成品,如果放在一起,正規的郎紅的光澤度比這一種郎紅要好,透明度要高,這個區別在釉體的反應完全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