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通信原理(第4版)

《現代通信原理(第4版)》是201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亞雄。

基本信息

叢書名 :新編高等職業教育電子信息、機電類規劃教材·通信技術專業

作 譯 者:陶亞雄

出版時間:2013-02

千 字 數:480

版 次:01-01

頁 數:300

開 本:16(185*260)

I S B N :9787121193590

內容簡介

本教材為第4版,根據教育部關於高職院校通信專業的教學大綱編寫。全書共8章,主要介紹通信中的基本概念和術語;模擬調製系統中的線性AM、DSB、SSB和VSB方式及非線性FM、PM方式;脈衝編碼調製PCM系統;數字基帶調製系統;數字頻帶調製ASK、FSK和PSK系統;信息的概念和度量、信源編碼和信道編碼的原則以及原理;最佳接收原理;通信中載波同步、位同步和群同步的概念及其實現原理,每章的後面附有小結和習題。此外,還在各章最後一節分別介紹了現行各種實際通信系統的工作原理、技術。 本書極力淡化枯燥的理論分析,儘量結合實際通信系統進行原理闡述,並配有大量的插圖說明,淺顯易懂,既是高職高專通信、電子和網路類專業的教材,同時也可用做工程技術人員的相關參考書籍。

目錄

第1章序論()

11通信的概念及其發展簡史()

111通信的定義()

112通信的方式()

113通信發展史()

12通信系統的基本概念()

121信息、信號及分類()

122通信系統的構成()

123通信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13通信的頻段劃分()

14現代通信的發展方向()

習題1()

第2章模擬調製系統()

21調製的功能及分類()

211調製的功能()

212調製的分類()

22線性調製系統()

221常規雙邊帶調製系統()

222抑制載波的雙邊帶調製(DSB)()

223單邊帶調製(SSB)和殘留邊帶調製(VSB)()

23非線性調製系統()

231一般概念()

232頻率調製(FM)()

233相位調製(PM)()

24模擬調製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241線性調製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242非線性調製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25調頻立體聲廣播系統()

251立體聲廣播系統概述()

252導頻制立體聲調頻廣播原理()

253AM-FM立體聲調頻廣播發射系統()

本章小結()

習題2()

第3章數字基帶調製與傳輸()

31數字基帶信號的碼型及其功率譜()

311二元碼()

312差分碼()

313非歸零單極性碼的功率譜()

314非歸零雙極性碼的功率譜()

315偽三元碼及其功率譜()

32脈衝編碼調製(PCM)()

321抽樣和抽樣定理()

322量化()

323編碼()

33PCM系統的噪聲()

34差分脈衝編碼調製(DPCM)()

341差分脈衝編碼調製(DPCM)的原理()

342DPCM的編、解碼過程 ()

343DPCM的性能()

35增量調製ΔM(DM)()

351增量調製原理()

352增量調製的量化噪聲()

36數字基帶傳輸系統及其誤碼率()

361數字基帶傳輸系統結構()

362升餘弦滾降濾波器()

363碼率和誤碼率()

364誤碼率的一般公式()

365眼圖()

37信道均衡及部分回響系統()

371時域均衡及其功能()

372部分回響系統概念()

38有線電視廣播系統()

381有線電視簡介()

382有線電視信號()

383電視信號傳輸()

384有線電視系統()

本章小結()

習題3()

第4章數字頻帶調製()

41幅度鍵控(ASK)系統()

42頻移鍵控(FSK)系統()

421頻移鍵控(FSK)()

422頻移鍵控(FSK)的解調()

423相位連續的頻移鍵控(CPFSK)()

424MSK與GMSK調製系統()

43相移鍵控(PSK)系統()

431絕對相移鍵控()

432絕對相移鍵控的解調()

433二進制相對相移鍵控(2DPSK)()

434相對相移鍵控(DPSK)的解調()

435FSK/PSK/DPSK調製/解調電路舉例()

44QPSK系統()

441QPSK、QDPSK調製()

442QPSK、QDPSK的解調()

45多元數字頻帶調製()

451多電平調幅(MASK)()

452其他多元調製方式()

46數位電視系統()

461數位電視簡介()

462數位電視傳輸()

463數位電視信號編碼()

464數位電視機頂盒()

本章小結()

習題4()

第5章信道復用()

51通信信道概述()

511信道定義()

512傳輸媒介()

52頻分復用(FDM)()

53時分復用(TDM)()

54複合調製與多級調製系統()

55多址通信方式()

551頻分多址(FDMA)方式()

552時分多址(TDMA)方式()

553碼分多址(CDMA)方式()

554混合多址方式()

56CDMA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561CDMA系統的基本原理()

562CDMA移動通信系統的特點()

563CDMA移動通信系統關鍵技術()

564CDMA標準()

本章小結()

習題5()

第6章編碼技術()

61信源編碼()

611信息的度量()

612信源編碼()

62信道容量與香農公式()

63信道編碼()

631差錯控制原理()

632碼重與碼距()

633幾種常用的差錯控制碼()

64線性分組碼()

641線性分組碼的定義及性質()

642生成矩陣G和監督矩陣H()

643漢明碼()

65循環碼()

651循環碼的特點()

652循環碼的生成多項式()

653循環碼的編碼過程()

654循環碼的編碼電路()

655循環碼的解碼()

本章小結()

習題6()

第7章最佳接收機()

71最大輸出信噪比準則和匹配濾波接收機()

711最大輸出信噪比準則()

712匹配濾波器的傳遞函式H(f)()

713匹配濾波器的衝激回響h(t)()

714匹配濾波器的輸出波形s0(t)()

715最大輸出信噪比接收()

72最小均方誤差接收機()

73最小錯誤機率接收()

74最大後驗機率接收()

75GSM蜂窩移動無線通信系統()

751GSM移動通信系統網路結構()

752GSM工作原理()

753GSM移動台(手機)()

754GSM的短訊息業務()

本章小結()

習題7()

第8章同步原理()

81載波同步()

811直接法()

812 插入導頻法()

813 載波同步系統的性能()

82位同步()

821外同步法()

822直接法()

823位同步系統的性能()

83群同步()

831連貫插入法()

832間隔式插入法()

833群同步系統的性能()

834群同步的保護()

84網同步()

841網同步原理()

842數字同步網中的時鐘及其套用()

本章小結()

習題8()

部分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