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信息
現代通信原理與技術(第2版)
作 譯 者:陶亞雄
出版時間:2012-08
千 字 數:589
版 次:01-01
頁 數:336
開 本:16(185*260)
I S B N :9787121176432
內容簡介
本教材根據教育部關於高等院校通信工程專業教學大綱編寫。全書可分為通信基礎知識、現代通信基本理論、現代通信技術和通信協定4個部分,共11章。
第1、2章是全書的基礎,主要介紹現代通信的基本概念、體系、頻道劃分、信息的度量、信道及噪聲的概念與分類、常用信號處理器件等。
第3~6章主要介紹現代通信系統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擬調製系統原理、數字基帶調製系統原理及其抗干擾技術、模擬信號的數位化調製與傳輸原理、數字頻帶調製系統原理。
第7~10章主要介紹提高現代通信系統質量的技術原理,包括信道復用與多址技術,最佳接收準則及確知信號/隨相信號/起伏信號的最佳接收技術,載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網同步技術,以及信源編碼和信道編碼技術。
第11章主要介紹現代通信協定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包括OSI模型、TCP/IP模型、網路交換協定、無線傳輸協定WAP等。
本書極力淡化枯燥的理論分析和公式推導,儘量結合實際通信系統進行原理闡述,並配有大量的插圖說明。每章最後都有小結和大量形式多樣的習題,並在書尾給出了習題 答案,以便學生自學、複習和教師教學備課之用。配套的相關教學課件中加入了部分課程實驗指示內容。 本教材既可作為通信、電子類本科專業的教材,同時也可用做工程技術人員的相關參考書籍。
目錄信息
第1章 緒論
1. 1 通信的概念及其發展簡史
1. 1. 1 通信的定義
1. 1. 2 通信的方式
1. 1. 3 通信發展史
1. 2 通信系統的概念
1. 2. 1 通信信號及分類
1. 2. 2 通信系統構成
1. 2. 3 通信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1. 3 通信頻段劃分
1. 4 通信的發展方向
1. 4. 1 光纖通信
1. 4. 2 移動通信
1. 4. 3 衛星通信
1. 4. 4 IP通信
習題一
第2章 現代通信系統基礎
2. 1 信息的度量
2. 2 信道容量與香農公式
2. 2. 1 離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2. 2. 2 連續信源的熵
2. 2. 3 離散信道的熵速率與信道容量
2. 2. 4 連續信道的熵速率與信道容量
2. 2. 5 香農公式
2. 3 通信信道
2. 3. 1 信道的定義及其分類
2. 3. 2 信道數學模型
2. 3. 3 恆參信道
2. 3. 4 隨參信道
2. 4 隨機變數與隨機過程
2. 4. 1 隨機變數與隨機過程
2. 4. 2 隨機過程的統計平均與功率譜密度
2. 4. 3 線性時不變系統對隨機輸入 信號的回響
2. 5 通信系統的噪聲
2. 5. 1 噪聲來源及其分類
2. 5. 2 加性噪聲及其特性
2. 5. 3 噪聲的數學模型
2. 6 常用信號處理器件
2. 6. 1 濾波器
2. 6. 2 乘法器
習題二
第3章 模擬調製系統
3. 1 調製的功能及其分類
3. 1. 1 調製的功能
3. 1. 2 調製方式分類
3. 2 線性調製系統
3. 2. 1 雙邊帶調製與解調
3. 2. 2 單邊帶調製與解調
3. 2. 3 殘留邊帶調製與解調
3. 3 非線性調製與解調
3. 3. 1 非線性調製一般概念
3. 3. 2 頻率調製系統
3. 3. 3 相位調製系統
3. 4 模擬調製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3. 4. 1 線性調製系統的抗噪聲性能分析與比較
3. 4. 2 非線性調製系統的抗噪聲性能分析與比較
3. 4. 3 線性調製與非線性調製系統的 抗噪聲性能比較
3. 5 複合調製與多級調製
習題三
第4章 數字基帶調製與傳輸
4. 1 數字基帶信號
4. 1. 1 基帶信號的概念及特點
4. 1. 2 常用數字基帶信號碼型
4. 2 數字基帶信號的功率譜密度分析
4. 3 基帶傳輸與碼間干擾
4. 3. 1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結構
4. 3. 2 無碼間干擾的基帶傳輸特性
4. 3. 3 部分回響系統
4. 3. 4 眼圖
4. 4 均衡技術
4. 4. 1 線性橫向均衡濾波器
4. 4. 2 峰值失真準則
4. 4. 3 均方誤差(MSE)準則
4. 4. 4 基帶和帶通線性均衡器
習題四
第5章 模擬信號數位化傳輸
5. 1 脈衝幅度調製(PAM)
5. 1. 1 抽樣與抽樣定理
5. 1. 2 脈衝幅度調製PAM
5. 2 脈衝編碼調製(PCM)
5. 2. 1 抽樣信號的量化
5. 2. 2 編碼
5. 2. 3 PCM系統的噪聲
5. 3 差分脈衝編碼調製(DPCM)
5. 3. 1 DPCM原理
5. 3. 2 DPCM系統的噪聲
5. 4 增量調製ΔM
5. 4. 1 增量調製原理
5. 4. 2 增量調製系統的噪聲
5. 5 時分復用和多路數字電話系統
5. 5. 1 PCM時分多路復用信號幀 結構
5. 5. 2 30/32路PCM基群終端機及其定時與同步
5. 5. 3 數字復接技術
習題五
第6章 數字頻帶調製
6. 1 二進制幅度鍵控2ASK系統
6. 2 二進制頻移鍵控2FSK系統
6. 2. 1 一般頻移鍵控2FSK的調製與 解調
6. 2. 2 相位連續的頻移鍵控2CPFSK
6. 3 二進制相移鍵控2PSK系統
6. 3. 1 絕對相移鍵控2PSK的調製與 解調
6. 3. 2 相對相移鍵控2DPSK的調製與解調
6. 4 多進制調製
6. 4. 1 多進制數字調幅(MASK)
6. 4. 2 多進制數字調頻(MFSK)
6. 4. 3 多進制數字調相(MPSK)
6. 5 正交頻分復用(OFDM)
6. 5. 1 OFDM概述及其特點
6. 5. 2 OFDM的實現方法
6. 5. 3 OFDM的保護間隔與循環 前綴
習題六
第7章 信道復用與多址技術
7. 1 多用戶通信系統
7. 2 頻分復用(FDM)
7. 3 時分復用(TDM)
7. 4 多址技術
7. 4. 1 頻分多址(FDMA)
7. 4. 2 時分多址(TDMA)
7. 4. 3 碼分多址(CDMA)
7. 4. 4 空分多址及混合多址
習題七
第8章 最佳接收機
8. 1 最佳接收準則
8. 1. 1 最大輸出信噪比準則
8. 1. 2 最小均方誤差準則
8. 1. 3 最大後驗機率準則
8. 2 確知信號的最佳接收
8. 3 隨機信號的最佳接收
8. 4 起伏信號的最佳接收
8. 5 普通接收機與最佳接收機的性能比較
習題八
第9章 同步原理
9. 1 載波同步
9. 1. 1 直接載波同步法
9. 1. 2 插入導頻載波同步法
9. 1. 3 載波同步的性能
9. 2 位同步
9. 2. 1 外同步法
9. 2. 2 直接位同步法
9. 2. 3 位同步的性能
9. 3 群同步
9. 3. 1 連貫插入群同步法
9. 3. 2 間隔式插入群同步法
9. 3. 3 群同步的性能與保護
9. 4 網同步
9. 4. 1 網同步原理
習題九
第10章 編碼技術
10. 1 信源編碼
10. 1. 1 信源編碼基本原理
10. 1. 2 最佳信源編碼
10. 2 信道編碼
10. 2. 1 信道編碼原理
10. 2. 2 幾種簡單差錯控制碼
10. 3 常見線性碼
10. 3. 1 線性分組碼
10. 3. 2 循環碼
10. 4 卷積碼
10. 4. 1 卷積碼概念與原理
10. 4. 2 卷積碼的編碼
10. 4. 3 卷積碼的解碼
10. 5 編碼交織
10. 5. 1 編碼交織原理
10. 5. 2 交織方式改進與套用
小結
習題十
第11章 通信協定
11. 1 通信網概述
11. 1. 1 通信網的種類及拓撲結構
11. 1. 2 通信網的組成和信令
11. 2 協定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11. 2. 1 通信協定的產生及必要性
11. 2. 2 通信協定
11. 3 OSI協定
11. 3. 1 OSI標準協定體系結構與 概念
11. 3. 2 OSI的數據傳輸過程
11. 4 TCP/IP
11. 4. 1 TCP/IP體系結構與概念
11. 4. 2 TCP/IP的數據傳輸過程
11. 4. 3 TCP/IP族
11. 5 網路交換協定
11. 5. 1 網路交換技術
11. 5. 2 X. 25協定
11. 5. 3 幀中繼協定
11. 5. 4 ATM協定
11. 6 無線傳輸協定WAP
11. 6. 1 WAP的產生
11. 6. 2 WAP協定體系
11. 6. 3 WAP發展趨勢
習題十一
習題答案
附錄 貝塞爾函式數值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