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日本

現代日本

稱日本為“現代”社會意味著什麼?對不同時期、不同群體的日本人來說,“現代”一詞又意味著什麼?牛津通識讀本《現代日本》聚焦於日本自19世紀中期至今在歷史、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變遷, 追溯了日本與現代性之間複雜而又創造性的對接,澄清了一些誤解。此外,作者還探究了太平洋戰爭前的日本和戰後日本之間的連續性,對戰後日本的矛盾與分裂心態進行了尤為精彩的解析。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非日本式的敘述,更清晰的日本
借日本的經驗重新思考“現代”本身的意義和維度
從心理學角度透徹解析戰後日本的矛盾與分裂心態
荷蘭萊頓大學專攻現代日本研究資深教授克里斯托弗·戈托-瓊斯著
日本神戶國際大學教授、旅日作家毛丹青作序推薦

作者簡介

克里斯托弗·戈托-瓊斯 荷蘭萊頓大學專攻現代日本研究的教授,萊頓大學現代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另著有《日本的政治哲學:西田、東京學派與共榮》和《東京學派作為哲學的重新政治化》。

圖書目錄

致謝和體例
引言:現代日本何處“現代”?
1 日本遭遇現代世界
2 天皇制下的革命:接納現代性
3 超克現代性和被現代性超克:戰時日本
4 經濟奇蹟和後現代社會的形成
5 克服否認:當代日本欲成“正常國家”
後記:21 世紀的日本
索引
英文原文

序言

序言
毛丹青
我把自己看成為一個行走的人,有時就像看別人一樣。如果坐下來看別人走,也許會受到一種鼓舞,因為別人的走對自己的不走也許是一個嘲諷。
26 年前剛到日本的時候,住在鄉下,最先看到的行走的日本人是一位老太太。我發現她的手指頭很粗,胳膊上的筋絡十分明顯,猶如老樹的盤根一樣。她一家都是農民,兒孫滿堂。這么大歲數了,白天還開拖拉機,在田裡開來開去。她的腰很彎,彎得像貓剛剛睡醒以後弓起來的背。可是,就是這么一位日本老太太,每天清晨都要行走!無論是颳風,還是下雨,她從不間斷。
有一天,颱風來了,一大早她一個人又出去了,沿路實在走不動的時候,乾脆就地趴下,整個彎曲的身體死死地蓋在冰冷的地上,跟颱風抗衡。一直等到突襲而來的大風颳走以後,她才慢慢地起身,一個人繼續往前走。
後來,我聽她的家人說:“老太太每天早上都去寺院拜佛,幾十年如一日。有回住了醫院,實在去不了,可一到清晨的鐘點,她就向著寺院的方向嘟囔‘阿彌陀佛’,別的什麼都不理睬。”
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日本鄉下的農家人如此執著呢?儘管那段時間我經常能遇見她,但從未直接打聽過,因為畢竟是人家私下的事兒,作為一個局外人,我挺難開口的。
於是,這樣一個細節留給我的是一個謎。當然,退一步說,即使我直接問問她,只要她樂意,其實也無妨大局,說不定日本老太太一見有人跟她聊天還會高興。但最終,我還是沒問她,把對日本人的好奇暫時留下來了。
不用說,好奇是可以留下的,可以留到心裏面去,但好奇本身卻會增長,而且隨著旅居日本的年頭越來越長,類似這樣的情景時有發生,有的令人莫名其妙,有的讓人感嘆,甚至佩服,當然也有的叫人厭惡!
我對日本的觀察來源於日常的生活,好奇心的產生幾乎全部可以落實到某一件事情上,或者跟剛才的日本老太太一樣,可以落實到某一個具體的人物身上。正因為如此,揭開日本這個謎的願望反倒變得不像願望了,比起得到一個什麼正確答案來,我更關注的是日常的日本和日本人。
《現代日本》是一本日本以外的作者書寫日本的書,這種書寫情景自從進入21世紀後變得越來越多了,因為,所謂日本,已不是唯有日本人才享有排他性的特權來觀察與分析,就像日語本身一樣,由日本之外的人以日文寫作而奪得文學獎項的事情早已不再稀奇了,而往往在很多場景下,非日本式的敘述反而更能讓讀者認清日本。《現代日本》除了達到了這一目的以外,還有一點值得細讀,即“正常國家”與我文中提到的“日常的日本”。是為序。

名人推薦

極為明晰又視野寬廣,戈托-瓊斯介紹了日本現代歷史的重要主題和面相。
——哈佛大學 安德魯·戈登
生動、清晰、充滿洞見,這是對日本煩難不斷的現代史的出色探索。
——劍橋大學 史蒂芬·S.拉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