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殖民地公務員
1904年11月16日,阿齊克韋出生在奈及利亞北部宗蓋魯市的一個伊博人家庭里。其父是英國駐紮在該地區的軍隊——奈及利亞聯隊中的一名非洲籍辦事員,曾在聯隊司令兼北奈及利亞保護國高級專員盧吉爵士的司令部里工作。阿齊克韋8歲的時候,父母為了讓他接受伊博族的傳統文化教育,把他送往奈及利亞南部的伊博蘭。他在奧尼沙的教會學校讀完中學,進入卡拉巴的師範學院和拉各斯監理會教會學校,畢業後在拉各斯的國庫里任政府辦事員。 當時,泛非主義思想正在非洲大陸廣泛傳播。牙買加黑人馬庫斯·加爾維提出“黑人復國主義”,主張“黑人必須有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創辦“世界黑人進步協會,”發起並領導了“返回非洲運動”,要在非洲建立一個統一的非洲國家作為一切黑人的祖國。加爾維的思想對阿齊克韋民族意識的萌生有著極大的影響,他感到作為殖民當局的一名辦事員,不可能對黑人的事業有所作為,便決定去美國深造,期望有朝一日在非洲建立一所黑人大學。美國深造
1925年,阿齊克韋來到美國,先後進入斯托勒學院、霍華德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林肯大學學習。求學期間,阿齊克韋一直過著困苦的生活。他常常中途輟學,去當電梯司機、看門人、送奶人、礦工,甚至拳擊師。他考上哈佛大學又被迫轉到林肯大學也是由於手頭拮据。動盪的生活使他更多地接觸了美國社會,飽嘗了種族歧視帶來的不平等待遇。1930年阿齊克韋獲得林肯大學的學士學位,後相繼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的新聞記者證書和林肯大學政治學文學碩士、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學碩士學位。1931—1934年間,他受聘為林肯大學國家法教員。這段時間,阿齊克韋既接受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和經濟理論,又讀了一些馬克思的書籍。他曾表示同意馬克思的階級鬥爭學說和剩餘價值理論;但他又用社會達爾文主義來解釋社會現象,用人類追求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質的活動來分析資本主義制度。
新聞主編
1934年底,阿齊克韋回到闊別9年的祖國,第二年他接受《非洲晨郵報》的邀請,轉赴黃金海岸阿克拉,任該報主編。1937年,阿齊克韋的《復興的非洲》一書問世。在這本書中,他以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觀點從經濟、思想和政治改革等方面,分析了非洲大陸的現狀和未來命運,提出“生存的權利就是享受自由的權利。”他對利比亞黑人政府承認人的“生命和自由的不可剝奪權利”,承認人“取得、占有、享受和保衛財產的不可剝奪的權利”頗為讚賞。是年,殖民當局以擾亂社會治安為名,對阿齊克韋等人提出抗訴,法庭判定他們犯有煽動誹謗罪。由於公眾輿論的抗議,迫使法庭撤銷原判。阿齊克韋在這種情況下離開阿克拉回到奈及利亞。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正是奈及利亞民族主義運動興起的年代。埃努古、瓦里奧尼查、卡拉巴等地先後爆發了礦工罷工和農民抗稅的運動。一批較早覺悟的知識分子積極宣傳民族主義思想,相繼創立了“民族民主黨”和“奈及利亞青年運動”兩個民族主義政黨。面對奈及利亞的現實,阿齊克韋決定創辦一份有影響的報紙來喚醒民眾的覺悟。他呼籲奈及利亞的民族主義者給他以支持,在拉各斯籌辦。1937年11月22日,第一期《西非嚮導報》以“指出光明,人民就會找到出路”的醒目標題,宣布了它的誕生。它以辛辣、敏銳的筆觸抨擊了殖民主義的罪惡,要求實現地方自治,“促進居住在奈及利亞的各族人民組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它反覆宣傳奈及利亞青年運動的政治綱領,為喚起民族意識,提高民族覺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阿齊克韋創辦了報業聯合組織——“齊克企業公司”,自任總經理,掌握著五家報紙的發行權。到1945年,報紙的總印數已達27000份,成為宣傳民族主義思想的堅強陣地。後來由於內部意見分歧,奈及利亞青年運動的影響明顯削弱。阿齊克韋於1941年脫離了該組織。
獨立主張
宣傳民族民主思想的過程,實際上成為阿齊克韋用資產階級的政治理論分析奈及利亞的歷史和現狀,尋求解決奈及利亞未來命運的途徑的實踐過程,阿齊克韋1943年撰寫的《新聞記者備忘錄》和隨後發表的《奈及利亞的政治藍圖》一書,便是系統闡述其思想的代表作。《新聞記者備忘錄》是阿齊克韋以《西非嚮導報》記者的身份,參加英國政府邀請的“西非訪英記者代表團”時,用代表團的名義撰寫的一份備忘錄。文中指出:大西洋憲章所宣布的各項原則,應當適合於西非各國人民;同時也應作為英國在這些國家推行的政策的基礎。西非人民有權獨立決定自己的命運,獲得自治。他要求立即徹底廢除對英屬西非各國的殖民統治制度,由各殖民地實行地方自治。具體的步驟是先成立為期10年的代議制政府,然後再成立為期5年的責任政府;在這一過渡期滿後,立即給各殖民地獨立或自治的地位,但可以要求它們繼續留在大英國協之內。《備忘錄》表達了西非各族人民要求自治的願望,得到奈及利亞和其他殖民地民眾大會的贊同和支持,其原則被西非殖民地各民族主義政黨在各自的政治綱領中採用。
隨後,阿齊克韋又在《奈及利亞的政治藍圖》一書中將上述思想作了更充分的表達。他重申通過漸進的改革來實現奈及利亞自治和獨立,認為奈及利亞獨立過程中的一個主要障礙是缺乏管理國家的人材。因此,他提出:在前10年的預備階段,由英國人管理,主要行政職務分別由英國人和奈及利亞人擔任。這時,國家應做好獲得完全獨立的準備。在隨後5年的過渡時期,奈及利亞人要學會管理國家,完成整個行政管理系統的“奈及利亞化”,使內政外交逐步過渡到完全獨立。考慮到國內民族成分的複雜性,阿齊克韋建議成立一個由若干享有自治權的行政單位組成的奈及利亞聯邦。他還擬定了一部奈及利亞憲法草案,指出:唯有建立一個掌握主要生產資料和分配手段,或對它們實行監督的民主制的奈及利亞國家,才能有效地保證社會平等和普遍福利。草案規定,全部立法權應當屬於在普選基礎上,由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的議會,行政權分別由總督及其任命的部長會議執行。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阿齊克韋提出的採取非暴力方式,通過民族改良主義的和平道路爭取自治,進而實現獨立的主張,得到了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小商人和工農的擁護。這一主張後來成為1944年成立的“奈及利亞和喀麥隆國民會議”的建黨綱領。阿齊克韋的思想逐漸成為奈及利亞民族主義運動的指導思想。
1944年8月,奈及利亞各政黨、民眾團體、工會組織宣布成立一個全國性政黨——奈及利亞和喀麥隆國民會議。該黨明確地提出了頒布民主憲法,實現自治,保證國家統一,實行各種經濟和文化改革的鬥爭目標,爭取實現在大英國協範圍內的國家獨立。原民族民主黨創始人麥考萊當選為主席。阿齊克韋當選為總書記,成為該黨的組織家和思想家。奈及利亞民族主義運動從此走上了以爭取民族自治為目標,以實現憲制改革為手段,在民眾鬥爭的基礎上和平地取得獨立這樣一條民族改良主義的道路。
修憲運動
奈及利亞和喀麥隆國民會議成立後,立即領導了反對理查茲憲法的運動。理查茲憲法是英國總督理查茲在1944年12月起草的一部新憲法,定於1947年開始在奈及利亞生效。憲法規定在立法會議中增加非洲人的代表名額,將奈及利亞劃分成3個行政區,建立地方自治政府;但是24名非洲代表名額中只允許4個名額由非洲人選舉產生,其他代表由殖民當局指定。這部憲法還規定,英國總督對任何行政機關的行動有否決權。這樣一來,所謂的地方立法機關就成為虛設的諮詢機構,殖民當局仍可以採取分區而治的辦法,對3個行政區加強控制。對此,阿齊克韋明確地指出:“我們不能象理查茲憲法所構想的那樣,滿足於‘討論’我們自己的事務。……我們要求承擔我們國家政府職責的權利。”英國殖民大臣克里茨——瓊斯在接到奈及利亞和喀麥隆國民會議提交的反對理查茲憲法的備忘錄後,仍無視奈及利亞人民的要求,堅持按期實施新憲法。奈及利亞和喀麥隆國民會議在全國各地組織集會和示威遊行,利用演講和報紙揭穿理查茲憲法的殖民主義實質,徵集在抗議憲法的請願書上籤名。阿齊克韋等人自1964年4月22日開始,到全國各地進行了歷時8個月的旅行,使“立即實行自治”的口號為廣大民眾所接受,並為赴倫敦抗議的代表團募集了13,000英鎊的捐款。旅行開始不久,82歲的麥考萊不幸途中病逝。阿齊克韋接替了他的職務。
1947年6月,阿齊克韋率領奈及利亞和喀麥隆國民會議代表團前往倫敦抗議理查茲憲法的實行。英國首相拒絕接見代表團。阿齊克韋同殖民大臣的會談也一無所獲。英國政府蠻橫無理的態度激怒了奈及利亞人民,拉各斯爆發了奈及利亞歷史上第一次有3萬人參加的遊行。示威民眾高喊“不自由毋寧死!”“打倒帝國主義!”“我們要自由!”的口號。代表團回到拉各斯時,10萬人舉行歡迎活動,實際上這是一次更大規模的抗議示威。面對人民的反抗,殖民當局不得不做出讓步,同意提前修改理查茲憲法。
1950年1月,全國修改憲法會議通過了新憲法——麥克費遜憲法。這是奈及利亞歷史上第一次有非洲人代表參加的憲法修改會議。奈及利亞和喀麥隆國民會議的代表堅決要求取消間接選舉制,實行普選,而殖民當局只是在中央機構的代表名額上被迫作出了讓步。最後決定非洲代表獲得眾議院的多數席位,在行政機構的18個職位中占有2/3的席位。1951年按照新憲法進行選舉,阿齊克韋當選為西區議會議員。
文官總統
儘管奈及利亞和喀麥隆國民會議的代表堅決反對,新憲法還是把奈及利亞劃分成北區、東區和西區3個行政區,各區分別建立立法、行政委員會和政府。這就進一步擴大了各地區的權力。3個行政區的劃分客觀上加速了西區和北區新政黨的建立。奈及利亞和喀麥隆國民會議的成員以東區的伊博人為主,該黨的領導人中存在著一定的部落主義傾向。在這種情況下,西區於1950年建立了以約魯巴人為主的政黨,稱為“行動派”。北區的豪薩人也在第二年成立了“北方人民大會黨”。殖民當局企圖利用各個民族、部落之間的矛盾,挑起奈及利亞各地區各政黨之間的糾紛。對此,阿齊克韋在1951年底發表了致行動派領袖的公開信,信中說:“我們兩黨之間雖然存在著重大差別,但是,在奈及利亞還是一個殖民地國家的時候,我們有著共同目標,這個目標是在我們用自己的特殊方法解決我們的問題以前所必須達到的。”隨後,他提出了“一個國家、一個憲法、一個命運”的口號,呼籲建立爭取民族獨立的統一戰線,全國廣大人民民眾和行動派的普通成員熱烈擁護這一口號。在此形勢下,行動派的領導放棄了原先的地方分立主義立場,贊成爭取全奈及利亞自治的共同要求。從此,奈及利亞和喀麥隆國民會議與行動派,這兩個在東區和西區各占優勢的大黨,在爭取民族獨立的問題上協同一致,並肩作戰。1952年5月,阿齊克韋在東區參加競選,一舉獲勝,成為東區的總理,直至1959年12月。 1956年,東區議會的多數議員提議將阿齊克韋創辦的非洲大陸銀行改為資助東區各省經濟發展的撥款機構,以擺脫英國西非銀行在財政上對他們的束縛,非洲大陸銀行是阿齊克韋1944年收買了“提努布資產有限公司”的全部股票後,與其親屬共同創辦的一家地方銀行。1954年1月30日前一直由阿齊克韋任董事長。那時,銀行的名義資本已增至25萬英鎊,阿齊克韋擁有的股票總額約為28,000英鎊。銀行改組時,有人乘此機會指控阿齊克韋在銀行里將公款攫為己有。殖民當局利用這所謂的“阿齊克韋訴訟案”,用犯欺詐罪的流言來詆毀他的名譽。1957年1月,奈及利亞和喀麥隆國民會議全國執行委員會決定阿齊克韋政府辭職,解散東區議會。但是,在不久舉行的新的區議會選舉中,阿齊克韋再度當選。
阿齊克韋擔任東區總理期間,兩次率領代表團去倫敦參加制憲會議,商談奈及利亞憲法問題,並同西區、北區的總理一起向殖民大臣提交了要求在1959年給予奈及利亞完全自治的備忘錄。由於奈及利亞各主要政黨的領導人在獨立問題上採取了一致的堅定立場,英國政府被迫同意1960年10月1日起奈及利亞獨立。
1959年12月舉行了聯邦眾議院選舉。奈及利亞和喀麥隆國民會議與北方人民大會黨組成聯合政府。阿齊克韋被任命為參議院議長,並於1960年11月16日正式擔任奈及利亞聯邦總督。1963年10月1日,奈及利亞聯邦宣布成立聯邦共和國,阿齊克韋就任聯邦共和國首任總統。
內戰期間
奈及利亞獨立後,實行聯邦制,各地區都擁有相當大的實權。1964年12月,奈及利亞舉行大選,北方人民大會黨獲勝,總理巴勒瓦控制了全國的實權。大選後,奈及利亞國內的部族矛盾尖銳,特別是伊博族和豪薩——富拉尼族之間,隨著政治、經濟利益上的衝突,矛盾日趨激化。1965年1月17日,阿齊克韋以治病為由離開奈及利亞。次年1月15日,當阿齊克韋還在英格蘭治病時,東區伊博族青年軍官發動軍事政變,殺死聯邦總理巴勒瓦,由陸軍司令伊龍西上台執政,結束了阿齊克韋——巴勒瓦的文官統治。伊龍西實行中央集權,削弱北方的勢力,同時解散議會,禁止政黨活動。同年7月,豪薩——富拉尼族軍官發動第二次軍事政變,由戈翁上台執政,提出了“重建聯邦”的計畫。伊博族和豪薩——富拉尼族之間的矛盾隨著政局的變化進一步激化,終於導致了1967年內戰的爆發。
1967年5月30日,以東區軍事首領奧朱古為首的伊博族軍人集團宣布脫離奈及利亞聯邦,成立獨立的“比夫拉共和國”。7月,以戈翁為首的聯邦軍政府向比夫拉發動軍事進攻。比夫拉戰爭 爆發,事件發生後,為了給比夫拉尋求外交和輿論上的支持,阿齊克韋在國外積極活動,以求得世界對比夫拉的承認。當比夫拉在戰爭中受挫、處於困境時,國際輿論希望和平解決奈及利亞問題,阿齊克韋便勸說奧朱古接受和談。1969年2月,他在牛津的一次演講中正式提出了一個和平解決奈及利亞的方案,支持奈及利亞重新統一。8月28日,他再次呼籲奈及利亞人民“統一在奈及利亞的旗幟下”。1970年1月內戰結束,阿齊克韋於1972年2月返回自己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