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門”現象
將“名義開放、實際限制”經濟現象稱為“玻璃門”。“玻璃門”現象就是說一些政策規劃的願景看起來非常不錯,但實施起來,由於受思想觀念、相關規定以及政府職能等方面的阻礙,使得這些政策規劃“看得見、夠不著”,往往一進去就撞門,根本無法落實,即便強行落實也會碰得頭破血流。
形成原因
造成“玻璃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行業壟斷的存在,即某些壟斷行業以本行業情況特殊為藉口,阻撓非公資本的進入。某些行業之所以長期保持壟斷狀態,同它們能依靠這種壟斷取得壟斷利潤有密切關係。它們不願意消除這種特殊地位。這樣,即使有了“非公經濟36條”,有了國家發改委的檔案,它們仍以本行業情況特殊為藉口,阻撓非公資本的進入。除了這個主要原因以外,地方封鎖也是影響行業進入、影響公平競爭的重要因素。地方封鎖的原因很多,或者是擔心地方企業受影響,從而影響地方GDP的增長;或者是擔心外來的非公經濟占領本地市場,影響地方的財政收入和就業,從而導致非公經濟難以進入地方的某種行業。地方封鎖也是一種利益壟斷,只是與行業壟斷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解決措施
在一些行業、領域,存在著“玻璃門”現象,看得見進不去,這樣的現象時有發生。要出台具體的實施細則,建立公平、規範、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深化壟斷行業改革,支持民營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一、擴大準入與政策支持
簡單說來,凡是政府政策沒有規定不可以進入的,都應該讓民間資本進入。一個國家民間資本蓬勃發展是整個經濟發展的一個象徵,是有活力的表現,也是自信的表現。同時在稅收、貸款以及其他方面給予政策上的支持。
二、堅決取締非法收入
人們對收入差距拉大有意見,其實並不是對合理、合法的收入有意見,主要是對通過違法違規行為獲得的巨額財富強烈不滿。必須堅決堵住國企改制、土地出讓、礦產開發等領域的漏洞。深入治理商業賄賂,嚴打官商勾結、走私販私、內幕交易、操縱股市、制假售假、騙貸騙匯等非法活動。
三、大力規範灰色收入
目前,對禮金、紅包、出場費、好處費及各種名目的“福利”等形式的灰色收入,監管存在不少漏洞。應該加大規範力度,清理規範國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外收入、非貨幣性福利等。繼續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深入開展“小金庫”治理工作,切斷產生灰色收入的渠道。
四、有效調節過高收入
“調高”,不是簡單的“抽肥補瘦”,更不是“劫富濟貧”,而是要通過稅收等方式對過高收入進行有效調節,把社會成員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範圍內。應進一步發揮好個稅的調節作用,根據居民工薪收入水平變化、物價影響、基本生活費開支等因素,適時進行合理調整。加大稅收征管力度,嚴厲打擊偷、逃、漏稅等行為,特別是做好高收入者應稅收入的管理和監控。
五、促進收入信息公開透明。
讓收入透明化,是加強監管、促進分配公平的前提。應加快建立包括公民個人資料、收入、財產、住房等信息在內的收入信息資料庫,建立個人支付結算體系,推進居民固定賬號信用卡或支票結算制度,推動交易電子化。這樣,每個人的收入及家庭負擔情況都將“曬在陽光下”,灰色收入、非法收入將無所遁形,逃稅漏稅也將失去空間。
軍事現象
這種“玻璃門”現象,在軍事變革中也並不鮮見。20世紀80年代,以蘇聯元帥奧加爾科夫為首的一些蘇聯軍事理論家率先意識到,新的世界軍事變革浪潮正在襲來。關於這場變革,奧加爾科夫提出:“就作戰效能而言,常規武器可以達到使用核武器同樣的效果,而且電子技術、信息系統、第三代核武器以及航空航天技術,為蘇聯提供了擊敗北約的手段。”以此為基礎,奧加爾科夫形成了對蘇聯進行變革的初步構想。然而不幸的是,當時蘇聯高層和理論界較為保守,沒有形成支持變革的必要輿論環境,他的變革構想並沒有變為現實,致使蘇軍錯失了推進軍事變革的先機。“玻璃門”現象如同一隻看不見的手,表面看上去晶瑩剔透,“暢通無阻”,實則“暗藏機關”,叫人防不勝防。就其實質來講,人們受傳統習性的束縛,對來自新事物的衝擊自覺不自覺地在心理上產生一種牴觸情緒。美軍一位將領曾經說過,軍事變革的前10年或15年,主要是文化的改變,即改變你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之後的15年或20年將是物理變化時期,也就是硬體、武器裝備的變化;在最初的10年當中,主要是確立一種軍事變革的觀念,為下一步的科技發展可能帶來的巨大變化做好準備。這種把“文化變化”與“物理變化”截然分開的觀點值得商榷,但它所強調的思想觀念更新、行為方式改變對於軍事變革的巨大影響力和先導作用,無疑是有道理的。同時也啟示我們,推進軍事變革,必須先破除思想行為上的“玻璃門”現象。
當前,我軍建設從機械化向 信息化的轉型,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然而,當我們冷靜分析便不難發現,類似“玻璃門”的現象仍然比較突出,尤其是轉型文化氛圍還不夠濃厚,依法治軍的觀念還沒有得到充分落實,體制編制調整中仍有“既得利益”的阻礙,“煙囪林立”問題還比較突出,市場觀念和質量效益意識還不夠強,人才價值還沒有達到最大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軍事變革的最大障礙不在於技術,真正的軍事變革應該更少地指向硬體要素,而應更多地培育一種軍事變革的軟性力量,即由戰略構想與規劃、適應性領導機構、人員、條令和機制推動的創新文化。對這一問題,如果不引起足夠的重視,下一步不能從根本上對其進行再設計,我們當前的變革之路很可能會停滯不前。
經驗表明,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是破除“玻璃門”現象的前提,而這種良好的人文氛圍很難從外部嫁接,只能由內部培育。也就是說,信息化必須要從“心”做起,使每個單位、每個人真正變成由“要我建”為“我要建”的自覺行為。《伏龍芝選集》里有句名言:“首先要使所發出的號令是正確的,其次,在必要時要對它的意義加以解釋。”這就告訴我們,要使軍事變革的宏偉藍圖一步步地落實到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之一就是要做好教育、發動、溝通工作,重視“軟環境”的培育,努力營造並形成一種勇於變革、樂於變革、支持變革的人文氛圍,從根本上調動廣大官兵參與信息化建設的自覺性。當然,“剛性”的強制措施,也是破除“玻璃門”現象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