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麒[民國福建省政府的參議]

王麒[民國福建省政府的參議]

王麒(?-1952),字愷士,福建福州人,福建水師學堂畢業,日本士官學校步兵科第二期卒業,回國後,先任福建武備神武堂教習,後升陸軍第十一混成旅旅長,管轄有騎兵、步兵、炮兵、工兵和輜重等五個兵種,同時還兼管一支軍樂隊,軍力雄壯,屬於福建督軍兼省長李厚基管轄,對李厚基頗有威脅。李厚基不放心,便用“釜底抽薪”的辦法,先以“借用”的名義,慢慢地把第十一混成旅炮兵營的大炮都“借走”,解除王麒炮兵營的裝備。不久,把兩個旅擴編為福建第一師和第二師,又另立18個補充營,調用王麒負責新兵訓練。“護法戰爭”的時候,李厚基跟著北洋軍閥政府,打著“閩浙援粵軍”總司令的旗號,與護法軍開戰,但王麒手下的第一團團長沈珂舉團投向“護法軍”海軍。王麒知道李厚基本來就不信任自己,戰場上的勝敗又難以預料,宦海沉浮,風雲莫測,便引身自退,隱居到家裡去。至民國11年(1922年)10月,粵皖聯軍進攻福州,李厚基大敗,被驅逐出福建的時候,與王麒已經沒有關係。所以王麒倒能在家裡優哉悠哉地享受清福。直到民國海軍總司令楊樹莊兼任福建省長時,才勉強“出山”當一個福建省政府的參議。民國22年(1933年),十九路軍將領蔣光鼐、蔡廷鍇等人在福州發動“閩變”,成立“福建人民政府”,王麒為綏靖公署顧問,但也只是掛掛名而已,依然是家居不出。他的家實在是太漂亮了!

基本信息

王麒故居

王麒的家在塔巷的西頭30號。據考,其始建於清朝初年,乾隆、嘉慶、民國時期皆有修繕,規模很大,總面積達2200平方米。四面風火圍牆,坐北朝南,直透三進,前面臨塔巷,後面通郎官巷。第一進牆外為兩房一廳的“門頭房”,過門廳有石框大門,入門為庭院,三面環廊,廊下天井,用大石板鋪就。大廳面闊3間,進深2間。前廊後堂,走廊長達15米,舊時可以停放6頂大轎子。兩旁分前廂房和後廂房,門、窗、隔扇和門檻等全部採用楠木製作,光彩照人。第二進和第三進的格局也基本上相同,中間均用內牆分隔。天井之間建有覆龜亭的廊道。牆頭灰塑有人物、花鳥。

東側為“花廳”,其梁架、斗拱、雀替等都雕刻精緻,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特別是“花廳”的第三進為帶有民國色彩的雙層木構樓房,上下兩層各有前後房間,其木梯扶手、護欄的木雕都具有民國時期的風格。前天井上天窗用玻璃鋪蓋,既可以採光,又可以遮雨。後天井裡有魚池、假山、雪洞、陽台等,一應俱全。雪洞上方有一座依牆角而築的四柱半邊亭子,亭沿木雕和小懸鐘結構圖案,其用材十分講究。亭內側的頂部雕有鳳凰展翅的圖案,栩栩如生。魚池旁有一株高大的“筆管榕”,造型古樸,掩映著牆上的灰雕山水畫,更覺得幽雅十分。“花廳”的後門便是郎官巷27號。

嚴復父子曾經在“花廳”里住過,以後嚴復才遷到郎官巷的16號去。

橫跨郎官巷與塔巷,主入口辟於塔巷,與毗鄰的二梅書屋首尾相聯。現存故居整體建築群的規模較大,占地約2200多平方米。其院落和建築單體大方而精美,尤其是花廳內的一方園林,更是三坊七巷中保存下來為數不多的私家園林精品。或許王麒在三坊七巷的文儒武英中官不算大,財力不算雄厚,文化修養也不算高,但是作為土生土長的福州人,其在福州地區任軍職卻可以說是第一人。正是由於有這樣的背景,所以他對福州本土文化的理解是深入骨髓的,僅從這點來說,王麒故居可以稱為最具福州本地特色的建築代表之一。和三坊七巷中其他的大戶宅第一樣,王麒故居建築中到處是雕飾精美的花窗、柱托、穿枋和文飾古樸大方的截水脊飾、灰塑,也有大氣的馬鞍牆和精美的屏風。其中一進廳堂內有一榀雙層一斗三升隔架,此種隔架雖常見於其他地區古民居,而在三坊七巷卻較為罕見。這種做法在形式上顯得層次豐富,大氣而美觀。在結構上更均勻地分布受力面,更好地完成受力傳承。故居中最值得我們驚嘆的是位於其花廳內的假山魚池。從這個園林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個時代的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藝:清代匠人疊石壘成層巒的假山,環抱著一汪碧水,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又充滿靈氣的冥想空間。民國的匠人在園林的西北角立方台,三面開拱門,並砌歐式線腳,巧妙地將假山雪洞與民國時期閣樓建築完美地銜接。其中假山疊石的手法是中國古代私家園林中假山建設的典型做法,講究“瘦”、“漏”、“透”的原則,尤其是靠南面風火牆,牆面貼灰塑勾勒出層巒疊嶂的“遠山”,雖於咫尺之間造園,卻給人以天涯盡收眼底的豁達感。雪洞的設定也是十分之巧妙,先引一段小徑繞過假山環抱的池水,再於假山之中做階梯環繞而上,與假山中隱匿的小路相連,通往位於東南角的半亭,至此,整個遊園的樂趣便在這裡達到了頂峰。站在精美玲瓏的半亭之中,假山、潭水,盡收眼底,滌盪心靈,使身心得到極大的放鬆與愉悅。經過歲月的沉積,東西方不同的園林文化元素在這裡得到了完美的交融。整個園林遊覽路線婉轉流暢,情趣盎然。據傳這充滿靈氣的園林還有龜與蛇庇佑守護,更加增添了其神秘色彩,至於真實與否我們無從考證,但是其園林的靈秀卻是我們有目共睹的。

縱覽整個故居,建築與園林的結合是巧妙而成功的,對於研究福州古代民居與古代私家園林都提供了極高的參考價值。

成就及榮譽

回國後,任福建武備神武堂教習,陸軍第十一混成旅旅長,管轄有騎兵、步兵、炮兵、工兵和輜重等五個兵種,兼管一支軍樂隊

史籍記載

王麒故居始建於清代,乾隆、嘉慶、民國均有修繕,保留至今。現存總面積2225平方米,由兩座並排的三進大院組成,之前曾是“長汀會館”。舊時只有一個大門出入,前門在塔巷,後門在郎官巷,四面圍牆,坐北朝南。30號為主大院,直透三進,首進為三道門,臨街為寧波門,二道門石框門,三道門為插屏門。第一進三面環廊,石鋪大天井,大廳前廊寬達15米,可並排停放6頂大轎子。廳面闊三間,進深七柱,穿斗式木構架,雙坡頂。門窗、隔扇均用楠木,進與進過道上施覆龜亭雨蓋,兩旁建有披榭。主座東側28號為花廳,由天井、大廳、廂房、披榭、園林等組成。尤其是民國初改建的樓房,具有西式建築的風格,天井使用玻璃天窗,既利採光,又可防雨。園林建於天井中心,魚池、假山、雪洞、陽台一應俱全,假山構造奇巧,堆塑彌勒、觀音等佛像,雪洞上一座四角半亭構件十分精美,園林布局以小見大,算是這座建築的經典之作。

民國初,我國近代著名啟蒙思想教育家嚴復晚年歸榕,曾一度寓居在花廳,李厚基購置郎官巷住房送給嚴復後,才搬離此處。前幾年,台灣首任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夫人嚴倬雲女士,回榕探訪祖父嚴復在郎官巷的故居,勾起了嚴女士童年的回憶,她小時也在王麒花廳住過,有很深的記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