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翰墨情緣藝術人生
――感悟王際鑫先生的書法藝術
■人物簡介
已是古稀之年的王際鑫先生站在洛陽美術館二樓的展廳里,輕鬆而愉快地與前來觀展的人聊著他的畫作,他的人生。
站在他的背後,看他並不高大的身軀,聆聽他極為溫和的話語,再觀展廳四周那一幅幅畫作,我不由心生感慨:
那生動的意象,簡潔的用筆,暗合神韻的點、線、面、色,若非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濃郁的文化積澱和博大的胸襟,絕不會顯出如此動人心弦的藝術魅力和催人上進的勃勃生機,而他,也絕不會擁有如此令人景仰的翰墨情緣、藝術人生。
18日起,王際鑫書畫作品展開始在洛陽美術館進行。
作為一名有突出成就的學者型領導,他將書畫藝術作為自身修養和生命歷練,作為教育影響下一代的風範,數十年臨池不輟,孜孜以求。畫展一經展出,參觀者便絡繹不絕。眾多的來訪者中,有人欣賞他為人處世的謙和,有人欣賞他追求藝術的孜孜不倦……抱著對王老師“藝術般的人生、人生中的藝術”的好奇,昨日,我們走近這位長者,聆聽他對藝術的執著、對人生的頓悟和多年從事教育工作的心聲。
談藝術
孜孜不倦一生追求
出生於豫西農村的王際鑫,自小便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提起自己學畫的經歷,他說自己至今仍記得幼年起,春節隨大人到各家拜年看對聯、賞字畫時的情形,老家堂屋裡掛過的“八仙圖”《王羲之愛鵝》、《李太白醉酒》等,他記憶猶新。較大一點時,他便經常為大人磨墨,扯對聯;上國小後,開始寫毛筆字,大楷、小楷為必修日課,日記、作文都用毛筆,老師要求相當嚴格。再後來,為街坊鄰居寫對聯、請柬,久而久之便有了興趣。讀中學時,學校每周一期的報紙,他擔任編輯、繕寫,也搞插圖,老師和同學們的讚賞曾使他一度萌生過報考美術院校的遐想。之後雖未能如願,但一直跟著一位在大學教國畫的同鄉走上了業餘學習的道路,書畫也就成了終生的愛好。然而,對於一個長期從事領導工作的人來說,要堅守一份愛好並能有所成就,並非易事。對此,王老師說,因為喜愛,這許多年來,他時時提醒自己,每天不論工作再忙、再累,都不能耽誤學習。為了能讓自己堅持下來,他要求自己每天都必須設定有書畫日課,哪天因公務出差而落下,回家後也會立即補上。
不僅如此,從一接觸書畫,他便要求自己一定要以最嚴謹的態度來對待,雖不是專業出身,但絕不能以業餘自居。尤其是在退休後,他有了專門寫字畫畫的時間,便一邊靜下心來系統學習有關專業理論技法,一邊向名師請教。如今退休已有近10年,業內人士再次品評王際鑫老師的書畫,正如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高洪波所說:今日的王際鑫,已完成了一個由黨政幹部向書畫家轉變的過程。我深知,在他落紙菸雲的背後,不知包含了多少艱辛!
談人生:
處世通情讀書明理
歷盡艱辛,王際鑫先生在書畫界的成就著實令人讚賞。此次畫展,他更是拿出了自己精心創作的200餘幅作品,向家鄉人匯報自己的書畫成果。走進畫展主展廳,首先映入我們眼帘的,是一幅字畫:畫的主題是一個圓頭光腦、樂呵呵的佛像,佛像兩側是兩句詩:處世通情,讀書明理。
看到這幅字畫,王先生頗有感觸。他說,人生是一門大學問,許多人雖然看起來讀了很多書,但其實只是空有滿腹理論,卻不知如何為人處世,做起事來反不如一些沒讀過書的。而有些人,雖然沒讀過幾本書,但卻通曉人情世故,為人處世受人愛戴。寫這兩句話,他希望與所有人共勉。
其實,這么多年來,王老師自己也正是以此為戒,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為官不求顯赫,但求務實,曾多次主動放棄升遷機會,以一個藝術家的真誠、執著和勤奮對待工作、對待人生;為官多年,頗有政聲,甚至從領導崗位退下,也從未出現任何雜音……許多人說,王際鑫的嚴謹,表現出來的,不僅是一名國家幹部對革命事業的忠誠,也表現出了他高度藝術化的人生智慧和處事分寸。
而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幾十年的從政生涯之餘,王先生還堅持著對書畫的執著追求,並且取得了極高的造詣。就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始終不渝地堅守著這份愛好,王先生坦言:我這樣做,為的是珍惜自己的鐘愛,不想失掉自己一直的愛好,說遠一點,亦想讓我們的子孫後代能以至高的情懷、以至美的心境來守護祖先給我們留下的文化瑰寶。
談教育:
堅守傳統創新思維
作為一名多年從事教育工作的藝術家,王先生對教育、對藝術有著許多獨特的感悟。他說,藝術是個很大的範疇,如果僅僅是會寫幾個字,會畫幾幅畫,便覺得自己是個書法家,這種想法是很膚淺的,因為具備這樣的能力,只能算是一個寫字匠。而真正的大家,不僅僅要會寫字、會畫畫,還應當熟練掌握中國的傳統文化,文學、哲學、歷史等等,通過研究,然後再套用到自己的書畫中,這樣的作品才有內涵、有韻味。他說,書畫作品是人的生命存在狀態的寫照和物化,作書作畫與做人是一致的。要提高書畫的藝術品位,必須完善人的品格,所謂“善養浩然之氣”,這是做人的要求,也是作書作畫的要求。古語說“字如其人”,好的書畫作品不僅是個人技法成熟的表現,而且是個人道德完善的體現。的確,在日常工作中,他既著眼於教書育人,多次參與主編大學教材,同時又力求全面提高素質;不僅用書畫陶冶自己的情操,也以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責任感來習書畫。退休後,他仍擔任著我省教育界書畫協會主席,並堅持為大學師生作報告、講課,為報刊撰寫文章。他特別關注學生的素質教育,多次策劃組織書畫交流活動,加強對廣大學生進行藝術薰陶,給師生帶來美的享受;他一直堅持為大學生舉辦講座,用自己的藝術體會,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在學生中播撒藝術的種子,讓無數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的確,當你流連在王先生的畫作前,試圖追尋他的筆蹤墨跡時,會明顯感到一種清爽和愉悅,仿佛從這字畫中,便可領略到先生身後的文化積澱、敏銳的洞察力和胸中豪氣,於是,一種別樣的感動瞬間湧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