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業“遊民”到記憶學專家
在莘縣縣城,幾年前還被不少人視為“神經病”、“怪人”的王進收,現在已成為令眾人羨慕的名人:他出了專著,並以專家的身份頻頻在各電視台亮相講課,特別是去年高考時,他的一對雙胞胎女兒以優異的成績同時被北京大學錄取,在縣城裡更是引起了一陣轟動。所有這一切,都源於王進收嘔心瀝血二十多年,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潛心研究,獨自創造出了一套快速記憶法。
一
電視節目的播出,使得千萬名觀眾能夠在電視機前,目睹到王進收快速記憶法的神奇。
只見電視節目主持人根據現場觀眾的提議,在一面黑板上隨意寫出長長的一串毫無關聯的阿拉伯數字:1、8、27、5、74、0、3、538 ,足足有100多位數字,背向著黑板的王進收轉過身來,凝視了黑板約有5分鐘,然後他又轉過身去背對著黑板,把這100多位阿拉伯數字準確無誤地背了下來,頓時,現場觀眾報之以熱烈的掌聲,接著,王進收又把這100多位數字倒背了出來,竟然也是一個不差。隨後,他又應現場觀眾的要求,說出第幾位數字是幾,一連說了幾十個數,竟然也是無一差錯,這一下,觀眾席上掌聲雷動,不少觀眾慨嘆:“真是神了!”
其實,更神的還在後頭。一年前記者和王進收初次相識時,曾當場寫下100多位阿拉伯數字對王進收進行過測試,時隔一年之後,當近日記者去採訪他時,他竟把記者當時寫下的數字又背了出來,記者取出當時寫下數字的紙條核對,果然也是一點不差。
另外,王進收還有看書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絕活”,並且能在一天的時間裡牢牢地記住1000多個外語單詞,然而,他的更為神奇之處,還在於他不僅自己擁有這些絕技,在經過短短的幾天甚至十幾個小時的培訓後,他能把一名學習成績平平的小學生訓練成為能在幾分鐘內就牢記住幾十位、上百位數字的“神童”。他在北京和濟南等地的幾所國小里已進行過多次試驗,有數百名小學生在向他學習後都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
其實,擁有如此神奇記憶力的王進收一點也不“神”,他以前只不過是一名普通的代課教師,以後又成了“無業游民”,甚至還有十多年是沒有戶口的“黑人”,他搞科研曾一度被人不理解甚至還遭到別人的嘲笑和鄙視。為了研究快速記憶法,他走過了一段布滿荊棘、充滿辛酸和汗水的坎坷之路。
二
王進收1949年出生於莘縣的一個小村,他的父親王鴻成早年參加八路軍,曾任解放軍南下工作隊的隊長,在一次戰鬥中身受重傷,以後雖然治癒了卻留下了病症,解放後沒有幾年就去世了。從此,三四歲的小進收就和母親孤兒寡母地艱難度日。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從小就失去父愛的小進收過早地懂得了生活的艱辛,也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上國小時,他就格外努力,國中畢業後,他因家窮上不起高中,就報考了當時不用交學費還管吃住的聊城師範學校並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畢業後,他被分配到莘縣,先後擔任過國小和中學教師,1976年他又在職到泰安師專中文系學習,取得了大專學歷。
1976年,王進收回響國家“到邊疆去,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號召,自願報名到西藏支邊,被分配到某縣國小任教。王進收看到和自己一塊到西藏支邊的幾位同志都被分配去教中學,惟獨讓自己教國小,就找領導提意見,也想去教中學,可從小就憨厚老實的他不知哪句話得罪了個別領導,領導批評了他並要他寫出檢討書,生性倔強的他據理力爭,這下子更惹火了這位領導,認為他“不服從領導”,停止了他的工作,讓他回老家山東莘縣“重新安排工作”。於是王進收於1977年5月又回到了莘縣,然而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他的組織關係、戶口、糧油關係等手續都轉了回來,惟獨工作關係不知去向,而沒有工作關係又無法安排工作,就這樣王進收莫名其妙地失去了工作,成了一名無業人員。
王進收找到派出所要求落下戶口,可派出所民警為難地說:你沒有工作關係,也沒有工作單位,這戶口我們沒法接收。王進收想把戶口落在農村老家,可因為他的剛從西藏遷回的戶口還屬非農業戶口,在老家也不能落戶。就這樣,王進收只好自己保管著自己的戶口和糧油關係,卻一直找不到接收單位,也無法落戶,他成了一名沒有戶籍的、法律上 不予承認身份的“黑人”,八十年代的人口普查,王進收都未能作為“人”被統計在內。這種狀況持續了14年,一直到了1991年,在莘縣縣委的大力幫助下,王進收才總算落下了戶口和糧油關係。
為了謀生,王進收托人在莘縣一中當了一名高中代課教師,乾起了臨時工,這一乾就是4年。
三
王進收從小就有些不同於其他孩子的地方,那就是好琢磨事兒,他一旦迷上了哪一行就一頭扎進去,非要搞出個名堂不可。那還是在聊城師範學校上學的時候,他就迷戀上了書法和美術,整天就琢磨著練字畫畫,不多久他就能寫出一手好毛筆字,畫的畫也多次參加地區舉辦的各類美展並獲過獎。這次擔任代課教師,他見不少學生雖然學習也很刻苦努力,但學習成績卻總是不理想,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習方法不當,學過的東西記不住,他由此產生了搞學習方法方面的研究的念頭。他收集了國內外有關記憶方法的資料,每天利用業餘時間閱讀研究。他還利用自己擔任老師的“職權”,把自己研究記憶方法所取得的點滴成果傳授給學生,不少學生利用他教的方法來記憶各種數字和公式,學習成績提高得很快,這更堅定了他立志從事記憶方法研究的信心。
1980年5月,王進收和莘縣外貿公司的女青年楊蘭雲結了婚。第二年,他們的愛情結晶———一對雙胞胎女兒王妍、王婧出生了。
這時,恰巧莘縣一中不再需要代課教師,而早已沉溺於記憶方法研究的王進收也感到,如果再繼續從事按部就班的工作,將會影響到自己已初見成效的研究工作。畢竟,從事研究是一項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需要靈感的工作,一個新奇的想法和念頭的產生,往往需要研究者連續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的冥思苦想,這些想法和念頭產生後常常稍縱即逝,而正常的思路一經打亂,要想再進入原來的思維狀態往往又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經過深思熟慮並和妻子商量之後,王進收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今後不再乾別的工作,撇開一切生活瑣事,躲在家中潛心從事記憶方法的研究工作。
四
然而,要想遠離世事困擾,躲進小樓成一統又談何容易?王進收所在的小縣城人並不算特別多,大家往往彼此比較熟識,沒事時常常互相串個門聊個天。要和一切熟人斷絕交往顯然不可能。為此,王進收想出了一個辦法————每天在深夜從事研究,白天的時間一般用於休息。
王進收任代課教師時,每月夫妻兩人的收入加在一塊在縣城還屬於中上等水平,現在王進收突然不工作了,家中少了一個經濟支柱,特別是隨著兩個女兒的出生,全家四口人都靠楊蘭雲一個人的工資生活,日子過得很是窘迫。更何況,當時的糧食還實行供給制,而王進收又屬於一個沒有戶口的“黑人”,由於沒有落下糧油關係,沒有計畫內糧油供應指標,除了糧油部門每月供應給楊蘭雲一個人的有限的糧油外,家中不夠吃的糧食只能花高價到市場上購買。兩個女兒因奶水不夠,需要買奶粉,可僅憑楊蘭雲一個人的微薄收入,除去買高價糧食以及為了維持這個四口之家的基本生活條件所需的開銷外,又哪裡還會有錢來給孩子買奶粉呢?
一個男人,如果自己沒有收入,靠老婆養活,常常會被人瞧不起,被人稱之為“吃軟飯的”,王進收本來能寫會畫又有才,在社會上不愁找不到個臨時工乾,他卻天天白天在家睡覺晚上搞什麼無人能知曉的所謂“研究”,當然人們就更不理解了:國家各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大學教授,也沒人聽說過有這樣搞研究的,你一個大專畢業的中學老師,在這小縣城裡還能搞出什麼大名堂?你王進收白天整天不幹活晚上看書冥思苦想那也叫“研究”?各種流言蜚語也接踵而來,不少人稱王進收是“神經病”、“怪人”,懷疑他的腦子是否真的出了問題。長期靠妻子一個人的收入來養活這個四口之家,王進收家庭的困窘狀況也就可想而知了。他的兩個女兒四歲的時候,一次跟著媽媽上街,看到別人在西瓜攤邊吃西瓜,吵著要吃西瓜———長這么大,她倆連西瓜是什麼味道都還沒有嘗過呢!其實,當時的西瓜很便宜,可楊蘭雲掏了掏衣兜里有限的幾個錢,想到幾天后還要用這錢去買高價麵粉,還是沒捨得買。兩個女兒賴在西瓜攤邊大哭大鬧說什麼也不肯走,還是被楊蘭雲拖回了家。到家後兩個女兒仍是哭著要吃西瓜,看著哭得鼻涕一把淚一把的兩個寶貝女兒,王進收狠了狠心,出門買了個西瓜。夫妻倆切好西瓜後自己沒有捨得吃,都讓給了兩個女兒,兩個女兒拿起西瓜連瓤帶皮就啃……看到這些,淚水在王進收夫婦的眼眶裡直打轉。
一年春節,幾年過春節全家人都沒有聞到肉味的王進收和妻子商量,咬咬牙買回了幾斤豬肉,放在煤球爐上燉了起來。夜深了,勞累了一天的妻子去休息了,臨睡前還再三囑咐王進收看著煮的肉,王進收答應了。妻子睡後,看著爐火的王進收又想起了他的記憶法,他越想越入迷,索性到了另外一間房裡取出紙筆演算了起來,把鍋里還煮著肉的事忘了個一乾二淨。凌晨四點多,妻子一覺醒來,看王進收正著迷地在紙上寫寫畫畫,便問他肉煮好了沒有,王進收這才想起了煮肉的事,急忙跑到了廚房,結果發現鍋里的肉都被煮化了,瘦肉被煮成了像麻一樣的纖維,鍋里漂著半鍋白色的油,煤球爐也因煤球燃盡熄滅了。看到這些,妻子痛哭失聲,全家人在淒悽慘慘中過了一個春節。
妻子楊蘭雲雖然不清楚丈夫研究的具體內容,但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了,她堅信丈夫的選擇沒有錯。可丈夫長期潛心研究不理家事,全家人都靠自己一個人養活,再加上外界的種種流言蜚語,有時她也免不了和丈夫鬧彆扭發生爭吵,可丈夫告訴她,他非常清楚自己在乾什麼,絕對不是其他人所說的“瞎胡鬧”,其實,隨著他的研究的深入,他的構想也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他不但自己掌握了在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內熟練背誦上千位阿拉伯數字的方法,他還把這種尚未完全形成理論的快速記憶方法教給了他的兩個女兒,兩個女兒用這種方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熟記各種歷史年代、數學公式、地理數據和數學常數等內容,學習成績也都有了明顯的提高。看著丈夫那自信的目光、那因長期熬夜睡眠不足而布滿血絲的雙眼,再想想丈夫所取得的一個個雖未被社會承認但卻令常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神奇成果,楊蘭雲還能再說什麼呢?她只能繼續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
五
天道酬勤,功到自然成。王進收近20年的潛心研究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成果,1997年12月,他的關於快速記憶方法研究的專著《王進收科學記憶法》由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在這部57萬餘字的著作里,王進收對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了詳細介紹,此書出版後立即引起了較大轟動,《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等國內媒體紛紛作了報導,不少單位和學校紛紛邀請王進收去講授快速記憶法,王進收的研究成果終於得到了社會的承認。1999年,山東電視台為王進收製作了84集的電視教學片,每周數次在《星星河》欄目中播出,王進收和他所獨創的快速記憶法開始為更多的人所接受。現在,山東教育電視台和安徽電視台也正在播出這套教學片,向更多的人推廣傳授王進收的快速記憶法。
當記者問王進收,他所獨創的快速記憶法有何社會效益時,他指給記者看堆放在房間裡的一堆民眾來信看,記者翻看了一下,這些民眾都是在學習了王進收的快速記憶法之後,記憶力有了明顯提高,來信向王進收表示感謝和希望進一步求教的。據楊蘭雲介紹說,像這樣的來信他們已收到有上千封了。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法院的肖衛東在來信中說,他學習了快速記憶法後,還指導他的正上國小三年級的女兒,把該記憶法用於學習中,很快他女兒的學習成績就由全班的第21名一躍成為全年級的第3名。王進收告訴記者說,他經過近20年的研究,共研究出了十一項研究成果,現在公布的快速記憶數字的方法還只是第一項,其他的如每小時可快速記憶10000個漢字的快速記憶文字法、每天可熟記1000個外語單詞的快速記憶外語單詞法的基本方法都早已創出,但要達到公布推廣的程度,還需要經過進一步的完善。另外,他還正在研製一種外語翻譯機,如果成功,就可實現世界上任意兩種語言文字間的互相翻譯。
聽了王進收這番近乎天方夜譚式的介紹,人們完全有理由認為他是瞎吹牛,是不可能實現的。然而,生活中的王進收卻是一個老實得近乎木訥的人,他那已讓數以千計的人在接受培訓後短短時間裡就能記住100多位阿拉伯數字的快速記憶數字法,幾年前還不是被大多數人所不相信,認為王進收是信口開河?然而,事實證明王進收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
王進收快速記憶數字法在濟南市不少學校的推廣,已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他的另外十項尚未公布的研究成果究竟能取得什麼樣的社會效益,目前似乎很難預測。但可以肯定地說,如果他真的研究出了每天熟記1000個外語單詞的方法並推廣,可使全國數以億計的學生學習外語不再是難事,並還會大大縮短學習時間。難怪有專家預言說:“王進收的整套記憶法如果公布、普及後,我國的學制完全可以縮短一半。”果真如此,王進收對整個人類社會的貢獻功莫大焉。
王進收已成功地走出了第一步,我們衷心地期望王進收能取得更大的成績,為開發人體自身的潛能、促進人類社會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