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明末抗清將領]

王興(1615年—1660年),字電輝,廣東大埔縣古野鄉人。本姓黃,先世因避仇人尋釁而改姓王。他自少年即好勇尚氣,有膂力,然遇事精細,人稱他為“繡花針”。13歲時,殺人逃命,輾轉流落恩平。1648年迎桂王朱由榔移駐肇慶,被封為總兵,領兵駐守恩平、陽江、新會等地,進行抗清復明活動。後無力回天,自穿公服,舉火自焚。

人物簡介

生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卒於永曆十三年(1659年),謚烈愍。青年時勇武過人,各地勇士推其為首領,聚眾數千。1646年任恩平守備職。1648年迎桂王朱由榔移駐肇慶,被封為總兵,領兵駐守恩平、陽江、新會等地,進行抗清復明活動。後又被封為左軍大都督,掛虎賁將軍印。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清軍增援,退守台山汶村,清將尚可喜率兵3萬圍攻,相持數月,折兵萬餘而退。1658年夏,尚可喜趁台山大饑荒,率兵10萬圍攻,同年5月至翌年8月汶村城中糧盡,軍民剝掘樹皮、草根為食,無一人叛逃。時桂王已敗走緬甸,各地義軍也先後被滅。王興見大勢已去,遂於8月16日傍晚命妻妾先後自縊於囤積火藥之房中,後自穿公服,舉火自焚。尚可喜感其烈,迎其遺骨至廣州,葬於河南南箕村之後山。

人物生平

王興年三十(1644),值明末清軍南下,起兵恩平。及唐王朱聿鐭至廣州,他擁護唐王甚為得力。不久,佟養甲及明降將李成棟攻陷廣州,移師屢攻恩平不下。隨後李成棟反正保明,王興即上表永曆帝,率部隊回響。永曆帝派大理寺卿(職掌刑獄的最高司法官)連城璧頒詔書慰勞他,並命他移兵鎮守新寧(今台山),賜封虎賁將軍。永曆六年(1652),明降將尚可喜又攻陷廣州,附近各縣均告陷落,惟王興固守新寧。九年,明晉王李定國攻克陽春,占據陽江城,正欲攻打恩平。王興已攻陷恩平抓住知縣王奇回響。其後李定國敗退廣西,王興則退回新寧汶村,築城固守。一天,他正宴請賓客,忽報清軍來攻,即請賓客斟滿熱酒一杯等待,單人匹馬揮戈直進,活捉清軍當頭一將回城,而杯中熱酒未涼。雙方相持3個月,清軍無奈奔退,來時3萬人,退時僅存一半。於是他派人至雲南向永曆帝奏捷,帝大喜,晉封他為 廣寧伯。後兩廣相繼陷落,而汶村一隅竟堅持數年之久。

永曆十二年(1658),清平南王尚可喜以汶村彈丸之地竟屢攻不下,朝廷催責甚急,又憤又懼,遂傾全力攻打。王興知大事已不可為,便命工匠制棺材一口以示決死,與清軍約期會戰。但清軍不敢應戰,只在十里外以重兵圍困,使王興突擊與外援均無法可施。於是又僵持3年,王興聞尚可喜有一參謀名金光,頗崇信義,便令戰士在陣前傳話:“陳兵百萬,亦無益處。可派金光來談判,我即歸順。”金光亦慨然請行,只命一老兵騎一瘦馬作嚮導進入汶村。王興出迎,笑著說:“您怎如此信任我?”金光亦笑著說:“您先信任我,我怎能不信任您?”於是開宴款待,彼此傾談如平生知己。王說:“我受明恩德,奮揚干戈。今明祚不可挽救,我怎能作投降將軍?”金光亦為之感動。留村中聚飲三日,王興終於對金光說:“我所以定要請您來汶村,是為了表明我不背叛故主的誠意,而非甘心作個叛逆者。但您誠謹忠厚,且有膽識,既然來了,我也應當實踐諾言。”言畢即命5個兒子拜見金光,示相託付,然後說:“我不能回天,志在一死。死而魂魄有靈,望您以‘ 大明虎賁將軍王興之墓’十字上碑為幸。”當晚,召集所有將士,發給回鄉川資;接著便與老母、夫人及侍妾15人訣別。夫人及侍妾均自縊於內室。王在室中堆置火藥,解下夫人及侍妾屍首置於火藥堆上,然後穿朝衣捧敕書,命家人簇擁老母急出,旋即點發連珠炮,轟然一響,王與夫人、侍妾盡成灰燼。金光聞訊,嘆息說:“ 興明志自焚,確為前朝忠臣。”並依囑照辦。汶村人則稱其為“ 將軍忠烈王”,建祠崇祀。

後世紀念

1953年冬遷葬於越秀公園南秀湖畔;1963年其墓被列為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