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山陰名士四十一人集於蘭亭,修禊祭,宴曲水。即席賦詩,匯為一卷,由王羲之當場作序。這篇序情文並茂,心手雙暢,向稱“天下第一行書”。其妍美流便的風神,被後世視為行書的典範和楷模。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羲之書法,在得到《蘭亭序》真跡後,曾命當朝書法名家褚遂良、歐陽詢以及弘文館拓書人馮承素等勾摹數本,分賜臣下,以廣布揚。蘭亭真跡據記載已隨唐太宗殉葬昭陵。這些唐摹本主要有兩個系統,一為褚遂良摹本,存世的褚遂良、虞世南、馮承素等墨跡摹本,多屬此系統,以馮摹的“神龍本”最為接近原作;一為歐陽詢摹本,刻帖“定武本”即源自歐本,為存世最佳的石刻帖本。
此卷舊傳為褚遂良所摹,故卷前項元汴標題“褚摹王羲之蘭亭帖”,簡稱為“褚摹蘭亭”,實未必確切。全卷有宋、元、明諸家題跋或觀款,以及鑑藏印記215方,又半印4方。其中“滕中”等2方北宋印和南宋紹興內府“紹興”、“內府印”、“睿思東閣”等7方印屬真,第一後紙上米芾詩題及7方鈐印亦真。因知此卷當為北宋米芾前臨摹本。但作品質地屬楮皮紙,是宋以後方普遍使用的紙質,或可證此為北宋摹本。全卷由兩幅紙拼接,前紙19行,後紙9行,行款排列較松勻,以臨寫為主,輔以勾描,因此書寫較為流暢,亦具一定功力。
此卷流傳鑑藏經過大致為:北宋滕中、南宋紹興內府、元趙孟頫、明浦江鄭氏、項元汴、清卞永譽、乾隆內府。曾著錄於清顧復《平生壯觀》、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吳升《大觀錄》、安岐《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阮元《石渠隨筆》等書,並刻入“蘭亭八柱”。
相關詞條
-
絹本王羲之《蘭亭序》(摹本)
絹本王羲之《蘭亭序》(摹本),原託名為褚遂良所摹,縱24.5、橫65.6厘米,湖南省博物館藏,絹本,《蘭亭序》是大書法家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於...
文物簡介 文物歷史 文物賞析 作者簡介 蘭亭簡介 -
《蘭亭序》[東晉王羲之撰文]
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禊帖》。晉代書法家,會稽內史王羲之撰寫。其文書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地位,為歷代書...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 作品分析 歷史評價 -
禇遂良
褚遂良(596年—658年或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書法家。錢塘人(今浙江杭州)。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為通事舍人。後在唐朝任諫議大...
簡介 初唐四大書家之一 政治生涯 藝術創作 早期作品 -
《蘭亭序》
《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
-
蘭亭序
《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
-
《蘭亭序》[東晉王羲集序文章]
《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
寫作背景 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 作品分析 歷史評價 -
行書
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
簡介 起源 發展 書寫特點 創作要求 -
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 --- 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中國東晉時期傑出的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為南遷琅...
簡介 人物生平 史書記載 個人成就 生平 -
書聖[對王羲之的別稱]
書聖,對王羲之的別稱,字逸少,號澹齋,漢人,生於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會稽(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歷任秘書郞、...
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筆法訣 《王羲之傳論》 蘭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