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英[感動威海十佳人物]

王秀英[感動威海十佳人物]

王秀英,女,1921年10月出生,環翠區鯨園辦事處東山居委會居民。

基本信息

簡介

王秀英,女,1921年10月出生,環翠區鯨園辦事處東山居委會居民。她從17歲開始擁軍,從沒間斷過,是聞名威海的“兵媽媽”。1960年,她到大連自費辦起了專收軍人子女的託兒所,一乾就是15年。期間,女兒嫁給了一名軍人,三個兒子先後參軍,成為名副其實的“兵媽媽”。1975年回到威海後,她又開始義務照顧復員軍人老黃和他父親,直到15年後父子二人先後去世。1990年春天,69歲的王秀英開始做擁軍鞋墊,至今做了2000雙。曾獲得“山東省三八紅旗手”、“十佳兵媽媽”、“感動威海十佳人物”等榮譽稱號。

生平

1960年,年近40歲的王秀英已是6個孩子的母親,壓在她身上的家務擔子更加繁重。然而,當得知身在大連的弟弟妹妹們因為工作而無法照料孩子時,她毅然前往大連,去照料侄子和外甥們。  王秀英是位熱心人。到了大連後,她發現周圍許多軍人家庭都沒人照看孩子。於是,她主動提出幫助他們照看孩子。因為王秀英心細又有責任心,時間一長,找她幫忙照看孩子的軍人家庭越來越多。忙不過來的王秀英便有了成立幼稚園的想法,為更多的軍人解除後顧之憂。

說乾就乾,她找到了一處閒置的房子,自己掏錢買了暖瓶、茶壺、臉盆等日常用品,並請來轄區內兩位熱心的家庭婦女,創辦了專為子弟兵服務的家庭式小幼稚園。第一個月,王秀英從入托費中提取了12元錢,為兩名聘任教師每人發了6元錢工資,她自己則分文未取;第二個月,這兩名教師每人領取了22元錢工資,王秀英還是一文未取。她說,她看護孩子不是為了賺錢,她愛當兵的人,為了解放軍她付出再多也甘心。

1975年,王秀英回到了威海。這期間,王秀英的大女兒嫁給了一名在黑龍江服役的軍隊幹部;大兒子宋修盛到青島某部當了一名海軍戰士;二兒子宋修剛參軍到四川當了一名陸軍戰士;四兒子宋志遠參軍到河北當了一名空軍戰士。王秀英成了名符其實的兵媽媽。

20年間,她做了2000餘雙擁軍鞋墊

回到威海的王秀英,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點什麼。突然遠離了軍營,讓她覺得乾什麼都沒意思。

這時候,谷家疃村老復員軍人老黃和他父親進入了王秀英的視線:老黃一輩子沒有成家,父親還有些智障,父子兩人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日子過得艱難。王秀英主動找上門去,幫助他們收拾衛生,為他們洗衣服和被褥,自己家裡做了好吃的也不忘送給老黃父子。這一照顧就是十幾年,直到父子二人先後去世。

這時,王秀英已是年屆七十的老人。從1990年春天開始,老人決定每年為戰士們做100雙鞋墊。20多年來,老人始終踐行著自己的這個承諾。即使生病住院,出不了門了,也從沒間斷過。冬去春來,她做了2000餘雙擁軍鞋墊。

2002年春天,王秀英患了嚴重的帶狀皰疹,身上癢疼得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兒女們都從外地趕回來看望她,可她稍有好轉,又開始夜以繼日地趕做起了鞋墊,還抽空去部隊為戰士縫補被褥,感動的戰士們直掉眼淚。2004初夏的一天,王秀英在攙扶疾病纏身的老伴下床時摔倒在地,把腰摔壞了。她忍著疼痛一邊侍候老伴,一邊堅持做鞋墊,終於趕在建軍節前做好了100雙鞋墊。

隨軍離開家鄉30多年的大女兒曾專程從黑龍江某部隊農場趕回來侍侯媽媽。她多次流著眼淚勸老母親不要再這么勞累了,可王秀英就是不聽。女兒無可奈何地對別人說:“做鞋墊就是俺媽的精神支柱,擁軍是俺媽一生的事業。”

子弟兵銘記兵媽媽

兵媽媽不是一名軍人,但她卻將自己的大半生獻給了軍營,她用母親般的愛溫暖了一批又一批官兵,也換來了官兵們的愛戴和尊敬。每逢節日,官兵們都要去看望他們的兵媽媽,每當有重要的慶祝活動,他們也都會邀請王秀英老人去軍營坐一坐。

2007年,兵媽媽使用多年的縫紉機“罷了工”。由於用不慣新式的電動縫紉機,86歲的老人戴上老花鏡,仍堅持一針一線地手工繡鞋墊。恰逢91329部隊某供應站官兵們前往老人家中看望她,得知老人沒有縫紉機用手工趕製鞋墊時非常感動,官兵們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轉遍了整個威海市區也沒能找到老式縫紉機,最後官兵們藉助本報的“圓夢行動”幫老人找了一台老式縫紉機。

“ 在威海,一提起王秀英,駐威的海軍官兵都說她是個愛兵的好媽媽。”91329部隊某供應站教導員沙傑說,在他們軍營,兵媽媽是官兵們最尊敬和愛戴的人。儘管,大部分官兵的年紀已經和老人的孫輩相仿,可官兵們一直叫她兵媽媽,因為老人對戰士們的愛就像母親一樣。(本報記者 袁凡凡 通訊員 楊子)

兵媽媽,一路走好

12月24日,天氣冷得有些刺骨。天不亮,兵媽媽生前所在的鯨園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一起前往殯儀館,與老人作最後的告別。

1970年入黨、17歲就開始擁軍生涯的兵媽媽王秀英,在威海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她的擁軍事跡曾先後被本報及《人民日報》、《天堂公墓》、《中國國防報》、《人民海軍報》等新聞媒體報導過,她70載如一日的擁軍事跡,感動著部隊官兵,也影響了無數威海人。

(更多文獻請參考:天堂公墓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