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理詩

1933年,李中權和李元儒帶領紅軍游擊隊一大隊占領碑牌河,成立鄉蘇維埃。 王理詩和丈夫帶著年幼的六子中衡和么女中秋隨紅軍轉移,為紅軍帶路、籌糧、做飯、洗衣、照顧傷病員。 年過五旬的王理詩帶著年幼的中柏、中衡、中秋緊跟紅軍繼續跋涉千里。

在革命老區達州有一個被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深情讚譽為“滿門革命赤子”的英烈之家。這個家庭有9人投奔紅軍,8人參加長征,5人犧牲。而支撐全家精神的主心骨是一位堅強的婦女,她在丈夫李惠榮犧牲後仍舉家攜幼、艱難竭蹶地帶病跋涉,最後終於倒下了,在草地悲涼的哭聲中,被孩子們三雙稚嫩的小手掩埋在草地上。她就是開國將軍李中權和他的兄妹們時常灑淚祭懷的偉大母親王理詩。
王理詩的丈夫李惠雲是達縣碑廟鄉石家壩人,他們共生有5男3女。1923年大旱,莊稼嚴重歉收,靠草根樹皮充飢,由於營養不足,全家人患上的水腫病,兩歲的七女因病餓夭折。1924年,王理詩和丈夫節衣縮食,送三子中權到村里讀私塾,中權在進步老師的教誨下參加了黨的秘密外圍組織,1932年參加川東遊擊軍。1933年,李中權和李元儒帶領紅軍游擊隊一大隊占領碑牌河,成立鄉蘇維埃。11月,李中權調中央綏定道委任宣傳部長。12月,長子中泮率領赤衛軍配合紅軍作戰,次子中柏為紅軍籌糧帶路,五女中珍帶領婦女為紅軍搶救傷員。王理詩和丈夫帶著年幼的六子中衡和么女中秋隨紅軍轉移,為紅軍帶路、籌糧、做飯、洗衣、照顧傷病員。1934年,丈夫李惠雲在與敵搏鬥中負傷,於通江哨口梁不治身亡,不久,次子李中池在理番戰鬥中犧牲,五女李中珍在幾次過草地往返折騰中病故。 
年過五旬的王理詩帶著年幼的中柏、中衡、中秋緊跟紅軍繼續跋涉千里。身為紅軍師政委的李中權長征中曾三次遇見母親,見母親拖著病腿被三個尚未成年的弟妹攙扶著艱難前進很不忍心,而母親卻總是安慰他,說跟著紅軍死了也值,第三次告別時,中權的一位警衛員見她身上的大瘡口已紅腫化膿、疼痛難忍,要求留下照顧,被她斷然拒絕。1937年7月,英雄母親王理詩終因病餓倒在甘肅爐霍縣大草地邊沿。彌留之際,緊緊拉著孩子們的手指著紅軍前進的路不肯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