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昭

明末國變,徙居真州六合(今江蘇六合),課子女作詩,躬耕為生,是明末清初知名的布衣詩人。清康熙十年(1671)還雄州故里。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稱王炘的詩“格調高古,多河朔幽燕之氣,鬱勃之懷,興亡之感,時流露於筆端。”著有《茨庵集詩鈔》行世。王淑昭是王炘長女。自幼聰慧異常,誦讀詩書過目不忘,終生不輟,學業益進。後來母親過世,她帶兩個弟弟一個妹妹獨居,王炘對她說:“繼承咱們家書香門弟的就是你了!”於是就讓她除料理家務外,還要教兩弟一妹讀書,後來弟弟王企靖中進士,妹妹也以博學著稱。王淑昭出嫁後,先後幫助她丈夫治理廣東恩平、河南涉縣兩縣,政績非常突出,後來又幫助她做刑部侍郎的弟弟王企靖判一大案,康熙皇帝非常高興,企靖跪地稟告說:“這都是臣的姐姐淑昭教給我的”,康熙皇帝驚異地說:“婦人有此卓識,實在應該嘉獎。”一次康熙皇帝讓群臣和一首詩,企靖求姐姐淑昭代他寫兩首律詩獻給皇帝,大受讚揚,企靖又把實情稟明,於是康熙更知王淑昭才學。不久康熙皇帝便把王淑昭召為六宮女師,派遣官員帶著金帛聘禮來請。王淑昭以自己年老上陳情表辭謝。康熙細覽其表許久,答應了她的辭表。87歲去世,其子左方煥收集她的詩作100餘首,輯成一卷,即《王太孺人遺稿》在當時廣為流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