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樽宇

王樽宇是一名志願服務隊隊長,漢族人,籍貫是大連。

基本信息

人物概述

王樽宇,1997年出生。他出生那年,父親患有胃癌,母親也體弱多病,一家人只能靠低保維持生活。2004年,小樽宇的母親被診斷為淋巴癌晚期,5個月後,母親撒手人寰,家裡留下年僅7歲的小樽宇和有病的父親。父親受沉重的打擊後,從此臥床不起,家裡的重擔就壓在小樽宇肩上。小樽宇父子倆住在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裡。房子雖然狹小簡陋,但收拾的井井有條。為不耽誤上學,小樽宇每天必須早起床,幹家務,給爸爸端水洗臉、刮鬍子、擦身子、做早餐等,日復一日,從不懈怠。2009年冬天的夜晚,他放學回家發現爸爸因頭上生瘡疼痛難忍,就冒著寒風去藥店買藥,為爸爸剃頭洗頭上藥膏。幾年來,爸爸經常因為疼痛半夜裡翻來覆去睡不著,小樽宇常常陪伴在床前,倒水餵藥,給爸爸講笑話,逗爸爸開心。生活的艱辛,讓小樽宇學會了節儉。他從來不向爸爸要一分零花錢。父子倆穿的衣服都是社區好心人送的,平時他不捨得買水果,但是會買些爸爸能吃的水果。有時他會收集些飲料瓶賣掉,有時將爸爸給他上學吃飯的錢節省下來,幫爸爸買藥,補貼家用。為回報社會,他積極參加志願服務活動,擔任社區紅領巾志願服務隊隊長。

人物事跡

7歲,當別的孩子依偎在父母懷裡撒嬌的時候,他失去了母親,與患病父親相依為命; 10歲,當別的孩子享受著父母的悉心照顧時,他已經跑前跑後做飯收拾家務;11歲,當別的孩子還在飯桌邊挑食的時候,他已經站在小板凳上開始為父親準備每天的飯菜;12歲,當別的孩子還在嬉戲打鬧的時候,他已經走出家門去撿寶特瓶貼補家用……這是一個命運多舛的男孩,命運一直在捉弄著他,考驗著他,讓他承受了一個孩子本不該承受的痛苦,讓他過早的體驗了人世間的坎坷,而他卻用自己瘦弱的身軀一路堅強走來。他就是從十歲就開始悉心照顧患病父親,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一個家的勇敢男孩——王樽宇。
家住大連市西崗區日新街道英山社區華勝街63號的王樽宇,1997年4月5日呱呱墜地,那時39歲的父親王連躍就已經患有胃癌,手術後,儘管恢復的不錯,但身體虛弱,從此不能幹重活。小樽宇的降生,為這個原本沉悶的家庭帶來了無數的歡樂,小樽宇的父親身體虛弱,不能工作,一家人只能靠低保和母親劉秦紅工作維持生活,雖然生活不富裕,可三口之家還是溫馨幸福。直到2004年11月,厄運降臨在這個家庭,小樽宇的母親被診斷為淋巴癌晚期,僅有5個月,母親就撒手人寰,留下年僅7歲的小樽宇和有病在身的父親。母親病故後,父親不堪一擊,一病不起,年僅8歲,上國小二年級的小樽宇就一邊上學一邊用自己稚嫩的雙肩擔負起照顧爸爸的責任,成為家中的頂樑柱。
今年15歲的小樽宇身體很單薄,體重只有72斤,個頭也只有1.65米左右,7月份畢業於大連市37中三年級的學生,如今已經考入大連市16中學,即將成為一名剛高中生。小樽宇家住的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舊城區大院,父子倆住在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裡。兩間屋子,父親住外面一間,小樽宇住裡面一間,房子雖然狹小簡陋,但收拾的很整齊。每天起床後,小樽宇給爸爸端水洗臉、做簡單的早餐,看著爸爸吃了飯,他收拾完畢後,才放心的上學去。每天中午放學,小樽宇就到大連銀行新開路支行拿父子兩人的午飯和晚飯,這是街道和社區為他聯繫的人大代表幫扶對子為他們家精心準備的,和銀行員工一樣,小樽宇和爸爸每天兩三個熱菜,有肉,有菜,兩大盒。一盒中午吃,一盒留著晚上。大院裡每家每戶沒有單獨的水龍頭,十幾戶居民公用一個水龍頭,每天放學後,小樽宇第一件事情就是到一樓公用水龍頭用盆子接水,端到2樓儲存到家裡的大桶里。然後做飯、陪爸爸聊天、做家務,做功課。生活幾乎一成不變,但是能每天陪伴著爸爸,小樽宇依然很滿足,很快樂。雖然生活充滿了艱辛,但這對父子彼此關愛,彼此鼓勵,生活中依然充滿了歡樂和希望。
2006年小樽宇的爸爸重病臥床不起一個月,年僅9歲的他,每天學著爸爸擦臉、刮鬍子、餵飯,細心體貼的照顧著爸爸。2008年,年僅10歲的小樽宇第一次做飯,雖然米飯還是半生的,菜里鹽放得也太多了些,但看著孩子的認真勁,父親還是含著熱淚吃光了所有的飯菜。2009年冬天的夜晚,他放學回家後,發現爸爸因頭上生瘡疼痛難忍,他冒著寒風去藥店買藥。藥買回來了,小小年紀的他為爸爸剃頭洗頭上藥膏,為了轉移父親的疼痛注意力,他跟爸爸講了許多學校里有趣的事情,直到爸爸入睡。幾年來,爸爸經常因為疼痛半夜裡翻來覆去睡不著,小樽宇常常陪伴在床前,倒水餵藥,給爸爸講笑話,逗爸爸開心。4年前,他學會了為爸爸疼痛患處進行按摩,一天兩次。因為長期臥床,爸爸身上經常酸痛,他就給買來膏藥,貼上。別人介紹中藥的藥方,他就為爸爸買中藥,熬中藥,每當看到他瘦小的身影,在跑前跑後忙碌著,爸爸的眼淚便留了下來:“原本愛玩愛動的年紀,本該在父母的呵護下幸福的成長,而我帶給他的卻是這樣的生活,我覺得虧欠孩子的太多太多,對不起他。病痛經常讓我瀕臨崩潰,但看到兒子對我的好,我就想還得咬著牙活著。”生活的艱辛,讓小樽宇學會了節儉。他從來不問爸爸要一分零花錢,爸爸給他的生活費,他也會節約著花。父子倆穿的衣服都是社區好心人送的,每年開學也有好心人送來學習用品,但他都儘量節約著使用,平時他不捨得買水果,但是一個月會買些爸爸能吃的水果,給爸爸改善一下生活。有時他會收集些飲料瓶賣掉,有時將爸爸給他上學吃飯的錢節省下來,幫爸爸買藥,補貼家用。
雖然命運苛刻,但小樽宇還是生活在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之中。每學期開學前,他都會收到西崗區日新街道黨工委為他頒發的新星獎學金;每天中午,他都會到與他結對幫扶的大連銀行取回豐盛的午餐和晚餐;每逢節日,社區志願者會為他和爸爸包上可口的餃子,做上香噴噴的飯菜;生日當天,他會收到他所在的英山社區的叔叔阿姨們為他準備的蛋糕、文具、書籍等生日禮物;冬天來臨,街道為他和爸爸送去了棉衣、棉被和取暖用煤;假日裡,青年志願者會走進他的家門,為他單獨輔導功課;平日裡,也會有好心人給他和爸爸送來衣服、食品等生活用品……好心人的幫助,來自社會的溫暖,讓小樽宇從小就有了感激社會,回報社會的強烈願望,雖然他沒有經濟上的能力幫助別人,但他經常參加街道和社區組織的志願服務活動,是社區紅領巾志願服務隊隊長,節假日,組織小夥伴跟隨著社區黨員到長客站為旅客提供打掃衛生、義務指路、為乘客倒水、扶老攜幼等志願服務。深入到舊城區大院裡,挨家挨戶開展防火安全知識宣傳。來到社區的大街小巷,清理野廣告,志願服務讓小樽宇融合在社區大家庭中,體現著自己的社會價值。學校里,他是一個積極向上、充滿自信的學生。從國小到國中,雖然他的話不是很多,但和同學們相處的很融洽,課堂上,認真地聽講,課下,和同學們相互交流,參加體育運動。談起未來他說要當一名醫生,治好像爸爸媽媽一樣得病的人。年少的小宇知道在未來的不少日子裡,生活會過的有些艱苦,但他並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勇敢地扛起肩上的重擔,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在接下來的這段日子裡,每天都要乾一些事,那都是他以前沒有經歷過的。每當有人問起他小小年紀如何擔起這個家,他總是說“雖然很累,但我還是堅持去做了,因為我知道我必須都學會承受。在照顧父親的這段日子裡,我也明白了很多:原來,父母也需要子女的愛,即使那愛在子女的眼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在父母的眼中卻意義非凡,那意味著他們的兒女長大了,懂事了,懂得關愛自己的父母了。我只想讓爸爸過的好點。”談起未來,即將邁入高中校園的小宇說,他想好好學習,當一名醫生,為更多的爸爸媽媽那樣的病人治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