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林鶴,1931年出生,浙江寧波人。工人隊伍中成長起來的傑出科技人才。先進科技工作者。曾任市總工會主席,市生產技術局副局長、經委副總工程師和科技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市第四、五、七、九屆人大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候補中央委員。
個人履歷
1947年,進上海中華科學工程公司做練習生。
1948年,在上海東方無線電行當裝配工人。
1952年,王在滬光科學儀器廠電容車間當生產組長,設計並製造了 國內第一套標準雲母電容器。
1957年,做出了2000餘個高壓電橋部件。
1958年8月,國內第一台10000伏高壓電橋精密儀器誕生,受到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副總理聶榮臻和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表揚與鼓勵。
1959年參加中國共產黨。
1960年4月,王被市人民委員會選拔為工程師,他是從工人隊伍中成長起來的一位傑出的科技人才。王多次被評為全國和市勞動模範、先進科技工作者,同年由組織選入上海科技大學進修。
1965年畢業於上海科技大學(現上海大學)電機系。
1977年,任上海市總工會主席。
1982年起,先後任市生產技術局副局長、經委副總工程師和科技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市第四、五、七、九屆人大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候補中央委員。
1995年逝世。
相關事件
1957年,中國現代工業的高速發展急需高級精密的高壓電橋,王不畏艱難,決心自己試製。一連幾個星期,他出入上海圖書館、科技圖書館、新華書店和外文書店,翻閱四個國家出版的64本外文書籍,只找到3頁有關高壓電橋的使用、保養資料。他邊學習、邊研究、邊創造,廢寢忘食,畫出草圖。在工人們支持下,他做出了2000餘個高壓電橋部件。其中,最難做的“高壓空氣電容器”的“支架”,需要用絕緣性能非常好的超高頻磁材料製作,他先後用有機玻璃、氧化鋁磁、石英等各種性能的材料,試驗了339次,全都失敗。當他聽說宜興特種陶瓷絕緣性能很高,就急忙趕往宜興。天色已晚,就模黑冒著狂風大雨從縣城直奔窯場,15公里的崎嶇山路又窄又滑,好幾次跌倒在稻田裡,雨水、泥漿浸透衣服,冷得直哆嗦,最後他一步一步爬過山洪沖刷、水流湍急的木橋,趕到窯場。三天后,他帶著一批特種陶瓷“支架”返回上海,一下火車,飯也不吃,立刻到廠里試驗。第340次的試驗結果,質量仍達不到國際最高標準,再次失敗。工作廢寢忘食,他累得生病,高燒近40度,住進醫院。妻子埋怨他,他卻說:“國家迫切需要高壓電橋,我們工人不來創造,填這個空白,叫誰來填呢?空白一天不填上,我心裡一天不安。”他僅住醫院四天,又回廠投入試驗。在領導和工人們的幫助下,尋師訪友,找到新材料,經反覆試驗,直到第371次時,終於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