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2000年-2002年為復旦大學生命學院博士後。2002-2004年至同濟大學現代農業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工作,從事設施農業和生態規劃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2004年作為“翠英人才”引進蘭州大學工作,目前主要從事牧草細胞遺傳和分子遺傳學研究,同時兼任農業部牧草和草坪草種子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蘭州)副主任。
2006年受國家外專局和澳大利亞Crawford基金共同資助,作為訪問學者赴澳大利亞植物基因功能中心(ACPFG)進行學習,從事“低鹽累積條件下擬南芥抗鹽基因的QTL定位”課題的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植物遺傳學研究。
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
1、中國西部牧草、鄉土草遺傳及選育的基礎研究(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2007CB108904,主要參加人)。
2、四倍體栽培苜蓿種質鑑定和多樣性分析(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ZS051-A25-066)(項目主持人)。
3、苜蓿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分子標記研究(蘭州大學引進人才專項經費,No.582402)(項目主持人)。
4、溫室植物環境因子最佳化及其對策(同濟大學工科發展基金)(項目主持人)。
5、萱草(Hemerocallis hybrida L.)的微體擴繁和工廠化育苗技術研究(上海市科技興農重點攻關項目,2000第5-12號)(項目主持人)。
6、枸杞體細胞胚胎髮生早期基因的差別表達與鑑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9770375)(主要參加人)。
7、利用生物技術加速小麥耐鹽品系的篩選(甘肅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2GS035-A41-001-03)(主要參加人)。
個人著作
總計發表論文3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SCI、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8篇,主要論文如下:
1、Xiaojuan Wang (2003) Effects of di-butyl phthalate on the morphogenesis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in vitro. Functional Plant Biology, 30: 909-912.
2、Jin Liang, Wang Xiaojuan, Gu Zong-Lian et al. (2006年) Biodegradation of Lubricating Oil in Wastewater with ZoogZoea sp. Pedosphere, 16(4): 540-544.
3、王曉娟,楊曉莉,孫月華,卓仁英(2007年)苜蓿(Medicago sativa L.)遺傳圖譜構建及其套用,草業學報(印刷中)。
4、楊曉莉,陳麗,班霆,王曉娟(2007年)甘肅省苜蓿(Medicago spp.)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RAPD分析,草地學報(印刷中)。
5、劉紅平,金梁,王曉娟 (2007年) 苜蓿(Medicago spp.)與傳粉昆蟲的互作,草業科學(印刷中)。
6、王曉娟,金梁,陳家寬 (2005年) 環境激素DBP對擬南芥菜體外培養葉片超微結構的影響,西北植物學報,25(7): 1362-1367.
7、王曉娟,金梁,陳家寬 (2005年) 大花萱草不同外植體誘導愈傷組織的比較研究,生命科學研究,9(3): 242-246.
8、王曉娟,金梁,陳家寬 (2003年) 環境激素DBP對擬南芥菜試管形態發生的影響,西北植物學報,23(11): 1889-1893.
9、王曉娟,金梁,陳家寬 (2003年) 萱草的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植物生理學通訊,39(3): 234.
10、王曉娟,金梁,蔣如敏,陳家寬 (2002年) 萱草(Hemerocallis hybrida)再生植株過程中根的誘導,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41(1): 89-91.
11、王曉娟,李興林,王亞馥 (2000年) 外源高粱DNA導入普通小麥基因組的PCR分析,蘭州大學學報,35: 106-110.
12、王曉娟,李興林,王亞馥 (2000年) 高粱總DNA導入春麥後代高分子麥谷蛋白亞基變化,西北植物學報,20(6): 979-983.
13、王曉娟,李興林,倪建福,王亞馥 (2000) 高粱DNA導入小麥後代的和面儀曲線變化,中國農業科學,33(1): 53-57.
14、王曉娟,孔英珍,王亞馥 (2000年) 導入外源DNA小麥變異類型的光合特性研究,實驗生物學報,33(2): 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