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勛

王曉勛

王曉勛,1948年8月出生,退休後回南王莊村擔任黨支部書記。

個人經歷

王曉勛王曉勛
王曉勛,五億農民的方向王小坤之子,1948年8月出生,中專文化,1965年12月參加工作,1967年4月入黨,1986年3月任安平縣委常委、武裝部長1999年7月退休後回南王莊村擔任黨支部書記。
回村任職9年來,他堅持按照“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一心撲在工作上,無私奉獻、恪盡職守,使曾經一度落後的南王莊村再創輝煌,成為省級第一批文明生態村。2007年3月,劉雲山、徐才厚、劉永治、白克明、朱啟、符廷貴等領導同志相繼作出向王曉勛同志學習的重要批示。2007年5月,在赴京參加北京軍區黨代會期間,他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等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
退休後,王曉勛回到家鄉——安平縣南王莊擔任黨支部書記。他和班子成員帶領鄉親們,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治散治亂,化解矛盾,開拓進取,使黨支部建設得到加強,社會風氣和民居環境得到改善,集體公共積累和民眾收入得到大幅度增長,一個一度遠近聞名的亂村、“上訪大戶”,成為衡水市首批命名的“文明生態建設示範村”。王曉勛解甲不矢志,退休不褪色,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軍隊退休幹部的先進性。

人物事跡

一、從解決班子軟弱渙散問題入手,強基固本凝力量
基層黨支部是黨的執政基礎,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組織者和實踐者。進入上世紀90年代,南王莊村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削弱,村里矛盾重重,糾紛不斷,僅1998、1999年兩年就有多人11次進京上訪。擁有550多戶、2500多人口的南王莊,成了縣鄉領導感到無奈的“頭痛村”。王曉勛回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後,狠抓黨支部班子建設,使黨支部凝聚力和戰鬥力得到明顯加強。
(一)凝聚人心樹正氣。王曉勛到任後發現,儘管組織對班子進行了調整,但是班子成員心態複雜、想法多樣、思想並沒有真正攏到一起。大家聯想到他上任第一天晚上宿舍玻璃被砸,沒幾天大隊部鐵門被偷,對他能否在南王莊村呆得住、能否把“一班人” 攏起來,能否改變南王莊的現狀,普遍存有疑慮、信心不足。王曉勛看透了大家的心思,逐一找同志們談心,支委會上他動情地說,我回來一不圖名,二不圖利,看到南王莊走下坡路,我睡不著覺呀!既然來了,改變不了村裡的落後面貌我就不回去!他隨後帶領大家奔山西大寨、赴河南南街村參觀學習,“一班人”通過參觀學習明白了王曉勛的良苦用心,也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在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誕生地——台城村,大家重溫入黨誓詞之後,齊聲說,王書記,有你帶頭,只要我們在一起乾,南王莊就大有希望!
(二)多措並舉強素質。王曉勛認真分析了前屆班子軟弱渙散的原因,覺得主要是班子成員能力差、素質弱,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幾經思考分析,他拿出了加強班子能力建設的具體舉措。他組織“一班人”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常用法律法規;請縣委黨校教授、優秀黨支部書記進行加強能力素質建設的授課輔導和工作經驗介紹;利用自己多年在軍地工作,積累實踐經驗多的優長,進行具體的傳幫帶。引導大家提高領導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能力,組織協調民眾的能力,解決民眾生產生活困難的能力。通過學習,“一班人”看到了自身在能力建設上存在的差距,增強了提高能力素質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大家在工作實踐中,練內功、強能力、增素質,班子成員的綜合能力有了較大提高。
(三)嚴格自律塑形象。王曉勛和新班子成員分析感到,“一班人”的言行,事關班子的威信和形象。在支委會上,他嚴肅地提出,每個班子成員都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嚴格自律塑形象。他說到做到:不要一分工資,更不要一分補助,為給村里辦事,他還搭進去上萬元;多家企業高薪聘請他當顧問,孩子也邀請他到北京居住,都被他婉言謝絕;為照顧常年患心臟病的妻子又不耽誤工作,他動員妻子一起回到了南王莊;為給村里爭項目、跑資金,患糖尿病的他幾次累倒……。針對以往班子存在的問題,他給新班子成員明確提出了不得假公濟私、損公肥私,不得巧立名目吃請請吃,不得為親戚家族謀私利等“八不準”。這些措施,提升了黨支部在南王莊民眾中的形象。“一班人”勤奮工作、廉潔自律,受到民眾的一致擁護。去年以來,黨支部連續兩年被上級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河北南王莊:“上校村官”重振半世紀前“五億農民的方向”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南王莊村出過兩次名:一次是上世紀50年代,村民王玉坤等三戶農民堅持團結辦社,依靠集體力量實現增產增收,曾被毛澤東同志譽為“五億農民的方向”。第二次出名是在半個世紀後,王玉坤的兒子、安平縣人武部原部長、上校軍官王曉勛退休後,放棄平靜悠閒的生活,毅然回到南王莊村擔任黨支部書記。9年時間,王曉勛帶領村民治亂致富,把南王莊村建成了省市聞名的“小康村”、“文明生態村”。
上校村官回村任職
王曉勛回村任職,當初連他自己都沒想到。
1999年6月,51歲的王曉勛結束了34年的戎馬生涯,從安平縣委常委、人武部部長的崗位上退休。也就在那個夏天,南王莊國小教室的一根房柱轟然倒下,砸傷一名女學生,引起民眾意見。縣委、縣政府在調查中發現南王莊村存在著諸多問題,一個曾經創造過輝煌的先進村逐漸落伍了。誰來帶領鄉親們改變這一狀況?領導在想,民眾在盼。
縣委常委會議上,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了王曉勛。人們清楚地記得,王曉勛在擔任縣委常委的14年中,帶領民兵積極參加駐地建設,多次出色完成急難險重任務,特別是1996年滹沱河暴發特大洪水時,他指揮數萬民兵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人武部榮立集體一等功,他個人榮立二等功,是一員能啃硬骨頭的虎將。況且,他又是老支書王玉坤的兒子,請他出任南王莊村的黨支部書記再合適不過了。
縣委領導的初次談話打亂了王曉勛退休生活的計畫。王曉勛心裡一直掛念著南王莊的興衰,一時間,回鄉的念頭在他的腦子裡打著轉兒。可是,老伴孟曉滿多年重病在身,生活不能自理,他自己也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去還是不去?王曉勛陷入了深思。
改革開放快20年了,可是南王莊的父老鄉親們還過著窮日子,這是他最不願意面對的現實。心頭那份黨員領導幹部沉甸甸的責任和對故土的熱愛,使王曉勛選擇了“去”,他像平時受領重大任務一樣,向縣委立下軍令狀。就這樣,剛退休3個月的王曉勛,把老伴孟曉滿安頓在本村的姑姑家,自己則帶著一箱速食麵、一口鍋、一張硬板床,在村部安了家。然而,就在那天晚上,熟睡的王曉勛被一陣“噼里啪啦”的聲音驚醒,起來一看,村部窗戶上的10多塊玻璃被砸碎。王曉勛知道個別人不歡迎他,卻沒有退縮。第二天,王曉勛踏著玻璃碎片,在村委會架起高音喇叭,他的就職演說照常進行。這天,村委會的院子和鄰街的馬路上都擠滿了南王莊的百姓,透過攢動的人頭和百姓企盼的眼神,王曉勛找回了34年前鄉親們敲鑼打鼓送他參軍時那種心潮澎湃的感覺。
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鳳尾好做,雞頭難當。”王曉勛掂量堂兄這番話的分量,當村官比當縣官會面對更多的難心事。上任伊始,他挨家挨戶走訪,召開支委會、村民代表會,很快摸清了一些人亂占耕地、損公肥私等問題的癥結。
困難和挑戰使王曉勛認識到,要想解決問題,必須建個好支部。在新一屆黨支部第一次支委會上,王曉勛與班子成員約法三章:“第一,講團結顧大局,不打橫炮拉橫車;第二,依法辦事,有理有據;第三,廉潔從政,不貪不沾公家一分錢。”大家紛紛點頭,王曉勛接著說:“同志們首先看我的,我做不好,就向我開炮;我做好了,請向我看齊!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讓黨支部‘一班人’成為咱村的主心骨和頂樑柱!”
村里人說:“曉勛做的比說的還過硬。”9年來,他沒拿過村裡的一分錢補貼,沒在村里報銷過一分錢票據。王曉勛自身行得正,治懶治貪,毫不手軟。他把以前村幹部按月領的誤工補貼改為按實際誤工日期計算,規定幾點開會到時候必須到齊。他還規定與公務無關的人員不能陪吃,兩名村幹部陪村里請來幫助整地的推土機手吃蹭飯,被他“將”得面紅耳赤。村裡的吃喝風漸漸被剎住了。村幹部都向王曉勛看齊,一心為公,民眾打心眼裡服氣。
王曉勛通過深入調查了解到,村里一度風氣不正,少數民眾上訪,其主要緣由集中在3個歷史遺留問題:工業占地、承包荒地不交費、搶占零散土地。這些問題錯綜複雜,牽扯人數較多,解決起來,無異於捅“馬蜂窩”。面對村民的觀望、疑慮,王曉勛對支部“一班人”說:“咱們當幹部的就是要堅持公平公正,哪怕再硬的釘子也要碰。”
千難萬難,一身正氣就不難。一天晚上,王曉勛組織占地的20多戶村民召開座談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希望大家能主動交回當年搶占的零散地。一些人也附和著說“應該交,應該交”,但簽名時,卻沒人帶頭。這時,王曉勛想到自己平日裡和堂兄關係還不錯,就對他說:“哥哥,你來帶個頭吧。”
“憑什麼讓我帶頭,我不是黨員也不是幹部,那么多人都占了地,為什麼單單找我?”堂兄對王曉勛的求援不買賬,使座談會不歡而散。
王曉勛一著急,糖尿病加重,住進了醫院。可沒過兩天,他又回到了村里做堂兄的工作,堂兄終於帶頭交回了2畝零散地。
不到一個月時間,全村80多畝被占用的零散地全部收回。王曉勛趁熱打鐵,通過各種方式做工作,又收回了300畝荒地的承包費。
民眾反映最大的是工業占地問題。14年前,村里為鼓勵大家發展經濟,劃出80多畝土地為工業小區,一畝地每年象徵性地徵收200元錢,但14年來,48個承包人誰也沒有向村里交過錢。王曉勛和村委會主任耐心地對一個該交2萬元承包費的承包戶做思想工作,經再三努力無效,王曉勛斬釘截鐵地說:“向法院起訴,讓法律來主持公正。”
村委會的一紙起訴書把該承包人告上了法庭。很快,縣法院的判決書讓該承包人低下了頭,及時交了欠款。這件事在承包戶中引起強烈反響,不少人自知理虧,主動向村里交納了全部承包費。拖延了14年的占地問題,王曉勛用3個月時間徹底解決了,共為村里收回資金30多萬元。
歷史遺留問題解決了,村里也有了一些資金。這筆錢怎么花?王曉勛決定將收回的資金全部用在解決民眾的燃眉之急上:投資2.4萬元,解決了40多戶村民多年吃不上水的問題;投資12萬元,修建了村內1950米長的道路,解決了村民行路難問題。王曉勛還多方籌集近百萬元資金,建起了全縣一流的村國小,解決了南王莊和鄰村孩子的上學難題。曾當過全國人大代表的王興通老人緊握著他的手說:“曉勛,你真應該早點回來啊!”
絲網產業讓南王莊人再創輝煌
9年的農村工作實踐,讓王曉勛歷盡千辛萬苦,換來的是南王莊村新農村建設的喜人景象??田成方,樹成行,工業興,農業產業旺,春花夏杏秋蘋果,文明生態奔小康。王曉勛深情地告誡支部“一班人”:“黨的農村基層幹部,作為百姓的領路人,關鍵要在引導和教育村民走正道、建設文明富裕築和諧上多下真功夫。”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共識,才讓南王莊人再創輝煌。
南王莊的絲網產業一直是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為引導村民解放思想,加快發展步伐,王曉勛帶領部分村民,先後到外地參觀學習,開闊視野。但企業要發展,又面臨著村里發展空間不足、電力不足等難題。王曉勛從各地開辦工業小區進行集約化發展的經驗中得到啟發,建議將村西北滹沱河故道的沙荒地開發出來,建立“絲網工業小區”。
2004年農曆正月初四,王曉勛專門請回南王莊村在外地經商辦企業的老闆,舉辦了一場“能人宴”。席間,他向大家展開一張《南王莊規劃效果圖》,大家被他的構想所征服,紛紛回鄉投資辦廠。為解決電力等配套問題,王曉勛還多方協調電力部門,為全村增加變壓器20多台。如今,這個2500多人口的行政村擁有大小企業230家,從業人員達1000名,實現了青壯年人人有活乾,個個有工作。2006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2億元,人均純收入5860元,比8年前翻了一番。著眼於進一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今年在王曉勛的積極跑辦下,村里投資20多萬元,成立了該村“大包乾”後第一家村辦集體企業??益農網業有限公司。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後,王曉勛又帶領黨員民眾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聘請多名河北省農科院專家前來指導,打算通過大片承包、成立合作社等形式,發展不同類型的農業區和專業生產區,籌建一個占地400畝的大型養豬場,日前已與正大集團達成初步意向。另外,計畫建設一個以特種林果種植、保鮮、行銷和觀光為一體種植園,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主導產品和支柱產業,促進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按照王曉勛的構想,經過5-10年的努力,南王莊村一定會建設成為一個柏油公路四通八達、綠色田野果木飄香、村辦企業機聲轟鳴、新建學校書聲朗朗,住宅小區樓房成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村民王志加感慨地說:“如果不是曉勛的引導、鼓勵和支持,恐怕我們還捧著金飯碗喝粥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