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科[文學博士]

王明科[文學博士]
王明科[文學博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明科博士 (1973-),男,漢,甘肅莊浪人。教授 、博士、研究生導師 、詩人。 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山東師範大學博士,江西師範大學副教授,喀什大學 教授。

學者簡介

教授 ,博士 ,研究生導師 ,詩人。中國現代文學學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會員。2003年獲得西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2006年獲得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2008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評定為副教授,2014年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評定為教授。已經完成10多項課題。已經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魯迅研究月刊》等全國各地大刊要刊上發表了學術論文100多篇,有的論文還被《新華文摘》、《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以及中國人民大學資料複印中心《文化研究》、《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等權威刊物或部分或全文轉載。已經出版專著3部:《新怨恨理論視界下的中國現代小說研究》、《中國文化與文學的現代化》等。15歲開始發表詩歌,至今發表20餘首。

研究方向為中國文學現代性體驗,自創“新怨恨理論”重釋中國現當代文學在全國學術界頗有影響。對中國現當代的小說、詩歌、思潮、文論均有研究。現任喀什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學科帶頭人,喀什大學人文學院研究生導師,教授。

代表論文

1、 新怨恨”視角: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開拓與獨創

“新怨恨”視角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是王明科2000年讀碩士研究生時候發現並提出的,之後在2003年讀博士研究生前後開始全面進行論證並發表出系列研究成果。2006年6月部分內容以《怨恨:中國現代十位小說家文化反思的現代性體驗》為題收入《中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2008年被侵犯了著作權,2009年法庭判決勝訴。其內容的早期電子版發表見於百度帖吧《怨恨:研究中國文化的新視閾;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新範式》。

2論現代性研究在中國當下文化語境中的五大弊病

關於中國文化與文學的現代化與現代性體驗的研究,起始於2000年王明科在讀碩士研究生時期對於魯迅思想的攻讀,2003年6月部分內容以《論魯迅反傳統思想》為題收入《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之後在2005年前後王明科又進一步做出深入論證。其中少部分內容曾以《中國文化現代化與現代性研究中的五大弊病》為題發表在《河北學刊》2005年第2期第21-26頁,之後接連被四家權威刊物連續轉載,首先是中文摘要被《光明日報》2005年3月29日第8版轉載,其次是主要觀點被《新華文摘》2005年第11期第162頁轉載,再次是主要論點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年第4期第190頁轉載,最後全文正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資料複印中心《文化研究》雜誌2005年第11期第52-58頁轉載。當時引起過不小的學術轟動。

學術著作

已經出版著作三部:獨著《新怨恨理論視界下的中國現代小說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6月版 。獨著《中國文化與文學的現代化》蘭州大學出版社2010年5月版。 參著《中國新文學家與現代文化建設───沈從文與現代文化建設》,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1、《新怨恨理論視界下的中國現代小說研究》內容簡介:

在大量閱讀中國現代文學的基礎上發現了其中存在的深層怨恨體驗,通過梳理與整合古今中外相關學科的怨恨質素,提出並界定了“新怨恨”理論,並在這個新理論的視界下考察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怨恨體驗,追溯了產生怨恨的七大原因,剖析了怨恨體驗六大模式,最後通過中國現代文學怨恨與中國古代怨恨、印度怨恨、西方古代怨恨、西方現代怨恨的比較,指出了中國現代文學怨恨體驗的獨特性。

2、 《中國文化與文學的現代化》主要觀點 :

傳統與現代的悖論構成了中國文化的根本矛盾,傳統與現代的各自內部本身也是個悖論性結構,在雙重內驅動力的多元文化衝突下,中國現代文化終將在三大主力的相互矛盾運動中產生一個全新的系統:反抗(傳統痼疾與現代弊端),建構(現代文化以克服意識危機),回瞥(傳統文化以轉化文化傳統)。反抗的目的是為了建構,傳統的強大造成了回瞥,回瞥是反抗中的回瞥,反抗是建構中的反抗,建構是在反抗與回瞥的過程中逐漸完成。這個系統不是簡單融合中外古今一切優秀文化的完美系統,而是在一定階段能夠推動當時中國文化現代化的有著某種取捨選擇甚至缺陷的新系統。

專家評論

1、評王明科《中國文化與文學的現代化》(朱德發).廊坊師範學院學報2010(5)P1-3.

2、評王明科《新怨恨理論視界下的中國現代小說研究》(朱德發).廊坊師範學院學報2010(1)P28-31.

學術課題

獨立或主持或參與完成了10多項國家級、省級、廳級、校級課題。其中省級3項、廳級4項、校級3項、國家級1項。涉及山東、江西、新疆、甘肅、廣東等不同地域。

文學創作

王明科15歲開始發表詩歌。有詩集三部尚未出版,有日記40本尚未出版。早期詩歌部分尚存發表原件的目錄如下(發表詩歌丟失元件的在此沒有列出)

01《愛神的微笑》(詩)湖北《九頭鳥》特輯1990、1

02《成群的早晨》(詩)湖南《詩歌》報第3期1990、5

03《過橋》(詩)甘肅《西部詩歌》報第1期1991、3、6、第3版

04《一撮泥土,長詩的雲花》(詩)甘肅《西部詩歌》報第2期1991、8、25、第3版

05《想像某個情節》(詩)湖南《詩歌》報第4期1991、9、第2版

06《傾聽音樂》(詩)安徽《青年詩》報1991、10、30、第3版

07《動聽的窗聲》(詩)入選《中國當代青年超短文學精萃》長沙詩友書社1991年版

08《雪夜》(詩)甘肅《西部詩歌》報第3期1992、10、30、第2版

09《斷橋及其他》(詩)入選《南方詩語》香港金陵出版社1992版

10《鉛筆》(詩)入選《1993年新星詩歷》長沙詩友書社1992年版

11《海子,大海呼喚你》(詩)湖南《詩歌》報第5期1992、1、第2版

12《夏語》(詩)入選《跨世紀彩虹》長江文藝出版社1993版

13《面對漠風與白雪》(詩)入選詩集《虹》,藍戈主編香港國際文化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73頁

14《我是礁石你是浪花》(長詩)西北師範大學《先鋒》第16期2000、12

明科名言

1、世界是視界中的世界,文學的世界是體驗視界中的世界。——王明科

2、無所不包無所不能其實是無能,放之四海皆有用其實是無用。學術有一個陷阱是:什麼都研究了,等於什麼都沒有研究深入。——王明科

珍貴信件

附一:王富仁先生給筆者的書面信

王明科同學:

來信收到,祝賀你考入山東師大中文系。山東也是我的家鄉,那裡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重鎮,希望你能在導師們的指導下取得卓越的學術成就。

魯迅研究會常搞常新,關鍵在於魯迅所體驗的精神不是容易消失的。只要中華民族要在現代世界上存在下去,魯迅的追求就不會過時。但魯迅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成為時尚,所以魯迅研究者要準備承擔各種思想壓力,三千年的傳統不是一年兩年、一代兩代人就能變過來的。

今出小書一本,寄上以做紀念。

匆復

並祝

學安

王富仁

2003、10、10

附二:錢理群先生給筆者的書面信

王明科同學:

你好!

非常抱歉,回信竟拖了一年之久———我有個不為的習慣,來信總喜歡集中回復,沒想到,雜事太多,一壓竟壓了一年。這幾天正忙著償還宅債,也就從堆積如山的信中翻出了你的來信,才匆匆回復。而且成了“馬後炮”,估計你的畢業論文題目早已確定了。

坦白地說,所問的問題是應該向自己的。“選題”本身就是一個學術訓練,也是學術研究的一個基本能力。我所能提供的意見是,事實上現代文學研究正處在一個“重新開始”的階段,因此並不存在“沒有什麼研究空白”的問題。幾乎在每一個作家作品、文學流派、文學論爭,以及各種文學現象都有“重釋”的餘地與可能。我認為,你應該打開研究視野,不要總局限於魯迅、張愛玲、現代派小說這些範圍。另外,也要改變“跟隨學術新潮”的心態,要從自己對現代文學作品的閱讀體驗,對現代文學各種現象的觀察出發,同時考慮自己的研究興趣,知識結構,以及精神氣質,找到適合自己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走一條自己的獨立的研究之路。當然,作為一個博士生,對本學科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也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在這方面,我有兩篇文章,可供參考,即發表於《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4年1期的《關於新一代研究者的觀察與思考》,第4期的《我們走過的道路》。

匆匆寫此 即禮

文安

錢理群

2004、11、22

附三:范伯群先生給筆者的書面信

王明科先生:

來信早已收到,但10、11月份是各種學術會議的“旺季”,坐不定下來。覆信遲了,請你鑑諒。

從你的這封信中,我只能知道你的博士學位論文的一個大概,我也談不上“指導”,也肯定談得比較抽象。我只能講講自己的一些感想。

我覺得你的這個題目,是別開生面的。一般的論者,往往選取同類的作家,去論證自己的某一論點。而你找了10位大家,他們代表多種類型,而在“文化反思現代性體驗”這樣一個覆蓋面很廣的課題統率下,請他們從“五湖四海”走到一起來。這樣的設計本身就不一般。因此,我很看好這個課題。

我也很讚賞你的前期準備工作的“紮實”,10位大家,你已經看了其中7人的全集,這個功夫就下得很大了,再看3個,就能將最基本的“構件”進入了你的“倉庫”。當然,在理論上還得進行必要的準備與提高。

可以這樣估計,這篇論文應該將中國現代文學中的許多錯綜複雜的現象,在“現代性體驗”的框范中,找出一些規律性的問題;但他們畢竟是各有其代表性,因此也能看出中國現代文學的多元格局。論文應該使人們感到,這種多元性的必然性,以及過去那種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多元化文化的種種失誤所帶來的消極後果。

在你的信中說:“中國現代作家的現代性體驗給中國文化史、文學史、學術史、思想史等帶來巨大動力的同時也製造了很多障礙,在極大推動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同時也使中國文化面臨了許多的難堪與歧途,這不僅是現代中國作家的困惑與矛盾,其實也是整個現代中國社會與中國現代文化的內在悖論與症候。”如果你能將上面表述得很有辨證性的論點,很有說服力地加以論證,那么,你的學位論文就會成為一篇優秀的學位論文。

你的論文中也許有一個難點,就是這些作家自小在中國文化的薰陶下成長的,這種中國傳統的文化,又通過民族的、地域的、家庭教養的種種因素,在他們身上有著深深的烙印。後來他們中的大多數接受了國外的教育,至少是受到西方或日本的文化的影響,以致認為他們的思想是來自國外,連魯迅也這樣說:“現在的新文藝是外來的新興的潮流……”因此他們所接受“新興的潮流”的東西,往往浮在上層,是顯見的;而自幼薰陶他們的傳統的東西在他們不自覺中在深層發揮作用。我們在研究中往往將深層發揮著作用的“略而不計”。我希望在談現代性體驗時,要將每一位作家的“起點”有一個字數不多的概觀,同時,要估計這些“古老的鬼魂”在他們以後的道路上的潛在的影響。

我希望論文在文字上也不要寫得太艱深,只要有深邃的見解,形式上平易近人一點,更能增加讀者的親和力。這一點是我的“無的放失”,因為我沒有看過你的文字,本不該提出這一點來。但過去讀不少博士學位論文時,都使我感到太累了(稍微累一點是應該的,讀論文總要動點腦筋的)。為了今後能讀到你的大作,既深刻,又覺得是一種學術上的享受,那對我說來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祝你成功!

范伯群

2004年11月22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