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王文華(1888-1921),字電輪,號果嚴,為王伯群之胞弟,光緒十四年(1888年)生於興義景家屯村,畢業於興義筆山書院。1906年,與竇簡之等赴貴陽,考入貴州通省公立中學,後轉入貴陽優級師範選科,精研史地。
1911年,任興義高等國小堂堂長(校長)。
1915年,任黔軍總司令的王文華,跟隨國父孫中山、蔡鍔將軍發起“護國運動”,征戰川、湘,使袁世凱倒台,護國運動宣告勝利,孫中山先生曾慨嘆說:“南北軍閥如一丘之貉,獨文華不與西南軍閥同”,稱王文華為“西南後起之秀”。
1917年,王文華以貴州督軍代表身份,出席北京 “ 督軍團會議 ” ,至京後 , 王文華見段祺瑞等人毀棄約法,妄圖解散國會,王文華拒絕簽字,並與十一省代表聯名具呈,反對段祺瑞毀棄約法,不待會議終結 ,毅然南下至滬,與孫中山共籌另組政府,主持國事。
1920年,王文華在上海獲悉貴州奪權捷報後,向孫中山匯報貴州政局變化情況,孫中山委任王文華為革命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21年,王文華聯絡周素園等黔省同志,欲共返貴州執政,為王文華的部將袁祖銘所忌。袁祖銘派何厚光、張克明將王刺殺於上海“一品香”酒店,1927年,袁祖銘在常德赴宴時被伏兵槍殺。
1930年,王文華被追任為陸軍上將。
主要貢獻
投身革命
1910年,王文華因病休學回興義,任興義高等國小堂學監、教員,教授歷史、地理、體操等科。喜與學生接近,在學生中傳閱進步書刊。
1911年,王文華任興義高等國小堂堂長(校長),選拔各班優秀學生三十餘人,成立“星期日師生座談會”,主持討論學堂應興應革事宜,同時加緊革命活動。自辛亥武昌首義後,貴州以自治學社領導的民主革命派醞釀起義,憲政黨人任可澄向貴州巡撫沈瑜慶建議,電調王文華之舅、時任靖邊正營管帶及興義團防總局局董的劉顯世率兵500 入省城護衛。王文華辭堂長職,充任前隊官,征體育學會100餘人入編同行。
適至安順,貴陽革命黨人已奪取政權,宣布貴州光復,成立“大漢貴州軍政府”。劉顯世進退兩難,徘徊不前,欲率隊回興義。王文華陳述利害,勸導劉顯世入貴陽,並自薦代表到築城與革命黨人聯絡,表示擁護革命態度,得到大漢軍政府同意。
劉顯世遂率部入貴陽,所部編為陸軍第四標第一營,劉任標統,王文華任管帶。
時貴陽初光復,哥老會盛行,盜賊乘間竊發,擾亂治安,獨王文華駐地安然如常,日夜督練士卒,精研戰術,重視紀律,約束部眾,保衛百姓,對民間秋毫無犯。
護國反袁
1915年,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遭到全國人民一致反對,當時全國各地掀起反對賣國的《二十一條約》、抵制日貨運動,袁世凱稱帝,更激怒了全國人民,加速了袁的覆滅。孫中山發表《討袁檄文》,號召“戮此民賊,以拯吾民”。
1915年12月25日,蔡鍔在雲南宣布獨立,舉起了討袁護國大旗,通電全國。滇黔兩省少壯軍人準備反袁,王文華積極回響,1915年(民國四年)12月25日,雲南首義,通電全國各省,反對帝制,宣告獨立。但貴州當局猶豫不決,王文華與兄王伯群多方奔走,陳述護國大義。
王文華利用手中掌握的模範營,將黔軍軍官召集到省,講清時局,說明討袁護國的重大意義。軍隊情緒高昂,團長吳傳聲發出誓言:現在是我們報國的大好時機,寧死疆場,決不苟且偷生,讓國賊逍遙自在。軍隊上下,人人激奮,個個準備殺賊立功。王文華又聯絡駐黔東、黔南的二三團同心協力,一致反對帝制。
1916年1月25日,貴州召開軍事會議,王文華懾服反對派:目前袁賊妄想稱帝,推翻共和,這是國賊,決難相容,雲南業已出兵討袁,貴州亦不例外,如有反對出兵討袁者,便是國賊走狗,就是我們的敵人。說到此王隨手取槍擲於桌上,激動地以手指槍說道:就以此對付,針對劉顯世猶豫不決的態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你可急電袁世凱,派王文華率軍抵禦滇軍,待我率部東向後,又可電告袁,說王文華率部叛變。將來事成歸功於你,事敗滅我王氏一族。劉顯世終於被王說服。1月25日,劉顯世在主持召開軍事會議,在參加會議的人中,反戰派占絕對多數,主戰派僅王伯群、王文華兄弟二人。會議開始後,雙方展開激烈交鋒。反戰派郭重光說道:“袁世凱練兵幾十年,兵多將廣,他把全國都統一了,我們區區貴州與之相抗,無異以卵擊石,決不能輕舉妄動,招來滅門之禍。事楚事齊,皆非良策,只有自保才是上策。” 王文華聽罷,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憤然而起,拔出手槍往桌上一擊,呵斥道:“袁世凱毀棄約法,背叛民國,妄自稱帝,實屬國人皆曰可殺、人人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今日所議者,惟有發兵討賊耳,敢有附逆者,決先手刃之!”此言一出,會議廳頓時沉寂,反戰派面面相覷,不敢再有異議。最後,會議決定,即日宣布出兵討袁。
1916年1月26日,召開各界誓師大會,27日,宣布貴州獨立,發布《黔滇共同討袁通電》,改貴州護軍使署為貴州督軍署,接著發布《雲南致各省電》、《雲貴檄告全國文》,宣布袁世凱叛國罪行。社會各界,群情憤激,一致要求出兵北伐,生擒袁氏逆賊,共誅獨夫,鞏固民國。
黔軍占領晃縣後,王文華令胡瑛部率第二營由芷江冷水輔進兵直攻齊天界,令吳傳聲率三團與第一團會師芷江縣城。1916年2月12 日拂曉,黔軍向北洋軍發起進攻。北洋軍自恃械精彈足,向黔軍猛烈射擊,吳傳聲身先土卒,勇猛衝鋒在前,不幸壯烈犧牲。吳團官兵痛其團長陣亡,奮不顧身,冒著彈雨奮勇衝殺。王文華親率第一營袁祖銘、王天培從側翼增援,突破敵方江右橋陣地。馬部傷亡慘重,潰退黔陽。
黔軍於1916年2月15日占領湘西重鎮芷江。黔軍經兩周激戰,連勝2仗,收復湘西大片土地,占領晃縣、黔陽、洪江、沅州(芷江)、麻陽、靖縣、通道、綏寧等多處縣城,擊潰馬部三個混成團,威名直撼湘鄂。馬繼增羞憤自殺。與此同時,四川、廣西等地北伐軍也取得了節節勝利,廣西宣布獨立。
全國討袁風暴不斷擴大,廣東、陝西、浙江、四川、湖南相繼宣布獨立,袁世凱再也無法維持其統治,於1916年6 月在絕望中死去,討袁護國宣告勝利。
革命鬥爭
1917年,王文華以貴州督軍代表身份,出席北京 “ 督軍團會議 ” ,途經上海,經李烈鈞之介,進謁孫中山 ,孫中山讚譽王文華為 “ 西南後起之秀 ” ,介紹其加人中華革命黨 。
至京後 , 王文華見段祺瑞等人毀棄約法 , 妄圖解散國會,王文華拒絕簽字,並與十一省代表聯名具呈,抗議段祺瑞毀棄約法,不待會議終結 ,毅然南下至滬 , 與孫中山共籌另組政府,主持國事 。 一面電告貴州督軍劉顯世、雲南督軍唐繼堯密為部署,以應時反 。又延訪辛亥貴州光復時被迫亡滬的同盟會員及自治黨人平剛、方竹君等回黔,贊襄戎幕 。 不久,海軍擁護孫中山南下組織護法,王文華在上海通電回響,併兼程回黔積極擴充軍備,宣稱 “ 竭盡全力,以作孫先生護法後盾 ” 。護法軍政府在廣州成立。
孫中山通電西南各省,主張川滇黔三省軍事統一,組織三省聯軍。王文華回黔後就任黔軍總司令 ,編黔軍為三個縱隊 , 遵照孫中山的指示向川邊戒備。在川黔邊界松坎設黔軍總司令行營,令第二縱隊司令 袁祖銘 率一 、三兩團出綦江之右,進攻重慶南岸黃桷埡,令第三縱隊司令張雲漢率第六團出綦江之左進攻江津,與北方政府新任查辦使吳光新部接戰 。 同時,嚴申軍紀,禁止拉夫 、 擾民 、 竊掠 、姦淫等。
1918年11月, 王文華支持貴州講武學校校長何應欽創立“少年貴州會”,吸收青年入會。該會宗旨是揚中華民國朝氣,喚起民眾,改造貴州乃至中國。“少年貴州會”是貴州第一個全省性的職志革命團體,發展較快,到次年,全省各縣已設支部26個,僅貴陽的會員就達2800餘人。後在“少年貴州會”的基礎上,又創辦《少年貴州日報》,倡導新文化運動,是當時貴州諸報中最進步的報紙。
1919年,“五四”運動的訊息傳到貴州後,王文華、何應欽、王伯群、谷正倫等少年貴州會成員積極活動,於6月1日成立貴州國民大會,號召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反對北京政府。“黔民應奮起直追,積極報國”。通電全國民眾,請求取消二十一條,懲辦賣國賊段祺瑞、徐樹錚、曹汝霖等,釋放被扣學生。同時,開辦初習學校,開演講會,演話劇等,在全省各地街頭巷尾廣為宣傳。貴州“五四”運動得到迅速發展。
改造貴州的政治運動聲勢浩大,進一步加深了貴州當局投靠北洋政府的憲政派與接受孫中山主張的少壯派之間的矛盾。時值教育會長任期屆滿,王文華主張改選並推薦詩溶作競選人,憲政派則推郭重光繼任。兩派激烈論戰,各不相讓,王文華使人刺傷政務廳長陳廷策。
同年,王文華與兄王伯群為使南方政府調兵方便,同時為改善貴州交通落後狀況,建議修建柳州到重慶鐵路,取得貴州當局同意,擬就草約。至正式簽約時,貴州當局卻以鐵路建成收益分配等問題而反對簽約。王文華等即以軍隊糧餉被扣為由發動傷兵向當局清算,迫使財政廳長張協陸公布收支帳目,張被逼自殺。張之胞弟、省議會議長張彭年逃走。史稱“渝柳鐵路貸款案”,亦稱“民八事件”。
時川軍公然圍攻駐渝黔軍,川中戰爭復起,王文華率部與川軍苦戰於重慶、合川附近。唐繼堯與劉顯世密謀欲以“王不懂軍事”為由免去王文華黔軍總司令職,以滇將代之。王文華得知這一訊息後,無心戀戰,決心以“清君側”為名回黔清除憲政派勢力,控制貴州政權。11月,王文華藉故赴上海治病,將在川黔軍編組為十團五個混成旅,以第一旅旅長盧燾為代總司令,撤出重慶,陸續回黔。黔軍回貴陽後,發動“民九事變”,殺死耆老會代表、省府顧問郭重光、省長公署秘書長熊范輿、民政廳長何麟書,省長公署秘書丁宜中逃走,劉顯世棄職回鄉,再轉雲南。貴州政權落入王文華五旅手中。
王文華在上海獲悉貴州奪權捷報後,往見孫中山,匯報貴州政局變化情況,孫中山委任王文華為革命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並派王往浙江爭取浙江督軍盧永祥為護法軍事力量。
1921年3月16日, 王文華的部將袁祖銘,收買刺客,在上海一品香飯店將刺殺王文華,時年32歲,葬於杭州。
相關資料
王文華,字電輪,又字果嚴,興義下五屯人。光緒十四年(1888)生,本地之富室,劉顯世其舅父也。蒙學從姚華,長入筆山書院,復考入省公立中學,轉師範,與張忞為忘年交。張忞者科學會之首領也。時張百麟之自治學會勢大,文華每從其游,剪辮髮,趨革命。1907年考入貴州通省公立中學,參加反清秘密活動。宣統間輟學,為國小堂教員,陰入同盟會,屬美國舊金山支盟,而身實居黔也。
辛亥,楊藎誠、張百麟起事,沈瑜慶召劉顯世,文華適在軍中。聞楊藎誠稱都督,乃請命說貴陽。百麟悅,迎顯世,拜以要職,文華亦任管帶。已而省內鬩牆,顯世請滇軍至,文華為先鋒,逐趙德全,奉唐繼堯為都督。繼堯以文華為警察廳長。未幾,繼堯回督雲南,劉顯世主貴州,文華請編練新軍六團,以日、德操法訓練,自領第一團團長。
民國六年(1917),文華入川東,與吳光新戰二十餘日,取重慶,自領靖國黔軍總司令。翌年初,遣袁祖銘攻劉存厚,取成都。祖銘自居功,請命於顯世,自領第二師師長。文華以為跋扈,調祖銘為參議。
孫文屢令出兵,文華乃與黃復生、葉荃東進援鄂,以期會師武漢,北定中原。然四川已亂,卒不能發。時五四運動方興,文華亦通電討賊,且親往貴陽之講武學校演說。學生遂起,攻政府,財政廳長張協陸死,顯世頗失勢。
梁任公欲討袁,令文華兄伯群密語文華,預伏起事。袁總統加文華為陸軍步兵上校,文華不納,力勸顯世起兵。顯世依違間,文華曰:“吾志與民國同命,舅氏不謂然,請以第一團兵變告北京。吾自馳助蔡君,滅家亡身吾獨任之,事成則歸舅氏。”顯世意始決,以文華謂護國第一軍右翼東路司令,率三團黔軍入湘。初戰頗不利,經月始能相持。民五(1916)五月,北洋盧金山、馬繼增潰敗,黔軍並湖南之太半,時論以文華為黔中第一偉人。
文華以練兵為尚務,功業初成,組建黔軍第一師,自任師長,收何應欽、朱紹良、谷正倫、張春浦、王純祖、李毓華於麾下,皆士官生也。黔人側目,呼為新派。時顯世重鄉紳,如郭重光、熊范輿等,皆忌文華。總理段祺瑞召集督軍會議,黔省遣王文華與劉顯治往。芝泉(段祺瑞)素不喜士官生,竟拒文華列席。文華怒而出走,於滬上謁孫文,入中華革命黨。已而孫文(孫中山)赴穗護法,文華返黔以為支援。
民國九年(1920),熊克武排滇黔軍,文華復赴重慶,與川軍戰。時黔軍多歸心文華,唐繼堯頗忌之,欲以韓鳳樓代之,顯世猶疑間,劉顯潛、王華裔、薛尚銘等皆反文華。文華怒集眾曰:“副帥今一傀儡耳,黔事皆歸於郭重光、熊范輿、何麟書之輩,何堪復問!”遂攜朱紹良、袁祖銘赴滬客游,以避時議,令盧燾、谷正倫、孫劍峰、何應欽等回師貴陽,託言清君側,殺郭重光、熊范輿,逐顯世。此之謂民九事變也。
眾推文華為貴州省長,文華避時議,不赴。年終,赴廣州謁孫文,為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赴浙說盧永祥北伐,未果。復聯絡周素園等黔省同志,欲共返貴州執政,故為袁祖銘所忌。民十(1921)三月,祖銘遣何厚光、張克明刺文華於上海一品香,年僅三十三歲。民國十九年(1930),追贈陸軍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