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耀

王振耀

王振耀,男,生於1954年,河南省魯山縣人,1982年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6年畢業於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系,獲法學碩士學位;1999-2000年就讀於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獲行政管理碩士學位;200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 現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院長。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王振耀 王振耀

2001年夏,擔任救災救濟司司長,具體推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建立和“應保盡保”的實現,全國民政系統於2001年底至2002年上半年整體行動,使2200多萬的城市低保對象全部納入了保障制度。

2003年,開始推動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設,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建設,城市醫療救助制度建設等。

2004年,推動組建了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司。

2008年9月,開始負責組建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並擔任司長,提出了要建立與中等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福利制度的理論並正在直接推動中國福利制度特別是養老服務產業的規劃與發展。

2008年,被中國改革開放30年論壇暨評選活動組委會評選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名社會人物”。

歷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非經濟分析室副主任,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司農村處處長、基層政權建設司副司長,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副司長、司長。

中國扶貧基金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

突出貢獻

王振耀 王振耀

在救災救濟司任上,他推動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國家自然災害救助四級回響體系。在公益慈善領域內,首倡並大力推廣“平民慈善”、“以善治促慈善”等理念,廣泛號召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率先提出了“通過五年努力,爭取使我國人民捐款數額接近或達到年人均50元的目標,力爭使我國的慈善年捐款額達到500億元。”這一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階段性目標。2006年10月,在他的大力支持和具體指導下,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正式成立,力圖通過促進信息公開和行業自律,推動中國的慈善事業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王振耀司長推動了慈善公益事業的信息公開,在促進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提高合維繫民眾的公共道德水準方面進行了制度化創新。

出版物

1.王振耀:《邁向法治型選舉的歷史邏輯》,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2003年;

2.王振耀:《村民自治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宗教出版社出版,2000年;

王振耀 王振耀

3.王振耀、白鋼、王仲田:《中國村民自治前沿》,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年代表性學術論文

1.王振耀:《建立與中等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福利制度》,《社會福利》,2009年第2期

2.王振耀:《建立與中等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兒童福利制度——從極端貧困救助增量入手的一種基本行動戰略》,《社會福利》,2008年第11期

3.王振耀:《未來五年我國收入分配政策漸進調整路線圖構想》,《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8年第2期

4.王振耀:《中國政治發展戰略選擇論綱:在穩定狀態下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科學社會主義》,2007年第4期;

5.王振耀、田小紅:《中國自然災害應急救助管理的基本體系》,《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6年第05期

6.王振耀:《走向以農村為本的農村發展戰略》,《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5年第3期

7.王振耀:《構建和諧社會應注重體制建設》,《內部參考》,2005年12月16日

8.王振耀:《努力構築中國特色的社會救助體系》,《中國民政》,2002年第12期

社會評價

王振耀 王振耀

56歲的民政部慈善司司長王振耀近日辭去職務,跳槽到北師大當院長。初聞此訊息,相信人們會有兩種反應:一,會不會是因為仕途上升空間不大,他才選擇辭職;二,官員退休以後做什麼的都有,到大學裡掛名做院長的也不鮮見,王振耀並不是特例。

這是基於國情產生的功利主義論調。我們無從確知他辭職的具體原因,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大部分官員,即使已經到了仕途的天花板,他們在退休前做的最後的事情一定不是瀟灑辭職,而是死死把握,以享受權力帶來的最後榮光。普通的官員尚且如此,遑論國家部委司長這樣級別的高官。很多官員乾一輩子為的可能就是公務員優厚的退休待遇,對於已經做了十幾年司長的王振耀來說,已經到了56歲的坎兒上,最明智的事情似乎應該盡力爭取一個更高的行政級別,以保證退休之後的待遇。但他不僅沒有這么做,反而選擇了辭職,到北師大得到的僅僅是一個二級教授的待遇。

王振耀 王振耀

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看,如果說王振耀是一個迷戀官位熱愛名利的人,那么他的機會成本也太大了。機會成本越大,說明他離開的決心越大,說明他的跳槽是貨真價實。而他即將擔任的院長和人們常見的高官掛名做院長也有本質不同。王振耀即將就任的公益研究院並不是一個學科成熟的院系,而是一個國內新興的學科,需要的不是一個只要守成即可的院長,而是一個具有創業精神的院長。我們常見到有些高官退休之後耐不住寂寞,喜歡到大學裡掛個院長的名,雖說貢獻餘熱的精神可嘉,但往往名不副實:一方面其精力有限,往往只在學期的開始露個面,多數學生只知其盛名,卻從來不見人影;另一方面,學院乃學術之地,某些官員自己的水平一般,當官好和學術好是兩碼事,怎么管理得好一個學院的學術?我們所熟知的王振耀是管理慈善事業的官員,但他另一個身份卻是慈善業的專家學者。他不僅發表過關於慈善的不少論文,更是與慈善業的學者和從業者有著廣泛的接觸,在不少國內慈善論壇中都見到王振耀沒有官架子侃侃而談的身影。以他做慈善工作多年的經驗、在慈善學科方面的研究以及對於慈善工作的熱情,的確是公益研究院院長最適合的人選。

王振耀接受採訪的時候提到國外很多官員離開崗位以後會作出新的人生選擇,他說他的辭職受到屠童事件的觸動,他願意將自己56歲以後的人生投入到中國慈善事業中。我絲毫不懷疑他的真誠。的確,在國外,不要說司長級別的官員,就是總統在卸任以後也會重新開闢新的事業。比如致力於公開演講和人道主義的前美國總統柯林頓,致力於中東問題和國際經濟問題的前英國首相布萊爾。對於他們本人來說,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通過社會活動繼續發揮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作出新的貢獻,這種貢獻已經跟他們當年的手握大權沒有關係。傳統中國的權力路徑恰恰與之相反,上了高位就下不來,下來了也會受到各種猜測。王振耀卻是這種官本位模式下的一個特例,他打破了一些官場慣例,所以,他值得尊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