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義[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王振義[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王振義(1924.11.30-),江蘇省興化人,內科血液學專家,中國血栓與止血專業的開創者之一,被譽為“癌症誘導分化之父”。 1948年(中華民國三十七年)畢業於上海震旦大學醫學院獲博士學位,1992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1年1月獲得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同年12月10日國際小行星中心發布第77507號公報,將第43259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王振義星”。 王振義長期以來從事醫學內科血液學領域的研究及臨床工作,開創了白血病和腫瘤的誘導分化療法,在國際上首創用國產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在60餘年的從醫生涯中,為醫學實踐和理論創新做出了重大貢獻,王振義成功實現了將惡性細胞改造為良性細胞的白血病臨床治療新策略,奠定了誘導分化理論的臨床基礎;確立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的“上海方案”,闡明了其遺傳學基礎與分子機制,樹立了基礎與臨床結合的成功典範;建立了中國血栓與止血的臨床套用研究體系。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王振義 王振義

1924年(民國十三年)11月30日,王振義出生於上海富裕的家庭,小時候家裡住的是一幢三層高的洋房,還有個不小的花園。父親總是教育他們要與人為善,並且特別重視教育,八個子女中,除小女兒受文革影響外,其餘七人均畢業自國內著名大學,成年後均在各自領域裡有所成就,而且個個精通兩門以上外語。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王振義畢業於上海法租界所辦的薩坡賽國小(現盧灣區第一中心國小)。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王振義免試直升進入震旦大學,選擇了醫學專業。“這一方面是因為祖母逝世後,父親希望子女有一人能從醫,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當醫生可以幫很多人。”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王振義從震旦大學醫學院(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因成績優異,留在廣慈醫院(瑞金醫院前身)擔任住院醫師。  

1952年,王振義投入血液病研究中,同年廣慈醫院細分出消化、心血管、內分泌和血液四個專業。王振義開始在著名內科專家鄺安堃的指導下從事血液學研究。  

1953年,王振義在臨床中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病人在平時沒有出血症狀,但在拔牙等小手術後會出血不止。王振義翻閱了大量文獻,了解到血漿中凝血因子的高低值是出血的關鍵,一般實驗室檢驗無法發現,需要用凝血活酶生成試驗。但做該試驗時,需要將矽膠塗在玻璃管壁上。當時國內無此材料,王振義用石蠟代替矽膠,成功地在國內首先確立了這種檢測方法,並做出診斷,解決了這種不明原因出血的診斷和治療問題。同年,王振義報名參加了抗美援朝醫療隊。10月,作為東北軍區內科巡回醫療組主治醫師,王振義來到了黑龍江省勃利縣後方醫院參加會診。在那裡,60餘名志願軍戰士集體出現了咯血、頭痛等症狀,初步被診斷為結核性腦膜炎。  

1954年起,王振義從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國內首先建立血友病A與B以及輕型血友病的診斷方法。

1959年,“大躍進”的浮誇之風也影響了醫院,王振義和團隊提出“3年攻克白血病”。  

1963年,王振義被調至醫學法語班做教師,精通法語的王振義重拾法語課本學習。  

1973年,王振義調回上海瑞金醫院內科,進行血液病的治療和研究,只要不查房、不問診,王振義就查閱國內外的學術文獻,同時主編或參編了多本血液學著作。  

1978年,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成為王振義的研究重點之一。    

1980年起,王振義開始研究癌腫的分化療法。

1982年,開始就指導研究生開展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的研究,以後又開展肝素對血小板和巨核細胞刺激作用的研究。

1997年,應邀與沈志祥合寫了“巨核細胞與血小板在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的變化”一章,這是中國學者第一次被邀在國際刊物上撰寫有關血液學的論文。王振義與李家增、阮長耿,以後又有王鴻利、韓忠朝、宋善俊參加主編的“血栓與止血”1988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及2004年第三版,已成為中國在這領域中的代表性專著。  

1982年,王振義從臨床醫生調任基礎醫學部,複習起基礎的醫學課本。  

1983年,王振義用全反式維甲酸這種藥進行試驗,在顯微鏡下觀察“急性早幼粒細胞”在“全反式維甲酸”的作用下,順利分化成正常細胞。一年後,這種分化誘導效果確認無疑。    

1986年,王振義用獨創的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法救治了首例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同年,24位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得到治療並好轉。    

1994年,王振義和團隊將研究論文投稿國內某家知名學術雜誌,卻被批為“烏合之眾”。對方的答覆是研究單位都是基層醫院,沒有知名醫院,不予發表。王振義說“科技界評獎應該將真理放在第一位,不能只看論文發表在最高雜誌上,在民眾中有影響,而忽略了研究的創新性。    

1996年,王振義主動把代表中國血液學研究最高水平的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的位置交給了陳竺。

1997年,王振義應邀與沈志祥合寫了《巨核細胞與血小板在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的變化》一章,這是中國學者第一次被邀在國際刊物上撰寫有關血液學的論文。王振義參與主編的《血栓與止血》已成為中國在這領域中的代表性專著,並被不斷再版。

2012年3月6日,由於在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原創性成果及開發全新療法,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在美國領取了由全美癌症研究基金會頒發的第七屆聖捷爾吉癌症研究創新成就獎。這是世界在癌症研究方面的最高嘉獎,也是美國以外的科學家首度獲獎。          

主要成就

科學研究

王振義自1954年起,從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國內首先建立血友病A與B以及輕型血友病的診斷方法。1980年起開始研究癌腫的分化療法。1986年在國際上首先創導套用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獲得很高的緩解率,為惡性腫瘤在不損傷正常細胞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誘導分化療法取得效果這一新的理論,提供了成功的範例。從事於血栓與止血的研究.在國內首先建立甲型和乙型血友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方法,並發現輕型血友病。王振義依據誘導分化學說,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治療APL的誘導分化療法,證明採用全反式維甲酸可以將惡性早幼粒白血病細胞誘導分化為良性細胞,在有效緩解治療APL的基礎上,王振義不斷最佳化治療方案,發現聯合套用維甲酸和氧化砷治療APL,可使五年生存率上升至95%,從而使APL成為第一個可治癒的成人白血病,在臨床治療獲得成功的同時,王振義又揭示了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APL是一種針對致癌蛋白分子的“靶向治療”方法。    

20世紀80年代中期,王振義的領導的團隊與中科院藥物研究所合作,從生蒲黃中分離出四種有效成份,確定了它們的化學結構,並闡明了它們在防治食餌性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機制。同一時期,王振義所領導的研究組,在中國首先提純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建立了檢測該因子抗原與功能,以及甲型血友病攜帶者的方法,因而兩次獲衛生部科研乙級獎;研究組還在中國首先提純和檢測抗凝蛋白(蛋白C和S),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第4因子、首先發現和報導蛋白S缺乏症。  

人才培養

重視年輕人的培養,一直是王振義所堅持的,王振義曾先後擔任過內科學基礎、普通內科學、血液學、病理生理學等領域的教學工作,共培養了博士21人,碩士34人。在王振義的學生中,有陳竺、陳賽娟這對著名的“院士夫妻”、“973”最年輕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強。  

論文著作

王院士共發表論文310篇,主編專著五本,參加編寫著作17部。  

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1985年至2007年間,王振義發表論文共136篇,情況如下:  

• 期刊論文

論文題名 作者 年卷期 發表刊物
CD4+ T細胞克隆對自體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特異的腫瘤殺傷作用 王振義,陳賽娟 2007年 2卷 01期 內科理論與實踐
急性白血病細胞遺傳和分子發病機制以及相關靶向治療 王振義 2006年 1卷 01期 內科理論與實踐
多個短串聯重複序列位點在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基因診斷中的套用 王振義 2006年 29卷 03期 中華檢驗醫學雜誌
血管性血友病診斷與分型方法的建立和臨床套用 王振義 2006年 29卷 09期 中華檢驗醫學雜誌
細胞因子信號轉導抑制因子與多發性骨髓瘤 王振義 2006年 15卷 03期 白血病·淋巴瘤
成人急性白血病的治療 王振義 2006年 20卷 02期 中國交通醫學雜誌
遺傳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伴組織因子異常的研究 王振義 2006年 27卷 03期 中華血液學雜誌
凝血因子Ⅺ基因內含子區受位剪下位點突變導致的遺傳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 王振義 2005年 26卷 03期 中華血液學雜誌
抗凝血酶基因C2759T(Leu99Phe)突變導致抗凝血酶缺陷症的分子機制研究 王振義 2005年 26卷 03期 中華血液學雜誌
白血病靶向治療的套用 王振義 2005年 25卷 06期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

• 專業著作

專著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血栓與止血基礎理論與臨床 王振義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
臨床醫學卷·內科學(上、下) 王振義 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
臨床醫學概要(一版) 王振義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1
腫瘤的誘導分化和凋亡療法 王振義,陳竺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生命科學叢書 腫瘤的誘導分化和凋亡療法 王振義,陳竺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年12月
血栓與止血基礎理論與臨床 王振義,阮長耿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
血栓與止血基礎理論與臨床(第二版) 王振義,阮長耿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6年9月
英漢雙解精選英語慣用語詞典 王振義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2
血栓與止血:基礎與臨床 王振義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8
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所獲獎項
  • ▪ 2012-03-06    聖捷爾吉癌症研究創新成就獎獎     (獲獎)    
  • ▪ 2011-01-14    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因攻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獲獎)    
  • ▪ 2003    在美國血液學年會上作大會專題報告,獲得海姆瓦塞曼獎     (獲獎)    
  • ▪ 2000    獲年度最佳被引徵文獎    全反式維甲酸臨床套用論文     (獲獎)    
  • ▪ 1996    獲得求是傑出科學獎     (獲獎)    
  • ▪ 1994    獲得國際腫瘤學界的最高獎—凱特林獎     (獲獎)    
  • ▪ 1994    獲得了何梁何利科技獎     (獲獎)    
  • ▪ 1993    獲得法國榮譽騎士勳章     (獲獎)    
  • ▪ 1990    獲法國“1990年傑出醫生”獎牌     (獲獎)    
榮譽稱號
  • ▪ 2004    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獲獎)    
  • ▪ 2001    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榮譽科學博士學位     (獲獎)    
  • ▪ 1992    被授予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獲獎)    

社會任職

曾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校長,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中華血液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血液學雜誌》副總編,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名譽所長。歷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前廣慈醫院)主任、主治醫師(1948~1960)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病理生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60~1982)、基礎醫學部主任(1982~1984)、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1984~1988)、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1987~1996)。    

人物軼事

1996年,王振義72歲時開始學習使用電腦和上網,從此每天都要在網上查閱醫學文獻三四個小時以上。王振義追憶起當年每周末大老遠到中華醫學館查資料,逐字逐句把有價值的內容抄下來,一天最多能讀四五篇文章,不禁感慨現在的網路實在太方便。王振義說:“為人師表,我不能老拿舊知識去糊弄年輕人。讓他們看到我的學問在不斷上進,他們也會受到激勵,不斷學習。”事實是,每次“開卷考試”最緊張的不是考生王振義,反倒是考官。年輕的醫生們既為有機會能得到王老師真傳而興奮,又為王老師可能會提的各種問題而緊張。  

人物評價

從醫60多年來,您嚴謹治學、救死扶傷,不僅在血液學臨床和研究等領域進行了多項開創性工作,而且以高超的醫術為無數患者帶來了福音,為中國醫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您甘為人梯、德高望重,不僅培養了一大批醫學拔尖人才,而且在為人、為醫、為師、為學等方面是大家學習的楷模,當代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評) 

王振義教授的學術成就充分說明轉化醫學研究在中國大有可為,上海血研所四代人,在王振義先生的旗幟下,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終於將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基本攻克,而且創立了腫瘤細胞誘導分化治療的新模式。六十年來,您全心專注於醫學科學事業,不為繁華所誘,不為利慾所擾,不戚戚於清貧不汲汲於富貴;您在白血病領域創造性地提出不損傷正常細胞情況下的腫瘤細胞誘導分化治療理論,並在國際上首創使用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取得成功,令世界醫學界為之矚目;六十年來,您從醫濟世,救死扶傷,敬業奉獻,以慈愛真誠的大醫胸懷和高超嫻熟的醫術醫治無數患者;六十年來,您教書育人,擎燈引航,嘔心瀝血,為學生們鋪就充滿智慧的成長之路,培養了一大批醫學臨床和科研人才。您是我們的師長,更是在治學、行醫、育人、修身方面的表率,您的科學精神、高超醫術、師德情操和人格風範是我們終生學習的榜樣!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部長陳竺評)    

您作為享譽世界的著名血液學專家,在60餘年的學術生涯中,以科學求實的精神勤奮鑽研、勇於創新,先後在血栓和止血研究、在癌腫的分化療法研究上取得一系列成就。您在國際上首先創導套用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為惡性腫瘤在不損傷正常細胞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誘導分化療法取得效果這一新的理論提供了成功的範例,奠定了誘導分化理論的臨床基礎,形成了白血病臨床治療新策略。您開創了中國血液學臨床診治與科研的新路,奠定了中國血液學科發展的基礎,確立了中國血液學科在國際上的地位,您以卓越的學術成就為國內外矚目,獲得了國際腫瘤學界最高獎—凱特林獎等一系列科技獎勵。您救死扶傷、敬業奉獻,以慈愛真誠的胸懷和高明嫻熟的醫術救治無數患者。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以高尚的人格和淵博的學識培養教育了一大批人才,桃李滿天下。您以醫者之德、學者之智為中國工程科技創新、醫學教育研究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是廣大工程科技人員的楷模,深受廣大人民民眾的崇敬。( 中國工程院院長 周濟 評)  

您是國內血栓和止血專業的開創者之一,所取得的成就蜚聲海內外。您幾十年來專注於治病救人、醫學研究,為中國血液學、腫瘤誘導分化領域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培養了一大批醫學臨床和科研領域的頂尖人才。您始終淡泊名利,敬業奉獻,嚴謹治學,為醫務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作出了表率。我們特別需要像您這樣的大師,培養更多的創新拔尖人才,帶動提升上海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評)  

王振義不僅是一位德高望重、為人所景仰的名醫大家,也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血液學專業人才,王振義同志是全國醫藥衛生戰線的傑出代表,也是廣大醫務人員學習的榜樣和楷模。 (衛生部黨組書記張茅評) 

王振義院士是“我們敬佩的科學家,我們敬重的醫學家,我們敬仰的教育家,我們當之無愧的學習楷模。”王振義院士是轉化醫學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殷一璀評) 

王振義教授是世界轉化醫學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國內血栓與止血專業的開創者之一、傑出的研究型醫學家。他不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醫學專家,還是一位功勳卓著的教育家,是中國醫學和教育領域的治學典範、為師楷模。決定號召全校師生、醫護工作者學習王振義教授敬業仁愛的高尚醫德,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甘為人梯的崇高思想。決定要求廣大師生醫護員工要以王振義教授為榜樣,時刻不忘國家和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努力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一流醫學院,為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為國家民族的偉大復興,為高等教育事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馬德秀評)  

王老是“一位無私無畏、尊重科學的醫生,一位精勤不倦、胸懷寬廣的科學家,一位言傳身教、甘為人梯的老師,一位胸懷壯志、淡泊名利的大師,一位勤於鑽研、學無止境的老人”。(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 陳國強 評)  

像王振義老師這樣的良醫大師,之所以令人推崇、敬畏,正是因為他們以不凡的智慧、毅力和品格,做到了常人沒有做到的事情,王老創建的血研所正是“轉化醫學”的典範,王老本人就是“轉化醫學”的實踐典範。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原院長、終身教授李宏評) 

“王振義老師是我醫學道路上的導師,是我們醫學人生中的楷模,是血研所全體同道的領路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 陳賽娟 評)  

我們要學習王振義全心全意為病患服務的熱情態度,學習他戒除浮躁的研究精神,學習他作出決斷的勇氣和決心,學習他謙和沉靜、淡泊名利的醫者本色。 (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張烜評) 

王振義院士醫德高尚,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的科研成果,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血液學專業人才。 (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 

他永遠勤奮認真,對病人溫和可親,他的學術成果卓著,但在署名、評獎等時,他的一貫作風永遠是將成果歸功於團隊,把合作者特別是年輕人推向前台。 (人民畫報評) 

王振義院士結合自身60多年的從醫經歷和感悟,用質樸無華的語言向家鄉醫務人員講人生、講學問。 ( 新華日報評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