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王慶,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土資源部土地實地調查監測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東南大學伽利略歐亞(中國)教育與套用開發中心主任。
1984 年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測量系,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7 年獲碩士學位; 1992 年至 1995 年在南京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系,從事GNSS、GIS核心理論以及面向行業的套用技術研究,並於 1996 年獲博士學位, 1999 年東南大學自動控制系博士後流動站出站後留校工作。
1.科技部城鎮化與村鎮建設領域“十二五”戰略規劃專家組成員;
2.中國智慧型交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2009.12-2013.05。
研究方向
GNSS理論與算法研究、GNSS軟體接收機相關技術、GIS理論的研究與套用、GNSS/INS組合定位技術研究、GNSS/RS/GIS集成及套用技術 。
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
1.“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重大項目,土地規劃實施監管標準研究(2008BAJ08B15),2008.01-2011.12,已驗收
2.“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GPS/PDA土地調查一體設備研製(2008BAJ11B01),2008.1.1-2010.12.31,已驗收
3.“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新型慣導與全站儀GPS集成地籍調查設備(2008BAJ11B02),2008.1.1-2010.12.31,已驗收
4.“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網路化數字調查技術開發(2008BAJ11B05),2008.1.1-2010.12.31,已驗收
5.“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精準土地”調查技術系統(2006BAB15B01),2007.11.1-2010.12.31,已驗收
6.“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村鎮空間規劃地理信息衛星快速測高與精確定位技術研究(2012BAJ22B01),2012.01-2015.12,在研,課題負責人
7.“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村鎮土地高精度快速調查監測技術開發與示範(2012BAJ23B00),2012.01-2015.12,在研,項目負責人
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CORS系統完備性監測理論與方法研究(41074021),2011.1-2013.12,在研,課題負責人
9.國土資源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土地監管數據空間位置配準技術研究(201011015-2),2010.8-2012.12,在研,課題負責人
10.國土資源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土地巡查車標準研究(200811107),2008.1-2009.6,已驗收
11.國土資源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承接產業轉移新增建設用地動態監管技術研究(201111010-6),2011.1-2013.6,在研,課題負責人
著作論文
1.王慶、潘樹國等主編,現代測量數據處理理論,中國大地出版社,2011 年;
2.王慶、於先文,Precision analysis andalgorithm of free-station positioning considering precision of known points,東南大學學報,2009,39(02):372-376,EI
3.柯福陽、王慶、潘樹國,Network RTK atmosphereerror interpolation estimation model based on mapping function,武漢大學學報,2012,37(1):73-76,EI
4.龔福祥、王慶、張小國,Hybrid GPS /TDOAsteepest decent location algorithm in non- line- of- sight environment,儀器儀表學報,2011,32(07):1500-1506,EI
5.李玲、王慶、張小國、王慧青,An algorithmsupporting fast scheduling and viewing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embeddeddevices,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1,27(3):270-274,EI
6.王勝利、王慶、潘樹國,Newcycle-slip detection and repair method for CORS network,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11,19(5):590-593,EI
7.龔福祥、王慶、張小國,Hybrid GPS/TDOA locationalgorithm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11,19(02):209-213,EI
8.朱柱、王慶、張小國,Anew approach forrestoring impulse noise corrupted images,Proceedings of the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Computing and Global Informatization,BCGIn 2011,2011,333-335,EI
9.朱柱、王慶,An improved filteringalgorithm based on gray correlation degree ,Proceedings - 2010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ICCIS 2010,2010,598-600,EI
10.毋東、王慶、王慧青、王志傑,A WebGIS system on thebase of spatial data processing system for land application Proceedings of SPIE-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2010,7651卷,EI
11.柯福陽、王慶、潘樹國、袁本銀,Model of GNSS networkRTK algorithm and test analysis,東南大學學報,2009,39(4):763-768,EI
12.柯福陽、王慶、潘樹國、趙毅、彭輝,Key algorithm andtechnique of VRS network RTK and precision analysis,Yuhang Xue bao/Journal of Astronautics,2009,30(3):1287-1292,EI
13.何軍、王慶,Enhanced hyper spectralimagery representation via diffusion geometric coordinates,Journalof Southeast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2009,25(3):351-355,EI
14.何軍、張磊、王慶,Using DiffusionGeometric Coordinates for Hyper spectral Imagery Representation,IEEEGEOSCIENCE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2009,6(4):767-771,SCI/EI
先後承擔國家、省部級及其他橫向項目二十餘項,在國核心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其中EI收錄28篇,出版學術專著3部,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9項,申請專利45項,授權3項。王慶教授是科技部城鎮化領域科技計畫核心專家組成員,中國智慧型交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十一五”期間,承擔“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5項,其中重大項目1項,參與“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3項,承擔國土資源部公益性行業基金課題2項,承擔國土資源部科技專項及其他廳、局級項目5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兩項成果“土地巡查車系統”、“衛星導航地面網路增強與綜合套用系統”入選“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 。土地利用調查技術裝備、地籍調查技術裝備也已經在全國13個省市的土地調查業務中得到推廣和套用,督察巡查技術裝備已經武裝了全國九大督察局,在例行督察、執法監測等業務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進入“十二五”後,王慶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負責“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村鎮土地高精度快速調查監測技術開發與示範”的組織實施,同時還承擔了教育部的兩個“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先後主編出版專著3本,在相關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論文80多篇,獲教育部科學技術一等獎一項,國土資源部等部級二等獎三項。組建的“國土資源精準調查與動態監測技術”創新團隊已入選國家特殊人才支持計畫(創新團隊)。
2013年入選第一批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發布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畫(又稱“萬人計畫”)。
獲獎記錄
1.教育部科學技術一等獎,土地調查與執法設備研製及系統套用,2010年1月。
2.教育部科學技術一等獎,智慧型運輸系統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2006年1月。
3.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一等獎,重大行業3S套用示範——國土資源,2006年1月。
4.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二等獎,土地巡查車系統開發,2010年12月。
5.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二等獎,自主CORS系統開發及在土地調查監測中的套用,2012年10月。
6.江蘇省測繪科技進步一等獎,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網路差分定位技術及套用,2011年7月。
7.測繪科技進步三等獎,村鎮規劃基礎信息獲取關鍵技術,2011年11月。
發展規劃
充分發揮高校優勢,助推產學研創新戰略聯盟的形成,解決國土調查監測中的重大科學問題,形成土地調查監測基礎理論體系、攻克關鍵技術、研發系列標準化監測裝備,形成技術標準。同時,開展國土調查監測新技術、新模式的套用,形成國土調查監測高科技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