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57年6月生於新疆烏魯木齊市。1978年至1982年,在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學習,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2年至1985年,在中央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攻讀民族學專業新疆民族研究方向碩士學位研究生,獲法學碩士學位。1991年至1995年,在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在職攻讀民族學(文化人類學)專業中國民族學史研究方向博士學位研究生,獲法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中國民族問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民族學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先後受聘擔任國家民委《國務院清真食品管理條例》起草工作領導小組顧問、中國民族博物館特聘專家,先後任中國都市人類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民族學會理事、副秘書長、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副主任、國際語言文化學院院長,兼任廈門大學、寧夏大學、蘭州大學、新疆師範大學、中央財政金融大學等校榮譽或客座教授、研究員。多次出國進行學術交流和訪問,任哈佛-燕京訪問學者、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訪問教授、法國里昂第三大學高級訪問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訪問學人、美國中歐亞研究學會會員。
主講課程
為博士、碩士研究生、本科生講授文化人類學概論、人類學研究方法、藝術人類學、心理人類學、中國人類學史、中國社會學史、哈薩克族歷史等課程。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化人類學理論與方法、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史、藝術人類學、新疆民族歷史與文化等。
主要貢獻
先後主持“中國民族學史”、“中國本土條件下的人類學方法論研究”兩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均已結題,前一項目為第二主持人),主持多項省部級研究課題和橫向課題。已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一些在國內外學術界有較大影響。主要代表作有《中國民族學史》(上、下卷,其中下卷合著,雲南教育出版社,1997、1998年)、《中國跨界民族》(合著,民族出版社,1994年)等,編譯《20世紀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方法與方法論》(民族出版社,2004年)、《人類學歷史與理論》(第一譯者,華夏出版社,2006年)等。
研究課題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民族學史”,主持人之一,1996-1998美國的中國人類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獨立承擔者,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2000-2003中國跨界民族與邊疆穩定、國家安全問題研究,國家民委,主持人,2001-2003文化人類學課程建設與多媒體課件製作,北京市教委教改課題,主持人,2003-2004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本土條件下的人類學方法論研究”,主持人,2002-2007,項目成果《人類學研究方法》,結項鑑定“優秀”周邊國家民族主義思潮研究,國家民委,主持人之一,2005-2006巴里坤哈薩克族風俗習慣,國家民委,承擔者,2006-2007哈薩克族社會歷史調查,國家民委,承擔者,2006-2007中國人口較少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問題研究,國家民委,2006-2007文化人類學概論,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項,主持人,2007-2009中國民族學人類學百年紀事,國家民委,主持人,2007-2008中國西北邊疆與周邊國家發展現狀及邊境政策比較研究,國家民委,項目主持人,2008清代哈薩克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疆通史》基礎工程項目,項目主持人,2008-2010塔吉克飲水節和播種節,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中國節日誌》子項目,擔當主持人,2008-2010
代表性成果
專著《新疆史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中國民族學史》(上、下卷,其中下卷合著,雲南教育出版社,1997、1998年) 合著《中國人口較少民族文化發展與保護調研報告》(合著,第一作者,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2008年5月)《中國跨界民族》(民族出版社,1994年) 譯著《西方人類學新教材譯叢》(第一主編,華夏出版社,2008)《藝術人類學譯叢》(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人類學歷史與理論》(第一譯者,華夏出版社,2006年) 主編的著作《學科重建以來的中國人類學》(第一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20世紀中國民族學人類學經典著作叢書》(副主編,民族出版社,2004起)《20世紀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方法與方法論》(民族出版社,2004年) 參編的著作《民族學理論與方法》(宋蜀華、白振聲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民族學通論》(修訂版,林耀華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中國名著大辭典》(副主編),黃山書社,1994《中華文化名人錄》(常務編委),中國青年出版社,1994《資治通鑑大辭典》(編委,並獨立完成民族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長城百科全書·民族卷》(分科副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民族學與現代化》(編委),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4《新疆現代政治社會史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新疆縱橫》,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1
獲獎記錄
是國家民委系統首批唯一的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曾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寶鋼優秀教師獎、北京市(青年)學科帶頭人等獎勵和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