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楨將軍
王廷楨(1876-1940)楨威上將軍,直隸,天津大沽人,日本士官學校第一期中國畢業生。歷任清朝禁衛軍協統,民國天津鎮守使,江寧(南京)鎮守使,陸軍第十六師師長,察哈爾都統,大總統高級軍事顧問等職。
王廷楨將軍一生(本文以下簡稱將軍),經歷了清朝滅亡,軍閥混戰,日寇侵華等國家大事件,值亂世之中,將軍在幾件事情中所表現出的無私愛國精神。很值得後人尊重和紀念。
1, 清末民初,中國社會動盪不堪,擁兵的將領無不以各種手段和機會想方設法擴大自己的勢力,袁世凱計畫稱帝之初,受到了馮國璋的牴觸,袁特派密使蔣雁行到江寧要將軍取馮而代之,以將軍當時掌握中國最精銳的部隊(清朝禁衛軍,後改編為陸軍第十六師)而言是可行的,但是,將軍以國家和民族大義出發,不謀私利,婉言謝絕了來使,後來,事實也證明了袁世凱的判斷,最終導致袁稱帝失敗,負氣而亡的幾個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馮國璋領頭的六將軍通電。將軍雖然失去了進入國家最高權力的機會,但是為了阻止國家倒退也盡了個人的力量。將軍後來曾對家人說:袁世凱稱帝,是倒退,縱觀世界各國都在發奮圖強時,倒退只能給國家和民族帶來大災難,所以既使得罪袁,也不後悔。
2, 將軍手握重兵,又長期兼任地方最高行政長官,但厭惡戰事,除非不得已,輕易不參加戰鬥,將軍認為,戰爭對民眾的傷害是最大的,尤其是內戰,大都是權貴們為了爭權奪利而打的,民眾除了受難,得不到任何好處,所以,對於軍閥之間的混戰,將軍能躲則躲,但1920年徐樹錚調中國駐蒙西北邊防軍回國參加內戰時,將軍忍無可忍,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不得已,將軍在居庸關擊敗了徐樹錚的主力段芝貴部,將軍認為軍人以守土為最高職責,尤其邊防軍決不可以不顧國家最根本的利益而放棄邊境去參加內戰。
3, 1921年直皖戰爭結束後,奉系張作霖,乘機染指察哈爾,直系曹錕和吳佩孚也想利用奉系排擠將軍,矛盾即將爆發之際,很多人包括同寮及部下都在聳慂將軍像其他軍閥那樣宣布獨立自治,以將軍當時手握精銳重兵,若以張北為根據地,在綏遠都統蔡成勛(將軍的盟兄弟)的支持下,完全可以長期周旋。將軍經過再三考慮後,做出了超出人們想像的決定,將軍認為:首先,戰事一開,民眾遭殃。另外,外蒙正在分裂(1921年3月外蒙成立了分裂的臨時政府),若察哈爾再獨立,勢必造成內蒙局勢也隨之動盪,後果不堪構想,將軍最終決定:放棄權力,解甲歸田,將軍以犧牲個人的利益,使張家口人民避免了一場戰火災難。穩定了北疆及內蒙局勢,將軍的行為在當時的軍閥混戰中尤為罕見,將軍的品格可歌可頌,愛國軍人當之無愧。將軍歸隱天津後,對軍閥政治深惡痛絕,捐款教育(被聘為南開大學校董),研究碑文,儘量遠離人們的視線,逐漸淡出了政壇,並用各種手段去消除自己的歷史印跡,使後人對其知之甚少。
4,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王留日時同學)三次往訪,想請將軍出面掌管偽華北政權,均被將軍嚴詞拒絕。1937年天津淪陷後,日人遠山猛雄(溥儀的老師與將軍很有交情)曾勸王為日本人效力。裕仁天皇的叔叔訪華期間,也曾專門約見將軍。同時將軍舊部多人,也多次遊說將軍出山為日本人服務,為了躲避這些糾纏,將軍以治療皮膚病為由,住進了法租界馬大夫醫院(今口腔醫院址),不久全家又躲到了英租界蔡成勛家。日本人惱羞成怒,強行查封和霸占了將軍在日租界的寓所及其他房產。將軍一生財產損失慘重,即使這樣,將軍也不為所動,表現出了國難當頭中國軍人的民族氣節。1940年春將軍赴宴之中終遭日特下毒暗害,回家途中即感不適,遂住院醫治無效,於1940年3月6日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