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庭棟(1923~2010)山西平定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擔任邢台縣委宣傳部長、書記等職。歷任中共邢西、武安、博愛、沁陽縣委書記。建國後,歷任中共新鄉地委秘書長,平原省委辦公廳主任,河南省委代秘書長,新鄉地委第二書記,山西省委副書記、書記,山西省第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山西省第七屆人大常委會主任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間曾受到衝擊。是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個人履歷
王庭棟同志1923年6月出生於山西省平定縣城東門街。1937年12月參加革命工作。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平定縣路西抗日政府教育科、路西縣委機關事務員、秘書,冀西特委(地委)秘書,邢西縣委宣傳部長;
1940年後任邢西縣委宣傳部部長。
1943年12月後分別擔任邢西、武安、博愛、沁陽縣委書記,八路軍獨立營、獨立團政委,新鄉地委委員;
1949年11月後任新鄉地委委員、秘書長,平原省委政研室副主任、辦公廳主任,河南省委候補委員、委員、副秘書長、代理秘書長。
1958年8月被錯誤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並下放勞動;
1961年12月平反後任河南省委農工部副部長;
1962年5月後任新鄉地委第二書記、河南省委委員;
1967年“文革”中受衝擊、被關押;
1968年1月任河南省革委會常委;
1970年4月後任山西省革委會副主任,省委常委,省委副書記;
1977年3月任山西省委書記、省革委會副主任;
1983年3月任山西省委常委、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
1985年5月任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農村工委主任;
1988年1月任山西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1995年12月離職休養。
王庭棟是中共十一大、十四大代表;第七屆、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農經學會第三、四、五屆副理事長,第六、七、八屆顧問。
人物生平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中共山西省委書記(當時設省委第一書記)、山西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王庭棟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0年12月21日9時50分逝世,享年88歲。
2010年12月26日,王庭棟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太原市永安殯儀館舉行。
王庭棟同志逝世後,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李克強、王岐山、李源潮、薄熙來、令計畫,及原黨和國家領導人李鵬、喬石、朱鎔基、李嵐清、田紀雲、李德生、任建新以不同形式表示深切哀悼,並對其家屬表示親切慰問。中央、國家有關部委、有關省區市以不同方式對王庭棟同志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和慰問。
2010年12月26日上午,永安殯儀館永安廳莊嚴肅穆、哀樂低回,弔唁廳懸掛著橫幅“沉痛悼念王庭棟同志”和輓聯“功著晉豫音容逝,名垂青史德澤存”。正中懸掛著王庭棟同志的遺像,王庭棟同志的遺體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身上覆蓋著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
上午9時,告別儀式開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袁純清,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君,省委副書記、省紀委書記金道銘緩步走到王庭棟同志遺像前肅立默哀,向王庭棟同志遺體三鞠躬,做最後送別,並與其親屬一一握手表示慰問。省政協主席薛延忠通過其他形式表示哀悼並向親屬表示慰問。
參加遺體告別儀式的還有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省軍區的負責同志和部分原省領導、省直單位、市縣黨政機關、駐晉部隊和王庭棟同志生前好友、家鄉代表,生前工作過地方的幹部民眾代表也前往送別。
抗日戰爭爆發之際,王庭棟同志在平定初級中學讀書,受抗日救亡思想的影響,於1937年初加入犧盟會,參加宣傳、募捐、遊行等抗日活動。縣城淪陷之後,主動找到平西抗日縣政府參加革命。
在縣政府、犧盟工作團、縣委工作期間,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理論書籍,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擔任縣委宣傳部長、縣委書記、地委委員期間,深入宣傳黨的政策,開辦訓練班,發展黨員,充分調動廣大農民民眾的革命積極性,為建立和保衛根據地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獨立營、獨立團政委,大力發展地方武裝,帶領基幹民兵積極參加“百團大戰”。解放戰爭時期,他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積極開展保家鄉、度災荒,減租清債、反惡霸運動,得到廣大農民民眾的擁護。他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堅持鬥爭,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積極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王庭棟同志在擔任新鄉地委委員兼秘書長,平原省委政研室副主任、辦公廳主任,河南省委副秘書長期間,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充分發揮參謀助手作用,起草、閱批了大量的檔案、電報等材料和來信來訪,切實加強機關幹部作風建設,形成了講政治、鑽業務的良好風氣。在搶先公社化、大刮浮誇風中,他堅持真理、敢講真話,被錯誤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和反黨集團成員,下放生產隊勞動。平反後擔任河南省委農工部副部長、新鄉地委第二書記期間,他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糾正不利於鞏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錯誤觀點和做法,狠抓生產隊勞動管理、技術管理和財務管理,狠抓高產穩產農田基本建設和集體多種經營基本建設,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有效克服了連續自然災害造成的困難局面,受到省委的好評。
調回山西工作後,王庭棟同志認真貫徹執行中央關於解決山西問題的指示,在黨的領導下作了大量的民眾工作和幹部思想工作,在較短時間內解放了大批幹部,促進軍民團結,社會生產、生活秩序逐步穩定,有力促進了工農業生產。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王庭棟同志堅決擁護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全面落實黨的政策,平反冤假錯案、複查糾正了大量的歷史遺留問題。關心支持知識分子和科技人員,大力培養選拔優秀幹部,為穩定山西形勢、調動廣大幹部民眾積極性、推進各項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經過深入研究和思考,親自撰寫了不少有理論高度、有實踐指導意義的調研報告。大力支持農村改革的先進典型,加強基層政權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努力解決人畜飲水問題,紮實推進“三北”防護林建設,全力扶持發展鄉鎮企業,組織開展扶貧開發,加大科技興農力度,為建立富有山西特色的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新格局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擔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主任期間,王庭棟同志堅持人大工作為穩定大局服務,服從和服務經濟建設中心,不斷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確行使立法權、決定權、監督權和任免權,主持審議了《關於建設萬家寨引黃工程的決議》《山西省國防教育條例》等有深遠影響的地方性條例,有力促進了我省的民主法制建設。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監督作用,閉會期間組織代表對“一府兩院”工作進行評議,直言批評、推動工作、肯定成績、理解困難,產生了良好效果。組織創辦《人民代表報》,成為人大工作的宣傳陣地和學習交流陣地,加強了地方人大之間的橫向聯繫,得到全國人大的充分肯定。
退出領導崗位後,他老而彌堅,壯心不已,堅持學習,關心黨的事業和國家建設,關注全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極參加中國農經學會、省農業合作化史編輯委員會等社會活動和力所能及的工作,受到中央有關部門和省委的肯定。今年在北京住院期間,仍然十分關心山西的轉型跨越發展,積極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
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年代,王庭棟同志始終堅信馬列主義,堅信黨的領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黨中央保持一致,積極獻身共產主義事業,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和民族復興不懈奮鬥。他具有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和豐富的領導經驗,求真務實,作風深入,平易近人,全省各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處處以民眾利益為重,事事為基層百姓著想,廉潔奉公,勤政為民,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他教育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不搞特殊,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贏得了廣大幹部民眾的擁護和愛戴。
王庭棟同志的一生,是忠誠革命事業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是為共產主義事業鞠躬盡瘁的一生。他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堅持原則、實事求是、榮辱不驚、恪盡職守、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的堅強黨性和優良作風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他的革命精神和高風亮節永存!
英魂歸處
王庭棟於2010年12月21日9時50分逝世,享年88歲。其骨灰葬於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天龍山仙居園明澤苑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