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巨豐

王巨豐,男,教授,博士生導師,1956年11月30日出生於浙江省衢州市。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博士畢業。現任廣西大學首席教授。主修高電壓技術與現代防雷技術。

基本信息

成就

概述

長期從事防雷接地技術、二次設備防雷技術、線路防雷技術、配電變壓器防雷技術、雷電參數測量技術、高土壤電阻率地區地網降阻技術。承擔大量的防雷工程。其中廣西電視台防雷工程、南寧海關百龍尾雷達站防雷工程、電力公司變電站地網降阻工程獲得廣西科技二等獎及海關總署科技一等獎。目前承擔了廣西電力公司、廣西科技廳、南方電網、桂東電力等單位的12項科研課題與工程課題。

研究背景

廣西是多雷強雷地區,每年由雷擊造成近億元的損失。為了減少雷擊損失,王巨豐在進行防雷方面的研究同時,將最新研究成果套用到廣西雷害的防護中去。為了掌握雷害的第一手資料,王巨豐爬遍了廣西許多高山,承擔了大量的防雷工程。對雷擊的“重災區”實施進行雷害防護。涉及的領域包括:廣播電視高山差轉台、微波通訊高山基站、海關反走私雷達與電台、電力變電站、大型電廠、辦公大樓微機系統等。由於這些基站處於風化石高山上,雷擊機率高,雷擊強度大,基站地網電阻無法降到規程要求的數值,地網電阻居高不下,因而導致雷擊事故頻繁發生。用戶每年投入巨資進行防雷改造但收效甚微。為了解決防雷難題,王巨豐把防雷“等電位”技術套用到雷害高發的基站,在已經完成的幾十個防雷工程中,從未發生雷擊事故。受到飽受雷害之苦單位民眾的高度讚揚。民眾稱王巨豐為“防雷頂級專家”。獲得雷害重災區廣西廣播電視局科技二等獎。為了提高雷害防護水平,掌握雷擊事故的規律,王巨豐還進行了雷電參數測量的研究工作。研製出雷電流最大陡度測量裝置並獲得專利。該裝置在電力輸電線路安裝了幾千套,採集了大量的雷電參數,為累計事故的機理分析、防雷改造,防雷設計提供了可靠依據。深受廣大用戶的好評。該裝置的最大用途是能夠準確地記錄下雷電流的最大陡度與雷電流幅值,這對雷擊事故原因的查找是極其重要的原始數據,現在國內許多用戶都提出購買該裝置。該裝置的普及使用,將改變目前防雷工作由被動變為主動的局面。

研究項目

1、廣西電視台發射設備防雷工程:2000-2003。地點:南寧市。
2、廣西微波局20個基站防雷工程:2001-2004。地點;上林縣、黎塘、馬山、玉林、武鳴、梧州、臨桂、河池。
3、廣西廣播電視高山台防雷工程。1999-2003。地點:欽州、田東、百色、柳州、大明山、永福、防城。
4、海關係統3個防雷工程。2002-2005。地點:柳州海關大樓、防城羅華頂電台、防城百龍尾雷達站。
5、電力系統防雷接地。2003-2004。地點:賀州靈峰變、賀州城東變。
6、廣西村村通防雷項目,2001-2003。地點:浦北、河浦。
7、雷電流測量項目2002-2005。六條110kV輸電線路雷電流幅值、雷電流最大陡度的測量。地點;桂林供電局

研究興趣

1、高土壤地區變電站地網降阻技術。採用廣西大學獨自開發的灌注式地網滲透電極、納米級防腐蝕低電位高滲透物理導電液及利用導電粉攪拌地網溝原 土綜合降阻技術。降阻係數小於0.2。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二次防雷。採用能大幅度降低避雷器殘壓的中合變壓器技術使避雷器殘壓降低85%。解決了避雷器殘壓高於二次設備耐壓低的矛盾。為二次設備防雷提供了先進的防雷手段。
3、等電位技術。主要針對解決地網電阻偏高時二次設備的反擊問題。
4、磁帶測量雷電流最大陡度於幅值。用於線路雷擊事故的機理分析,繞擊於反擊的簡別及雷擊故障的快速定位問題。
5、線路防雷問題。採用桿塔電位限制器的方法達到降低由於雷電最大陡度引起的桿塔本體電位差高於地網電位差的桿塔電位降低問題,避免反擊的發生。
6、配電變壓器的防雷。採用高壓扼流電抗器的方法大幅度降低雷電波的最大陡度,減小便於器的縱絕緣的過電壓及右避雷器引發的截波過電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