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該村地域遼闊,交通不便、經濟落後、自然條件惡劣。屬典型的邊遠貧困地區。
全村8個村民小組分14個自然寨居住,居民分散遼闊,距鄉政府最遠的1組王家棚,2組紙棚,3組耳洞波,4組向家界,5組板丁佬到鄉政府都在 15公里之外,且全部是山路,海拔高度都在900米以上,走遍全村需要一整天。“對面可說話,過去要半天”就是對該村地理環境的真實寫照。
全村8個村民小組全部未進行低壓農網改造,進農戶的低壓線全部是單鋁絲線,全村只有兩台變壓器,入戶線路長,桿子全部是十多年前的木桿,大部分已腐爛不堪,安全隱患大,農戶用電極不正常。
7個村民小組未解決人畜飲水問題,由於村民大部分生活在山頂上和半山腰,水源緊缺,村民常年只能飲用山溝里的污水。1980以來。村民因身體不健康原因,沒有一個人因體檢合格參軍。
5個村民小組未通公路,已通公路的3個組因公路線路長(長約18.5公里),水沖沙壓毀壞嚴重,加之只在河裡打水泥板,沒有橋,全年大部分時間不能行車。村民常年過著肩挑背負,遠離現代文明的生活。
支柱產業
該村37000餘畝的森林資源,只具備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無經濟效益,老百姓手棒省級自然保護區的“金飯碗”討飯吃。
2006年全村種植烤菸140畝,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和增加產業投入,可望成為烤菸專業村,做大做強烤菸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