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記載
《漢晉春秋》載:荊將王威曾向劉琮獻計道:“曹操得知將軍(指劉琮)既降,劉備已走,必然解弛無備,輕行單進;若給我數千奇兵,於險地加以邀擊,必可擒曹操。擒曹操即能威震天下,坐而虎步,中夏之地雖廣,可傳檄而定,這不只是收一勝之功以保守今日而已。今此難遇之機,實不可失。”可惜劉琮不納其言。曹操表劉琮為青州刺史,使遠離故鄉,時只有王威追隨。曹操復遣于禁追殺劉琮等人,王威亦於亂軍中殉主。
三國演義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次日,人報九郡四十二州官員,俱已到齊。蔡瑁預請蒯越計議曰:“劉備世之梟雄,久留於此,後必為害,可就今日除之。”越曰:“恐失士民之望。”瑁曰:“吾已密領劉荊州言語在此。”越曰:“既如此,可預作準備。”瑁曰:“東門峴山大路,已使吾弟蔡和引軍守把;南門外已使蔡中守把;北門外已使蔡勛守把。止有西門不必守把:前有檀溪阻隔,雖有數萬之眾,不易過也。”越曰:“吾見趙雲行坐不離玄德,恐難下手。”瑁曰:“吾伏五百軍在城內準備。”越曰:“可使文聘、王威二人另設一席於外廳,以待武將。先請住趙雲,然後可行事。”瑁從其言 。
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
卻說蔡瑁、張允歸見劉琮,具言:“曹操許保奏將軍永鎮荊襄。”琮大喜!次日,與母蔡夫人齎捧印緩兵符,親自渡江拜迎曹操。操撫慰畢,即引隨征軍將,進屯襄陽城外。蔡瑁、張允令襄陽百姓焚香拜接。曹操俱用好言撫諭。入城至府中坐定,即召蒯越近前,撫慰曰:“吾不喜得荊州,喜得異度也。”遂封蒯越為江陵太守、樊城侯;傅巽、王粲等皆為關內侯;而以劉琮為青州刺史,便教起程。琮聞命大驚,辭曰:“琮不願為官,願守父母鄉土。”操曰:“青州近帝都,教你隨朝為官,免在荊襄被人圖害。”琮再三推辭,曹操不準。琮只得與母蔡夫人同赴青州。只有故將王威相隨,其餘官員俱送至江口而回。操喚于禁囑咐曰:“你可引輕騎追劉琮母子殺子,以絕後患。”于禁得令,領眾趕上,大喝曰:“我奉丞相令,教來殺汝母子!可早納下首級!”蔡夫人抱劉琮而大哭。于禁喝令軍士下手。王威忿怒,奮力相鬥,竟被眾軍所殺。軍士殺死劉琮及蔡夫人,于禁回報曹操,操重賞于禁。
演義形象
在《三國演義》中,王威是荊州一名形象相當正面的將領。初次登場於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中,當時荊州劉表設宴款待本州官員,因病不能親自主持,於是請屯兵新野的劉備代為主宴。部將蔡瑁便欲乘此機會刺殺劉備,但劉備部將趙雲隨侍在劉備身邊,令蔡瑁難以下手;謀士蒯越便建議使文聘、王威另外設宴款待武將,引開趙雲。在此節中,王威雖然只是負責奉命行事,但從中可知王威與文聘二人,皆是荊州將領的代表人物。
劉表死後,次子劉琮繼位。其時曹操大軍侵略荊州,劉琮在眾臣的慫恿下決定舉州降曹。曹操收到劉琮降書後,舉兵南下,到樊城時,召劉琮相見。王威便向劉琮獻計,要趁曹操鬆懈無備時,在險要處襲擊曹操,若能把曹操擒住便可以威震天下,以圖霸業。可惜劉琮將此計告訴蔡瑁後,蔡瑁大力反對,更叱責王威妄言。王威大怒,罵蔡瑁為賣國之徒。可見王威忠心耿耿,義不畏死。
劉琮正式降曹後,曹操並沒有兌現先前許下讓劉琮留在荊州的承諾,反而封其為青州刺史,令他遠離祖宗之地。劉琮深感懊悔,然而亦無可奈何,唯有與母親蔡氏同赴青州。當時荊州的故臣宿將都紛紛投奔曹操勢力,以求富貴,只有王威一人跟隨劉琮而行。曹操在遣走劉琮後,更命于禁帶兵追殺劉琮以絕後患。于禁隨即追上劉琮行駕,領兵圍剿,王威奮死抵抗,可惜寡不敵眾,最終為敵軍所殺。王威可說是荊州將領中,唯一一個死節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