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東

王如東,幼名福海,參加革命後更名如東。男,漢族,中寧縣寧安鎮窪路村人,民國12年(1923年)生。1977年,王如東任武威地委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1983年當選甘肅省顧問委員會委員,1985年任顧問委員會秘書長。王如東曾擔任過《甘南日報》的總編輯,發表過文章,撰寫過社論,還寫過劇本和電視劇腳本。書法也有相當造詣,並且喜愛文物收藏。所藏古字畫、古硯、古銅鏡、藏掛毯等共90餘件,經專家鑑定無一贗品。1994年11月王如東臨終時,遺囑將這些藏品捐贈給甘肅書畫院。

王如東,幼名福海,參加革命後更名如東。男,漢族,中寧縣寧安鎮窪路村人,民國12年(1923年)生。幼時家貧,衣食不給。10歲時給殷姓地主家裡放牛,只管吃飯,不付工錢。一天,地主婆給家裡長工發後晌,別的長工都是白面饃,認為他是個孩子,就給了個黑的。娃娃嘴饞,王如東心裡老大不快,沒吃。到了河灘,把黑饃插在牛角尖上,自己就和小夥伴玩耍。牛吃飽了草,自己往家裡跑,穿街過巷,殷家的劣質食品在左鄰右舍面前曝了光。地主婆丟了面子,憤怒異常,大罵:“天煞的,乾出這等事來,晚上回來,老娘再和他算賬!”一個好心的長工怕他晚上回來吃虧,偷偷地給他送了信,嚇得他不敢回來,從此離開殷家。不久,一位堂姑父又傷天害理,瞞過他的父母,以幾塊銀元的代價,把他拐賣給同心縣下馬關一戶地主家裡,仍然是給人家放牛放羊。 1936年秋,長征中的紅二方面軍在同心城和紅一方面軍會師後,向陝北開進。路經下馬關時,地主一家捲起細軟逃跑了,拋下了王如東和他放牧的牛羊。紅軍進了地主家的深宅大院,空空如也,只有一個小長工和他放牧的牛羊。紅軍戰士和他聊天,知道了他是苦出身,苦大仇深,就動員他參加革命。王如東自打出生,就沒有吃過一頓好飯,沒有穿過一件好衣,他心裡恨透了地主老財,現在聽說紅軍是為窮人服務的軍隊,像黑夜裡看到了太陽,他滿心歡喜,就改名如東,向連長報名參軍,並且給紅軍送了一份厚禮——自己放牧的一群地主家裡的牛羊。集參軍和立功於一體,從此王如東的人生軌跡發生了180度大轉變。那時他13歲,長征還沒有結束,抗戰還沒有開始,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也是以後的事情,所以他一入伍,大家就戲稱他是小戰士、老紅軍。
入伍後,王如東立場堅定,工作努力,戰鬥勇敢,1937年入了團,不久又入了黨。1939年,部隊保送他到陝甘寧邊區黨校學習,使他政治覺悟和文化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歸隊後被提升為班長、排長、連長。後來轉業地方工作,先後任豫旺縣、鎮原縣兒童團書記、縣委宣傳部長和隴東軍分區解放大隊、甘肅省警備三團副政委、政委。1950年任甘肅省正寧縣縣長,後調省委統戰部民族處處長。
1952年,王如東隨中共中央西北局訪問團赴甘南地區檢查工作後,被留在甘南,參加成立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籌備工作,任工委常委。1954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成立,他任常務副州長兼黨組書記(州長黃正清是民主人士)。1958年春,正當甘南地區農業蓬勃發展之際,極少數反動分子勾結美蔣特務,在夏河、卓尼、碌曲、瑪曲4縣局部地區發動了反革命武裝叛亂。他們堅持反革命立場,反對共產黨的領導,反對社會主義制度,欺騙威脅部分民眾破壞公路,砍斷電桿,趕走工作組,圍攻部分區鄉人民政府。中共甘南州委和州人委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堅定地依靠各族基本民眾,團結擁護社會主義的進步力量,在部分民族中上層人士的密切配合下,以政治鬥爭為主,協調配合解放軍和民兵給予必要的軍事打擊,堅決彈壓少數頑固不化的反革命分子,在短期內很快平息了反革命叛亂,王如東在其中表現突出。平叛以後,王如東以少數民族參觀團團長的身份帶領到北京上海等地參觀,讓他們對祖國的繁榮建設有更深刻的了解。就是這一次,周恩來總理分別接見了他和他帶領的隊員,專門和王如東會見深談,併合影留念。其實這張珍貴的照片,王如東生前從來沒有在家裡懸掛過,只是有老朋友來做客提起這件事,要求他拿出照片時,他才拿出來給大家看。
1977年,王如東任武威地委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當時鎳都金昌的金川公司生產下滑,鎳產量不能滿足國家建設的需要,組織上派王如東前去整頓,金昌市成立後,改任金昌市委書記。1983年當選甘肅省顧問委員會委員,1985年任顧問委員會秘書長。
王如東雖然小時候沒有讀過書,但他聰明好學,記憶超群,憑著工作中的揣摹鍛鍊,具備了極高的文化素養,擔任過《甘南日報》的總編輯,發表過文章,撰寫過社論,還寫過劇本和電視劇腳本。書法也有相當造詣,並且喜愛文物收藏。所藏古字畫、古硯、古銅鏡、藏掛毯等共90餘件,經專家鑑定無一贗品。1994年11月王如東臨終時,遺囑將這些藏品捐贈給甘肅書畫院。1994年11月8日,甘肅書畫院舉行王如東書畫捐贈儀式暨展覽,曾任甘肅省委書記的李子奇等數百人出席並參觀。王如東生前好友楊炳文參觀展覽後賦詩抒懷:
物是人非情未休,漂泊明志書畫酬。
魂寄黃河萬里波,膽照寒菊千載秋。
孩提從戎辟荊莽,古稀不怠砥濁流。
清風兩袖堪典範,無愧此生於隴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