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志[江蘇興化畫家]

王奇志[江蘇興化畫家]

王奇志(齊志)1945年生,江蘇興化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人大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博物院翠園特聘畫師。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王奇志[江蘇興化畫家] 王奇志[江蘇興化畫家]

王奇志(齊志)1945年生,江蘇興化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人大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博物院翠園特聘畫師。

藝術年表

1961年湖南邵陽學習翻簧竹刻工藝

1971至1982年原福州軍區   政治部前線報社、前線民兵、雜誌社美術編輯

1977年版畫《憩》全軍美展

1980年連環畫《孤單英雄》獲文化部優秀創作獎

1981年連環畫《斷橋悲歡》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版

1981年連環畫《魔鏡》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1982年連環畫《捕虎記》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版

1994年畫畫《民主與法制的里程》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收藏

2000年8月《林則徐讀書處》參加福建省50年獲獎作品赴京展

2002年國畫《民主與法制的里程》第二稿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發表60周年美展優秀獎

2003年赴美國休斯頓舉辦聯展 2004年漆畫《晨》獲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優秀獎

2004年參加福建、陝西、台灣兩岸三地赴台展

2006年《小村大視野》全國中國畫展優秀獎

2007年海峽兩岸提名展

2010年1月赴新加坡展

評論文章

古人作山水,宋畫取境,元畫取趣。畫家由表現大自然博大莊嚴本體精神而逐漸轉為天真平淡,筆意內斂,強調清虛婉轉、瀟灑閒逸的心態效應。中國美術史如此這般,紛紛揚揚。前一時期,西方美學思潮的再度輸入,又引起一陣喧鬧。時至今日,已趨平靜,多元並存,似乎是歷史的必然。歷史的經驗,有待畫家靜觀與思考。反省過去,尋求今天,不少畫家正謹慎地一步一個腳印去探求自己的藝術理想和軌跡。王奇志的山水畫,正是這一心態的實現。這些年來,他堅持深入生活,以境取勝,從大山大水的雄奇中,汲取美的構成因素,取捨繁雜的山石林泉,純化傳統繪畫的勾皴染點,精心於點線面的條理組合和節奏處理,構成一種嚴謹而整體的形式美,從而追寫在大自然中得到的感悟。他的畫風是重陽剛棄陰柔,取情境棄逸趣,因而他筆底的山水,欣欣向榮,富有生機。

《輝同日月》、《仙山多古寺》,運用了山石與空白,墨與色的團塊造型,使整體中有複雜,單純中寓奇峻。以小識大的點景,拓展了空間的浩瀚,既有傳統水墨山水的韻味,又富有版畫強烈黑白對比的清新效果,堪稱為他的近些年佳作。

《情系大山》,一座大山,劈面矗立,占去畫面十分之九,既無近景,也無遠山,作者捨棄了空間層次的習慣處理。大山中一縷清泉,兩朵閒雲,幾間小屋,滿山苔點,鬱鬱蔥蔥。大山是那樣寧靜但不蕭疏,凡是親臨過閩山深處的朋友,面對這一景色,都會引發出深情與懷念。《武陵源秋色》,則是一幅以動的旋律為題的風光寫照,活躍的線條,勾劃出各式奇峰。面與線的相對,以及絢麗的金秋色彩,濃重的墨色與流雲的鮮明對比,顯示大自然以炫耀的姿態,誘惑遊人去愛戀它的神秀。作者用畫筆,追寫了彼時的情景,以企留下永恆的愛心。《石竹靈剎》是運用較為傳統的表現程式,曲徑通幽、步步登高,奇石聳立、清泉潺潺,暗示沿徑而上,寶剎是一座神仙處所。古畫論《林泉高致》謂山水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者,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因山川數百里,可游可居者十無三四,畫者當以此造意,鑒者當以此意窮之。王奇志的山水畫可居可游,尤有新意,他得之於造化,升華於心源,更出於一種對大自然的深情厚愛。他孜孜於再創造,必將產生更多的成果,以饗讀者。

藝術作品

王奇志國畫作品 王奇志國畫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