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王奇,女,1963年5月生,博士(1995年1月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副教授(2000年8月、清華大學)。
1986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
1986年7月-1991年3月 在清華大學社會科學系任教;
1991年3月-1995年1月 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留學;
1995年1月-今 在清華大學歷史系任教。
獲獎情況
2000年清華大學骨幹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
2001年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入選者;
曾榮獲北京市高教系統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稱號;
榮獲2000年“清華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
2003年度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先進個人。
論文專著
1、《二戰後中蘇(俄)關係的演變和發展》(20萬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版。
2、《毛澤東思想概論》(39萬字,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版。
3、《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承擔其中第四章第二節著述工作(2.3萬字)。
4、《戊戌變法文獻資料系日》,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承擔了全部俄文資料的編撰工作(5萬字)。
5、《中俄兩國入世前後人才流失現象分析及其對策》,《“多極化世界格局中的中俄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國際論壇文集》,清華大學2004年3月版。
6、《“上海合作組織”面臨的挑戰、機遇及其應對舉措》,《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年第1期。
7、《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培訓中國早期共產主義志士的搖籃》,《“中俄關係的歷史與現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哈爾濱2003年8月。
8、《“156項工程”與20世紀50年代中蘇關係評析》,《當代中國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轉載於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外交》2003年第7期;《中國現代史》2003年第7期。
9、《充分利用原始檔案文獻開展中俄關係史的科研工作》,《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6期。
10、《二戰後國際大背景中的海峽兩岸關係發展述評》,《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2期。
參與著述的作品主要包括:Раздвигая горизонты науки: к 90-летию академика С. Л. Тихвинского, М.: Памятники исторической мысли, 2008.(《開闊的學術視野:紀念齊赫文斯基院士90華誕》,俄文,莫斯科:歷史思維的豐碑出版社,2008。),《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8。),Образ Китая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России(《當代俄羅斯有關中國問題之研究現狀》,俄文,莫斯科:俄羅斯全景出版社,2007。),《永遠的“八一五”》(北京:中華書局,2005。),《從同盟到夥伴——中俄關係五十年》(北京:中央黨史出版社,2005。),《中俄關係的歷史與現實》(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等。 著《中俄國界東段學術史研究:中國、俄國、西方學者視野中的中俄國界東段問題》一書中,將 蔣介石 (採用 韋氏拼音 的原文為Chiang Kai-shek)翻譯為“ 常凱申 ”,與當年將 孟子 翻譯成“ 門修斯 ”如出一轍,如此“歷史學家”令國人對中國教育界專家學者研究學術的權威性和文化素養之水準產生巨大疑慮。
註: 《遠方紀程——追尋留蘇學子的足跡》電視資料片主編,2004年3月發行。
科研項目
1、“二戰後中蘇(俄)關係的演變和發展”,2000年清華大學骨幹人才支持計畫項目。
2、“20世紀初西方文化與中國社會變革——蘇俄、歐美、日本中國留學生之社會角色研究”,2003年韓國高教財團、清華大學亞洲中心項目。
3、2004年3月,在清華大學組織召開“多極化世界格局中的中俄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國際論壇,俄羅斯駐華大使羅高壽一行8人、俄羅斯楚瓦什共和國教育部長一行13人、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財經大學、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美國哈佛大學俄羅斯中心的專家學者;國內教育部、科技部、外交部的領導,社科院、北京大學、北外、中共中央黨校等專家、學者100多人到會,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
1986年7月獲北京大學學士學位,1995年1月獲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博士學位。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青年學者,清華大學骨幹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清華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獲得者。
開設課程
《近現代中外關係史研究專題——中俄關係史》、《地區與國別史——俄國史》、《二戰後中俄(蘇)關係的演變與發展》、《19-20世紀中外關係史》、《俄羅斯民族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