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職務:
國家草地生態野外站站長;
農業部草地生態環境重點試驗站站長;
兼任中國科協委員;
中國草學會秘書長;
中日韓國際草地論壇執行秘書長;
中國草學會青年委員會名譽會長;
中國草學會生態委員會副會長;
中國生態學會會員;
北京市政府特約監察員;
九三中央諮詢委員以及九三北京市農林委副主任等。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1.09~1985.07 內蒙古農業大學草原科學專業學習,大學本科
1985.07~1996.09 河北北方學院畜牧系,副教授、科研產業處副處長等
其間:1990-1992 東北師範大學草地所,國內高級訪問學者
1994.05~1995.03 北京林業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學習
1996.09~1999.07 東北師範大學生態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1999.07~2001.05 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
2001.05~2015.04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導、副院長、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草地生態學、恢復生態學、分子生態學和荒漠化防治,在草地植被恢復與重建、農牧交錯帶複合生態系統研究方面有突出建樹。
主要教學工作:
主講或參與本科生課程:《草地生態學》、《植物生態學》和《飼料生產學》等
主講或參與研究生課程:《高級草地生態學》、《恢復生態學》和《植物生理生態學》等。
主要科研工作:
主持或參加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30餘項,其中包括科技部973子專題、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星火計畫項目、農業部豐收計畫項目、農業部行業科技項目、青海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農業部重點調研項目及其它校企橫向合作項目等。
科研成果:
共發表學術論文320餘篇,其中SCI論文56篇,EI論文8篇,國際會議論文6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已經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73名,培養訪問學者、進修生12名;
提出的“以土壤為核心的生態恢復重建理論”、農牧交錯帶“生態裂谷”學說、歐亞草原東端生態複雜性及中國草原“大拐彎”現象等重要學術思想,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稱讚。
著作:
共主編和參與出版著作16部,主要代表作有:《草地植被恢復與重建》、《草地植被恢重建復技術》、《農牧交錯帶複合經濟生態系統研究》、 《苜蓿產業化生產技術》、《中國草原科學》和統編教材《草地生態學》(待出版)等。
獎勵與榮譽:
曾獲得2001年教育部高校科技獎二等獎,2002農業部豐收二等獎,2002年中國農學會青年科技獎,2004年農業部豐收二等獎,2006年中國科協科技優秀建議2等獎,2007年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人)。此外,還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河北省教育委員會教學成果3等獎,中國畜牧獸醫學會2004優秀論文獎,中國草學會2005年優秀論文二等獎,2006年“九三”北京市突出貢獻獎,河北省有突出貢獻青年專家等。
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三等獎2項,其它獎勵10餘項,國家專利3項,主持登記牧草品種1個;2009年聯合提出的“關於加快呼倫貝爾草原生態建設的建議”獲總理批示及中國科協優秀建議獎;2011年獲得科技部全國優秀野外科技工作者稱號;2013年獲得全國政協優秀建議獎(九三界別); 2014年獲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組織部優秀援疆幹部稱號;曾獲得中國農業大學優秀教師、2006年被評選為中國農業大學首次“十大魅力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