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信[科學家]

王培信,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出席全國先進工作者會議。同時任寄生蟲病研究所研究員,衛生部醫學科研委員會血吸蟲病研究委員會委員,血研會預防組副組長,浙江省血吸蟲病研究委員會預防組組長。1960年任研究所副所長。1964年和1978年分別當選為第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生平

高中畢業後考取齊魯醫學院。後因抗日戰爭爆發,考入河南大學醫學院,後又轉入國立西北醫學院進一步學習。1943年王培信大學畢業,被留校執教。此間,考入國立江蘇醫學院科研所寄生蟲學部,攻讀研究生課程。1946年獲碩士學位。他選擇消滅日本血吸蟲病為科研題目,開始了寄生蟲病的科研工作。他蒐集閱讀大量有關血吸蟲病的中文、英文和日本方面的重要文獻,還到日本血吸蟲病流行地區做實際調查。

1948年下半年,他到國立江蘇醫學院工作,在鎮江郊區調查中發現運河兩岸、金山寺一帶長江江邊大面積蘆葦灘上,都有日本血吸蟲的中間宿主——釘螺。還在國內外首次發現了釘螺有向上爬的習性。1950年,王培信任浙江衛生實驗室副研究員兼浙江醫學院副教授。他在杭州郊區古盪和留下等血吸蟲病流行地區調查,同時進行了實驗室和小規模的現場研究,首先提出了土埋滅螺法,還提出了土埋滅螺應該和興修農田水利工程結合起來進行。這一成果被吸收在1957年4月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消滅血吸蟲病的指示》中,獲1978年醫藥衛生科學大會獎。他的論文《土埋法殺滅日本血吸蟲中間宿主釘螺螄的實驗》發表後,在國際上很有影響。來中國訪問的日本防治血吸蟲病代表團團長小宮義孝,稱讚此法是各種滅螺法中的根本方法,並在回國後照此作了類似的研究。

1956年,王培信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出席全國先進工作者會議。同時任寄生蟲病研究所研究員,衛生部醫學科研委員會血吸蟲病研究委員會委員,血研會預防組副組長,浙江省血吸蟲病研究委員會預防組組長。1960年任研究所副所長。1964年和1978年分別當選為第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學術

王培信的專著《怎樣防治血吸蟲病》,是中國第一部全面論述血吸蟲病及防治策略的論著。他在科研工作上有獨創性。根據釘螺的交配、產卵、生殖周期、螺卵的孵化、幼螺的生長及發育等方面的觀察。寫出了《釘螺的生殖與發育的研究》一文。這項成果獲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獎,並被編入聯合國衛生組織編印的《血吸蟲病文獻目錄》(BibvliofgraphyonBilharziasis1949——1958),他還進行了血吸蟲病的感染方式的研究。發現只要皮膚與一滴含有尾蚴的水或尾蚴污染過的潮濕泥土相接觸,就有被感染的可能。這一成果寫入《日本血吸蟲病一種感染方式的研究》,被編入了各種內科學、傳染病學、寄生蟲學、血吸蟲病學等學科的書籍內,受到國內外醫學界的普遍重視。被編入《BibliographyonBilharaiasis1949——1958》一書。被編入該書的還有《釘螺在土層生活習性的調查研究》和《釘螺大量人工飼養和繁殖方法的研究》兩篇文章。

王培信發表論文60多篇。其中《關於逐塊消滅釘螺及陽性釘螺生態的問題的商榷》一文,用大量的實踐說明了消滅釘螺可以一塊一塊地進行,並且能夠使滅螺成果繼續鞏固下去。從理論和實踐上充分說明在中國徹底消滅血吸蟲病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根據王培信生前遺願,在他逝世後沒有開追悼會,他的骨灰全部撒在錢塘江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