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祥簡介
執教項目:跳水
曾執教國家:澳大利亞
得意門生:紐貝里
雅典奧運會 “中國”打敗中國
在雅典奧運會上,澳大利亞女孩紐貝里一鳴驚人,戰勝了諸多的中國好手,勇奪女子十米跳台跳水的冠軍,她的教練正是中國跳水隊的功勳教練王同祥。紐貝里在賽後激動地說:“如果不是9年來一直跟著王教練訓練,我不可能取得這塊金牌。跳水從來就不是澳大利亞的優勢項目,這塊金牌的功勞完全屬於王先生,是他的到來改變了一切。我對他充滿感激,奪冠之後我在感謝上帝,因為是上帝給我們派來了這么優秀的教練。”
新華網雅典8月22日體育專電題:“中國”打敗中國——海外軍團奧運會首度奪金之後都說跳水比賽是“世界打中國”,作為“霸主”的中國受到各國“圍攻”。其實不然,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中國打中國”。
22日,獲得奧運會女子10米跳台的獎牌選手,表面上看是兩個老外、澳大利亞選手切特勒和圖爾基“夾擊”中國選手勞麗詩,其實她們的背後都是中國教練。
這是由“海外軍團”執教的隊員第一次在奧運會上戰勝“土生土長”的中國人;這是曾經號稱給中國選手“撓痒痒”的澳洲選手的首次勝利。 坐在場邊,澳大利亞跳水隊的總教練童輝和王同祥不停地接受著同行們的祝賀和媒體採訪。這是澳大利亞歷史上第一枚奧運會跳水金牌!他倆雖然為隊員高興,但反覆強調:“我們的隊員獲勝了,可是歸根結底,要感謝中國!我們為中國驕傲,也為澳洲隊員的勝利驕傲!”
童輝在接受澳大利亞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打亂了中國隊的算盤,硬把金牌從她們兜里給‘掏’出來,這是‘偷’來的勝利!作為教練,我很高興隊員贏得了奧運會冠軍。但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把中國的訓練理念成功地移植到了澳洲,所以還是要歸功於中國!”
在海外執教了14年的王同祥更是深有感觸:“切特勒從1995年開始跟我訓練,至今已經有9年了。她們自己都說,要是沒有我們中國教練,沒有中國先進的訓練方法,她們絕對不會有今天的成績。”
中國跳水從1986年打開了出國執教的大門,第一任國家隊總教練梁伯熙第一個留洋。此後,無數國家隊教練、世界冠軍、奧運冠軍以及地方隊教練像“播種機”一樣把中國的訓練方法和秘訣傳播到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各個“角落”,這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李孔政、陳藝花、童輝和高敏等明星選手。
“中國人對世界跳水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一場比賽的輸贏只在一念之差,”王同祥說,“看著我的澳洲弟子擊敗了中國選手,我並沒有為中國感到悲哀,因為這只是一場比賽,誰的發揮好,誰就贏得勝利。而且今天的比賽非常激烈,比以前的比賽都激烈,直到最後一刻才決出誰是冠軍。”
“論實力,我們中國隊絕對一流,但勞麗詩和李婷畢竟還年輕,只有17歲,又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尤其是勞麗詩第四跳的失誤很遺憾。我相信有了這次的經驗,下屆奧運會的金牌一定是她們的!我的隊員都27歲了,有一個孩子,而且參加過悉尼奧運會,”王同祥說。
除了中國跳水的訓練理念,澳洲選手還有什麼獲勝法寶呢?王同祥透露:“高難度,是國外選手能夠對中國構成威脅的關鍵。現在每個項目的‘世界難度第一’都不是中國選手,所以中國跳水還需要繼續衝擊難度動作。”
“此外,國外選手在藉助中國先進訓練手段的同時,也克服了不少自身困難。比如說,切特勒的孩子2歲半,每天要自己帶孩子、做飯,還要兼顧訓練,非常不容易。從他們身上,我們也學到了可貴的敬業精神,”王同祥感慨地說。
中國是主角
雅典奧運會,澳大利亞跳水名將錢德勒·紐貝里在10米台擊敗了勞麗詩,澳大利亞人在時隔80年後獲得奧運跳水金牌。紐貝里的教練王同祥說,這是澳大利亞的光榮,也是中國成功的另一個符號。 雖然澳大利亞隊在自己的帶領下獲得了奧運冠軍,但王同祥依然認為,中國在世界跳水界的霸主地位無法撼動。“比賽時,主角還是中國。這次中國參賽的選手,別看年紀輕輕,但個個都是強手,想戰勝他們不容易。”
王同祥認為,中國體育的舉國體制是很多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加拿大、俄羅斯、古巴能給中國隊製造一些麻煩,但這些隊的強手只是個別人。至於新規則,桌球也一直在改,中國隊還不照樣大包大攬?任何時候,比賽靠的是實力。”
採訪王同祥
就在採訪開始前,熊倪從央視轉播席上走了過來,和王同祥親切擁抱。“王指導是我的老教練,1988年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就是王指導帶的,”熊倪還不忘開玩笑:“那次1分之差輸給洛加尼斯,記得就是王指導在比賽當天讓我多吃早餐,後來影響了入水水花。” 王同祥聽後哈哈大笑,一把摟住熊倪:“輸了金牌別怨我,要怨就怨裁判吧。”熊倪走後,王同祥無限感慨地嘆道:“那是16年前了,當時熊倪還是個小不點啊,現在他都已經退役了……”
“感謝上帝派來王教練”
TITAN:首先祝賀香特爾的成功,能談談中國教練對你的幫助嗎?
紐貝里:如果不是9年來一直跟著王教練訓練,我不可能取得這塊金牌。跳水從來就不是澳大利亞的優勢項目,這塊金牌的功勞完全屬於王先生,是他的到來改變了一切。我對他充滿感激,奪冠之後我在感謝上帝,因為是上帝給我們派來了這么優秀的教練。這不是澳大利亞的第一塊跳水金牌,在1924年我們得過一塊,可距離第一塊已經整整80年了。
王同祥:我工作的地方是澳洲體育學院,不是專業隊,只提供一些有限獎學金幫助運動員生活。當時,條件存在很多局限,我只能摸索,看哪些方法能適合他們,百分之百的轉變不可能,我只是尋求如何把中國的跳水訓練方法使用在澳洲。
TITAN:中國教練執教外國選手時,是不是很困難?體育文化的差異大嗎?
王同祥:開始非常困難,他們和中國選手太不相同了。例如他們從來沒有出過早操,早上爬起來簡直不可能。還有一些身體訓練和陸上訓練,澳洲運動員此前都沒接觸過。不過,因為中國跳水水平高,他們對中國教練還是十分信任的,儘管覺得很累、很苦,但很多人還是堅持下來了。香特爾就是如此,堅持了9年系統訓練,這次取得好成績,她非常高興,我們也為她高興。
紐貝里:我到澳州體育學院去訓練,就是因為熱愛這項運動,我知道必須刻苦訓練才能有成績。訓練過程是艱苦的,一直都很艱苦,現在仍然是,可我心裡有分寸,只要開始一項訓練計畫,就一定得堅持到底。要參加奧運會取得好成績,除了在王教練指導下刻苦訓練外沒有別的選擇。這是我奪取奧運會金牌的唯一道路。
TITAN:9年前王教練能說英語嗎?你們交流有問題嗎?
紐貝里(笑):他那時就能說一些,不是很多,可訓練足夠了。我一直能和他很好地交流。現在他的英語已經很棒了。
“學習中國,挑戰中國”
TITAN:有觀點認為中國跳水的難度優勢正在萎縮,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紐貝里:中國跳水幾年前的統治地位更高,可是近年來,其他國家也在積極推廣這項運動,整個國際水平在上升。我沒參加亞特蘭大奧運會,不知道當時中國選手的技術水準和動作難度達到了什麼地步,但此後多年,我們一直和中國選手較量。我認為,中國跳水現在仍然領先,但其他國家也在迎頭趕上。從中國跳水那裡,我們汲取了很多營養。我們不斷觀察中國選手在各種比賽的表現,和他們較量,使自己在某些方面也具備了挑戰中國統治地位的能力。
王同祥:說中國選手現在的難度優勢不再明顯,其實並不準確。這種大賽之前,中國隊所站的位置,是“夢幻之隊”的位置。過去有很好的成績,現在肯定要考慮如何跑持領先,可一些歐美國家則不同,他們本身的歷史成績就不好,訓練水平、訓練基礎根本不可能像中國跳水隊那么強勢,用什麼來和中國隊比賽?如果光是比技術比質量,他們幾乎永遠比不過中國。因此,他們總要考慮用另一種方式,一種擔風險、但可能取勝的戰略,所以他們會狠抓難度。
不過,我在澳洲抓的還是技術和質量,不可能瞎沖難度,在他們能力許可的情況下才能上難度。我必須採取這種嘗試,我要是用一些低難度動作和中國去比質量,取勝機會就太小了。所以執教時,我們必須考慮清楚這些思路,目前跳水世界的發展便是這樣一個趨勢,如果你趕不上這個潮流,那肯定落於人後。很多國家認為,經過這種戰略嘗試後,雖然他們未必能戰勝中國隊,可成績較以往有所提高,那么這種嘗試就是正確的,例如加拿大隊。
TITAN:那你們認為中國跳水的優勢有多大?能否延續下去﹖
紐貝里:澳大利亞跳水事業也有政府指導和管理,不過和中國的體育文化有一定區別。我知道中國的教練對運動員有更大的管理權,而在澳大利亞,環境相對寬鬆。我們這些運動員得到的都是成年人待遇,教練和管理者不會像管小孩那樣管理我們,我們有更多選擇。所有決定都是自己做出的,我們決定自己將繼續訓練,我們決定自己將參加跳水我們是自己前進的最大動力。參加這項運動,原因都是因為我們喜歡這項運動。但在中國,我想運動員從很小就開始練跳水了,這也是中國為什麼能統治世界跳水運動的原因。
王同祥:這是中西社會文化的區別所在。中國體育整體上由國家體育總局集中組織管理,大家集中在一起,而這種情況在澳大利亞和很多國家是沒有的。他們的運動員生活在普通環境裡,保持自己的生活,雖說每天都在一起訓練,可都是走訓,住在自己的家裡。只要教練確定一個訓練時間,到時候大家都會來,因為他們喜愛這項運動。另外,出於對中國教練的信任,他們都能按時按量地完成訓練計畫。
王同祥:金牌madeinchina
TITAN:王指導還經常回國嗎?對中國跳水還有多少關注?
王同祥:我每年都和中國跳水隊見面,雖然現在執教海外,可與中國跳水界接觸不少,目前跳水隊里不少教練當年都是我的學生。每年,我都有機會回國,中國隊的每次比賽也都觀看,因為要學習中國的技術。我對祖國無比留戀,儘管在澳大利亞工作,可我還是個北京人。每次國際大賽,我都非常希望中國跳水隊取得輝煌,而在澳洲,我也一定要儘量努力工作,因為在國外我必須給中國人爭氣。
其實,澳洲人永遠不會把我當成澳洲人,我永遠都是箇中國教練,代表著中國跳水的形象。我做得好壞不僅是我個人的問題,也代表著中國榮譽,澳洲的公眾也是這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因此,儘管澳洲跳水取得了出色成績,但這塊金牌仍然是“madeinChina”。從另一個角度說,我帶外國選手參加奧運,實際上也是對中國跳水的宣傳。如果做不好,那是我能力不濟,而做好了就是對中國跳水的證明。
TITAN:有人把你和童輝列入“海外軍團”……
王同祥:我覺得“海外軍團”是個無聊且狹隘的話題。國外這么多中國教練,根本不存在“海外軍團”,我們只是在海外工作而已。人家請你去是為了提高水平,這和我們請外教是一個道理。能幫助澳大利亞提高水平,我很驕傲。而澳大利亞人也認為,沒有中國教練,他們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從“公務員”變“民間藝人”
要是回到過去,給“老外”當教練,一乾還就是十幾年,這樣的經歷,王同祥是如何也想不到的,更不要說還帶出了一個外國的奧運會冠軍! 1989年的跳水世界盃結束後,澳洲一個私人跳水俱樂部的老闆找到王同祥。這個俱樂部在澳洲很有名,很多隊員在澳洲都名列前茅。他找到王同祥,想法很簡單,請一位中國跳水教練到澳洲指導,為期4個月。
那時,澳洲跳水的世界排名在25位之後,屬於中下水平,到了墨爾本,第一眼看到俱樂部訓練用的跳水館時,王同祥愣住了!一個面向民眾、專業運動員同時開放的游泳池被一分為二,左邊用於游泳,右邊用於跳水,鍛鍊身體的、職業訓練的、沒事湊熱鬧的,男的、女的,你就看看吧,從上學前班的,到年過七旬的,各種人在這個場地活動著。
再定神看跳水場地,怎么找也只有4塊跳板和2塊很舊的陸上訓練用的薄墊子,那其他器械呢?
王同祥納悶了:“這是專業隊員訓練的地方嗎?”
“是啊,代表澳洲參加世界比賽的選手都在這訓練。”聽到工作人員給出的答案,王同祥皺了下眉,無奈地學“老外”聳了聳肩。他心裡嘀咕:和中國跳水隊設施齊全,陸上、水上分開訓練的環境相比,這不成純業餘了嘛!
儘管困難重重,王同祥還是堅持了下來,然而,為期4個月的教學完成後,在澳洲的全國跳水比賽上,俱樂部的幾名隊員竟戰勝了澳洲體育學院的專業隊員,這在過去,從來沒有過。
中國教練的能量,讓澳洲人嘗到了甜頭。4個月結束,俱樂部想繼續留下王同祥,可一個現實的問題解決不了,那就是王同祥的生活。
4個月,王同祥沒有薪水,吃住都在俱樂部老闆家裡。但如此,短期還行,時間長了,對不習慣西方生活的王同祥,總不能一直將就著。
“給我一個月的時間,我去找贊助,解決你的生活問題。”這是老闆的承諾。
四個月,王同祥對這個澳洲朋友也有了感情。他說:“只要解決我的生活問題,就算不發工資都可以。”
王同祥自嘲說,如果來澳洲之前他是全民體制下的“公務員”的話,“下海”之後,他說,他如同在天橋上賣藝的一名“民間藝人”,在東西方文化的撞擊下,不斷學習,不斷磨合,解決他在國內從來沒有過的困難。
訓練“老外”並不容易
澳洲不像中國,有嚴整的集訓體制。澳洲體院的隊員,都是自己解決吃住問題,因此,訓練之外,隊員之間、隊員和教練之間,也沒多少時間見面。王同祥感到無奈,除了訓練,他幾乎看不到自己的隊員,更不知道私下他們都在想什麼,或是在做什麼,而西方人對隱私的崇尚又讓他不方便詢問過多。
在國外,隊員有心事或是有難題,多會去找心理醫生和朋友,而不會找教練。很多時候,只要一張大夫的傷病條,隊員就有權利休息。儘管有時條子內容的真偽都很難判斷,可是,根據規定,教練只能聽醫生的。而在中國,隊醫、科研、後勤,一切都按照教練的安排進行。
中西方觀念的不同不光如此。開始階段的訓練,王同祥習慣性的用這樣的語言:“這么簡單的動作怎么還跳不好?你怎么跳的?”隊員對如此激將,似乎很難接受,更有幾次,隊員當面就被說哭了。王同祥慢慢感受到,自己善意的“訓斥”在西方人看來,似乎是對他們人權的某種不公待遇,於是,他開始改變表達方式。多給予表揚,“不錯,很好,有進步”,王同祥學會了很多表達讚美的新詞。你隊員表現不好的時候,他不再多說,而是親自示範,並告訴隊員,“我是你們的鏡子,要在我身上看到自己的缺點。”
為了更好的了解隊員的心理,王同祥經常和隊員的心理醫生交談。在和醫生的交流中,王同祥了解了很多澳洲隊員的疑慮。比如生活壓力。王同祥最得意的徒弟,雅典奧運會男子雙人跳台、跳板兩枚銅牌得主羅伯特·紐貝里和他的妻子、雅典奧運會女子跳台冠軍錢德勒·紐貝里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雅典奧運會之前,這對小夫妻靠救濟金才能正常生活。為了跳水,他們犧牲了很多。
儘管這樣,跳水在澳洲的關注度甚至不及游泳的一半,在澳洲跳水被冷落多年後,王同祥和另一位華人教練童輝一起,帶著澳洲跳水開始了冒險之路。
提高難度,澳洲跳水背水一戰
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錢德勒·紐貝里打敗了勞麗詩,獲得了女子跳台的冠軍。這是自澳洲人1924年奧運會獲得第一塊男子跳水奧運會金牌後,事隔80年,澳洲人拿到的第一枚女子奧運跳水金牌。
對於澳洲這一金的成功,很多人把功勞歸於澳洲的中國教練,就像錢德勒所說:“要是沒有中國教練,沒有中國先進的訓練方法,我們絕對不會有今天的成績。”
沒有充分的後援支持,沒有像中國一樣全面的技術,更沒有健全的體製作後盾,王同祥長久地思考:我們要靠什麼來戰勝中國隊這樣的強隊?
提高難度,這就是答案。
“論穩定性,我們不如中國隊,難度相同時,我們沒有優勢。澳洲就這么幾個隊員,參加比賽找來找去也就這么幾個人,參賽多了,心理穩定性上我們還算有優勢。面對這種情況,那就只有冒險,提高難度,搏一把。”王同祥這樣想。
2003年2月的珠海跳水大獎賽,中國跳水隊因難度低而敗北,在跳水界,馬上引起了觸動。是什麼讓對手戰勝了強大的中國跳水?人們在思考。而那時,澳洲跳水隊已經在難度上下工夫了。
自此,不管在中國還是澳洲,很多記者見到王同祥,都愛問他,如何看待澳洲跳水對中國的衝擊。王同祥如此回答:“中國在世界跳水界的霸主地位無法撼動。成功前,我們是存著僥倖心理的。琢磨著提高難度,沒準還有機會。當然,結果,我們是拿到了機會。但對中國隊,我們只是攻壘,還不是主角。”
結束漂泊,執教山東跳水隊
06年6月,在結束了與澳大利亞跳水隊的契約之後,王同祥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回國執教山東省跳水隊。帶隊不過一年,王同祥手下的省隊小隊員就出了成績:在全國跳水錦標賽女子雙人十米跳台決賽中,王同祥的弟子,煙臺13歲的小姑娘呂靜獲得女子十米跳台雙人銅牌。
在談到國內外選手的區別時,王同祥表示國外選手在動作質量上無法跟中國抗衡,所以只有走追求難度的路子。“歐美的跳水運動員都是真心熱愛這個項目,他們有在跳水上追求極致的原動力。所以你看勞拉都29歲了,還在不斷上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