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他的老師,就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奪得全運會中國式摔跤最輕量級冠軍的王英華。王同慶自幼喜愛武術,腰腿功夫相當好,八十年代初入北京市宣武區體校,拜在王英華門下研習中國跤術。在王英華精心培育和嚴格督導下,王同慶的跤技全面提升,進步神速。兩年後的初次比賽,便榮獲亞軍,當時的《北京晚報》曾有評論說,“王同慶初生牛犢不怕虎,勇斗名將李德順”。而後在1986年河北省摔跤邀請賽中,王同慶榮登榜首,奪得中國式摔跤次輕量級冠軍。在短短的一兩年內,王同慶的成就讓人驚訝,真是所謂“名師出高徒,強將手下無弱兵”。
王同慶在跤壇的藝名叫“巴凌”。是那一撥跤手中的佼佼者。他跤技全面,作風彪悍,成績驕人,但為人忠實厚道,恭謙禮讓,尊師重教,在品德和跤風上都有乃師王英華的風範,口碑極佳。
正當王同慶更加勤奮,練功不輟,以期再攀高峰時,1988年中國式摔跤從國家的正規賽事中被取消了,這一停就是十年。在此期間,很多人磨滅了鬥志,放棄了中國跤,而王同慶從未放棄,不但不放棄,反而練得更起勁了。九十年代初,經恩師王英華同意,他又拜摔跤名家王文永為義父,進一步精研中國跤。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995年瀋陽“聖人島杯”摔跤邀請賽中,王同慶又獲得輕量級全國第三名。
在王同慶的心中,孜孜以求的是中國武術的精髓,為提高跤技,他又拜北京樊派八卦掌名家文大生先生為師,系統練習八卦掌,並將八卦掌的功法揉進了中國跤,使他的跤術更上一層樓。
王同慶把八卦掌與中國跤“嫁接”,其跤技的境界又有提升。筆者有幸見過王同慶演示跤術,通過精研八卦掌,他的基本功更加紮實。無論轉圈走步,還是繃掛采按,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用王同慶的話說,就是覺得“自身整了”,動作協調流暢,頭腦更加清晰靈活。王同慶告訴我說,把八卦掌的勁和方法揉進摔跤當中,實戰步法更加靈活多變,無論上步、背步、墊步、跟步、蓋步、跳背步,都能快速、靈活準確,腳落地如同樹栽根,沉穩有力,人踢著如同踢到鐵柱子,一繃就出去了。我以武術中的繃、雲、捯、捋,將對手的胳膊或搪開或拿住,可捯可捋拒敵於身外。又可上步施技擰裹鑽翻,戰而勝之,腰似蛇形腿似鑽,眼似流星手似電,閃展騰挪進退有方在對手面前或前或後,或左或右,令對手眼花繚亂,旋轉跌仆。
當王同慶的八卦拳術、摜跤漸入佳境時,人已到中年。為了弘揚中華武術,為了傳承幾位老師的武功,王同慶決定開班授徒,教授八卦掌和中國跤術,王同慶不但有國內弟子,還有外國弟子追隨左右。他的事業有了可喜的開端。
現中國武術六加段、高級教練。